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梅州市梅州中醫(yī)院針灸科 (514011)
關(guān)鍵詞 咳嗽,小兒外感 針灸治療 梅花針
小兒咳嗽是兒科疾患中的一種常見病證,祖國醫(yī)學分為外感和內(nèi)傷兩大類,尤以外感咳嗽為 多見。本病相當于現(xiàn)代醫(yī)學的上呼吸道感染或急性支氣管炎等。筆者近年來采用梅花針叩刺 加溫和灸治療小兒外感咳嗽68例,療效滿意,現(xiàn)報道于下。
1 一般資料
68例均為門診患兒,男32例,女36例;年齡最小1歲,最大8歲,平均年齡4歲;病程最短1天 ,最長15天。西醫(yī)診斷為上呼吸道感染或急性支氣管炎;中醫(yī)診斷為外感咳嗽,辨證屬風寒 型35例,風熱型33例。
2 治療方法
2.1 梅花針叩刺:選取后頸部(頸5~7兩側(cè))、氣管兩側(cè)、天突、手太陰肺經(jīng)體表循行路線 。操作用中等度刺激,叩至局部皮膚有潮紅、丘疹,但不出血。
2.2 溫和灸:取穴大椎、風門、肺俞、列缺。操作時點燃艾條一端,在距穴位約1寸左右的 高度進行熏烤,灸至局部起紅暈為度。
以上兩種方法聯(lián)合使用,每日1次,3次為1個療程。未愈者繼續(xù)進行1個療程治療。
3 療效觀察
治療1個療程后評估療效,以咳嗽、咳痰等癥狀全部消失為痊愈。本組68例中,48例治1個療 程痊愈;20例治2~3個療程痊愈,療效100%。
4 典型病例
朱××,男,5歲,1998年9月20日初診。其母代訴:咳嗽、咯痰、伴發(fā)熱、鼻塞、流涕3天 。曾口服病毒唑、先鋒Ⅳ及止咳糖漿,體溫降至正常,但仍見咳嗽頻作,咯痰清稀色白量多 ,夜間咳甚,少許鼻塞流涕。查體:T36.8℃,咽部微充血,兩肺呼吸音粗,可聞及散在性 細濕羅音。舌淡苔白、脈浮滑。中醫(yī)診斷為外感咳嗽(風寒型),西醫(yī)診斷為急性支氣管炎。 治以祛風散寒、宣肺止咳。用上法治療1次后,咳嗽癥狀明顯減輕,咳痰減少。經(jīng)3次治療諸 癥消失,告愈。
5 體會
5.1 小兒為\"稚陰稚陽\"之體,加之寒溫不能自調(diào),易為六淫外邪侵襲。肺為五臟六腑之 華蓋 ,主氣,司呼吸,外合皮毛,開竅于鼻,風、寒、熱等外邪從口鼻、皮毛侵入人體,肺首當 其沖,導致肺氣閉遏不通,失其清肅之令,肺氣上逆而咳。治療以驅(qū)散外邪、宣通肺氣為法 。
5.2 梅花針叩刺后頸部、氣管兩側(cè)等病變局部及手太陰肺經(jīng)體表循行路線,通過皮部-孫 脈-絡脈-經(jīng)脈-臟腑的聯(lián)系,達到調(diào)理肺臟、宣通肺氣的目的。
5.3 風門、肺俞屬足太陽膀胱經(jīng)穴,\"太陽主一身之表\",且肺俞為肺臟精氣輸注于背部 之處,在解剖上與肺臟屬同脊髓節(jié)段分布;大椎為督脈穴,能祛風清熱解表;列缺為肺經(jīng)之 絡穴,能宣肺止咳。四穴用溫和灸能宣通肺氣、溫通肺絡,以達宣肺化痰止咳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