這些孩子像浮塵一樣在城市間飄著,也許明天將再也找不到他們。關(guān)于他們的小小故事,會成為漸遠漸淡的記憶,并最終被忘記。而那個時候,這些孩子不知道在什么地方、過著什么樣的生活、是否也能像大多數(shù)孩子一樣長大成人。
這是些流浪兒童,今年3月22日石家莊市少年兒童保護教育中心建立以來,他們陸陸續(xù)續(xù)被收容進來,在這里學習半年到一年的時間后遣送回原籍。
長長的往事
“來到這里的每個孩子都有一個不幸的家庭,一段苦難的經(jīng)歷。”少保中心的工作人員開口介紹孩子們的情況之前會做這樣的概括。少保中心的孩子年齡在8歲到16歲之間,與他們的年齡相比,他們每個人所經(jīng)歷的往事似乎都太長了。
徐冰自己講述的經(jīng)歷是這樣的:我記得的事情是,我家在蘇州市,離火車站不遠。家的附近有不少樹,有橋、馬路、公用電話。家里有爸爸媽媽和姐姐。他們叫什么名字忘了,記得姐姐的臉圓圓的,經(jīng)常笑,他們叫我路路。家里開著小賣部。上學前班的時候,父母吵嘴了,然后媽媽帶我到了杭州。媽媽和杭州的一家兄弟倆好上了。他們主要是靠偷東西生活。媽媽讓我管其中的一個叫爸爸另一個叫叔叔。后來媽媽突然走了,那兄弟倆嫌棄我,幾乎天天打我。我就離開了杭州,開始流浪的生活。一路要飯到南陽,被一對老爺爺老奶奶收留,還讓我上學。一年后,老人把我送給了西寧的一家做兒子,改名叫徐冰。這對爸媽不讓我上學了,讓撿廢品賣錢。規(guī)定每天不少于20斤,少了就打。有時候細鐵棍都能打彎了。我被打怕了,就跑。先是在西寧要飯,白天要飯,晚上就睡在橋下。天冷了就把身體貼到暖氣管道上。后來流浪到蘭州,被遣送回南陽,從南陽流浪到鄭州。從鄭州流浪到安陽,從安陽流浪到邯鄲,從邯鄲流浪到石家莊。我在鄭州、南陽、安陽、邯鄲都過過一個春節(jié)。
徐冰的故事是少保中心孩子最普通的經(jīng)歷。四川男孩小凳子,12歲了,不知道自己的名字;汪棟衛(wèi)曾和媽媽、妹妹一起被賣給山村一個光棍,賣價8000元。趙洛洛四歲時因為得了大腦炎數(shù)次被父母丟棄,每次他都找回家去。最后一次丟得太遠了,他回不去了……
這些孩子的故事里有很多共同的情節(jié):被遺棄、暴打、挨餓、受凍。在童年的時候就見過最陰暗的東西,領(lǐng)教過人性最殘忍的一面。即使是少保中心的檔案也無法一一記清他們的經(jīng)歷。
短暫的幸福時光
記者采訪時正趕上孩子們很忙。他們在給小凳子起名字。小凳子七歲從四川老家出來流浪,今年12歲了。他記得自己的名字叫“小凳子”。到少保中心后,老師組織大伙給他起名字。全少保中心現(xiàn)在有42個孩子,他們給小凳子起了200多個名字。
孩子們在少保中心的生活無疑是很幸福的。他們可以按時吃上三頓飯,在六人一間的宿舍中有自己一張干凈的床。而且在這里他們被當做孩子對待。流浪的過程中,成年人往往以強者的面目出現(xiàn)在他們的生活中。于小雨說大人是“兇猛的”。小凳子回憶一個中年男人對他特別關(guān)心,然后趁他睡覺偷走了他撿破爛攢下的20元錢。而在這里大人們以保護者的身份出現(xiàn)。
少保中心工作人員李鑫制作的一盤錄像帶也印證了孩子們生活的變化。少保中心接收第一批孩子時,喜歡攝像的李鑫拍下了孩子們初來時的一些場景。破衣爛衫,蓬頭垢面,有的臉上、頭上血跡未干。撩起衣服,身上皮包骨頭。眼睛里是戒備的眼神。這部錄像帶的后半部分,是當初那些孩子現(xiàn)在的情景:吃飯的、游戲的,笑容里有孩子式的無憂。
然而這些孩子如今的幸福是有期限的。少保中心接納的孩子數(shù)量有限,按規(guī)定他們經(jīng)過半年到一年的保護、教育后,應(yīng)該離開中心回到各自的家庭。
流浪的腳步還有多長
中心從投入使用起共接收了64名孩子,現(xiàn)在送回家24名。有十幾個孩子無家可歸,就一直在中心住著。這些孩子們的將來是少保中心管理者最苦惱的一件事。少保中心主任法學碩士楊軍生從孩子們進中心那天起就為將來他們怎么出去而費腦筋。
楊軍生主任分析中心孩子的特點:經(jīng)歷了太多冷酷的對待,這些孩子感情冷漠。即使回憶最痛苦的事情,想到最親的親人,他們都不會有明顯的情緒波動;他們對生活沒有什么目標,對將來沒有信心。常常問半天,被問到的孩子也想不出將來有什么打算;長期生活在有違法經(jīng)歷的群體中,缺乏是非觀念,“剛進來時老師問誰偷過東西,孩子們竟然爭先恐后地舉手。”他們多數(shù)沒有至親,在世間了無牽掛,“這樣的孩子長大后再流浪不就成了罪犯的后備軍嗎?”楊軍生對孩子們有著一個法學者的焦慮。
中心的流浪兒有不少都被遣送過??墒钱敵醪荒苋萘羲麄兊募乙廊徊粫蛹{他們,這些孩子多半會再次流浪。在兒童到成年的漫漫長途中,孩子們還得自己去“混”。
曾經(jīng)做過40多年教育工作的中心副主任郭文鄴從教育者的角度出發(fā),肯定了孩子們的可造之處:“這些孩子也有不少優(yōu)點。他們多數(shù)很有孝心,對沒有盡到責任的父母還是很惦記。他們本性善良,想著報答曾幫助過他們的人。他們愛好學習,珍惜在中心的學習機會。他們沒有最后定型,還有可塑性。”
兩位主任為孩子們的將來做了多種設(shè)想。他們希望少保中心具有更強的力量,收容更多的孩子,想讓回不去家的孩子能留在中心,長到成年。這是個龐大的工程。少保中心是石家莊司法局牽頭,幾個部門合辦的,就目前的財力和規(guī)模,兩位主任的設(shè)想很難實現(xiàn)。
少保中心有個展室叫苦難的過去,里面展示著孩子們進中心時穿著的破爛衣服,拿著的要飯破碗,也有鋒利的匕首。這些苦難的過去是不是真從孩子們的生活中過去了呢?排著隊去吃晚飯的孩子們暫時還不愿去想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