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召華
這是一篇學生的日記:
今天上體育課的時候,我們正在練習做廣播體操。突然,我的鼻子流血了,我心里真高興。你知道我為什么高興嗎?因為我平時看到別人鼻子流血后,老師會趕快走過去,用手絹給他擦血,用涼水給他洗額頭,還會摸著他的頭輕聲說:“不要緊,不要緊,仰一會兒頭就會好的。”我心里羨慕極了!今天,我的鼻子終于流血了,我能不高興嗎?體育老師很著急,讓我舉起一只手。同學們圍著我,忙著用紙和手絹給我擦血。體育老師一邊照顧我,一邊笑著說:“你今天吃什么好東西了?”我聽了這句話,心里甜滋滋的,什么都忘了。
這是一個名叫倫倫的孩子寫的。倫倫是一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孩子。上課發(fā)言語不驚人,學習成績平平淡淡,他普通得如同沙灘上的一粒沙,海里的一滴水,很難引起別人的注意。也許正是因為他的這種普通,才使他覺得老師的關愛對他來說是那樣的遙遠,那樣的可望而不可及。然而,他對愛的企盼卻一刻也沒有停止過,以至于他竟希望自己的鼻子流血,以此引起老師的注意,換取老師溫柔的撫慰。
真感謝這次“鼻子流血”——倫倫得到了他久盼的關愛!
如果孩子們應該得到的關愛和撫慰要用“鼻子流血”才能換取,我們?yōu)槿藥熣呤遣皇翘邌萘耍?/p>
教師在關心學生學習的同時,更要關心學生的心理需要。要平等的關愛每一個學生,無論優(yōu)等生、后進生,還是這些位居中游的普通孩子。要讓每一個學生都有被關愛、被重視的感覺。
讓關愛離每一個學生近些、再近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