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湘
3歲的幼兒開始對圖形有了初步的認(rèn)識,常常會聽到他們這樣描繪物體:皮球是圓的,電視是方的……這是他們開始學(xué)習(xí)用圖形來區(qū)分不同的物體。家長幫助孩子建立圖形的初步概念,孩子就會更積極愉快地認(rèn)識他生活的世界!
喂娃娃(3~4歲)
目的:指導(dǎo)幼兒建立圖形的初步概念,會區(qū)別圓形、正方形、三角形。材料:用硬紙板剪成圓形、三角形、正方形各兩塊“餅干”,用黑筆在圖形上點上黑點作為餅干的黑芝麻。一個可樂瓶做的娃娃(家長用刀劃開一個口子當(dāng)嘴—用來放入圖形“餅干”)。
玩法:
1.認(rèn)識三種圖形“餅干”的名稱。家長拿出圓形“餅干”告訴孩子:“這個‘餅干是圓形的?!弊尯⒆又貜?fù)說一遍并讓孩子用手摸一摸,感受圓形的特征。用此方法,讓孩子感知三角形和正方形的餅干。
2.出示娃娃,引導(dǎo)孩子:“這個娃娃餓了,我們把這些‘餅干喂給它吃好不好?”家長拿起一塊“餅干”邊放進(jìn)娃娃嘴里邊說:“我送娃娃一塊圓形‘餅干?!比缓髥柡⒆樱骸拔宜徒o娃娃的是什么形狀的‘餅干?”
3.讓孩子來喂娃娃吃“餅干”,每喂一次讓他說出喂出的是什么形狀的“餅干”。
4.將所有的“餅干”喂完后引導(dǎo)孩子:“我們來看看今天娃娃都吃了什么形狀的‘餅干?”將“餅干”倒出讓他再次鞏固認(rèn)識“餅干”的形狀。
延伸活動:
1.“餅干”的形狀隨孩子的不斷認(rèn)知而增加。
2.也可將娃娃的嘴巴剪成不同的形狀,讓孩子按照形狀來將“餅干”分類喂給相應(yīng)的娃娃。
圖形搜索(4~5歲)
目的:讓幼兒認(rèn)識生活中圖形的存在,通過感知進(jìn)一步區(qū)分圖形。材料:神秘袋、扣子、硬幣、方手絹、正方形書、三角形布、三角形積木各1個。
玩法:1.將幾種物品一一擺放在桌子上,讓孩子說出它們各自的名稱。
2.將物品放入神秘袋中,家長說:“請你找出圓形來?!弊層變簭纳衩卮忻鰩в羞@種圖形的物品。
3.待孩子熟悉后,家長可用手在空中畫出一種圖形或說出一種圖形的特征讓幼兒來摸出相應(yīng)的物品。
延伸活動:1.家長說出一種圖形,讓孩子在家里找一找,什么物品與說的圖形相符。2.在玩這種游戲時,可以用不同形狀的積木來玩,或在孩子玩積木時引導(dǎo)他認(rèn)識圖形。比如:“你搭的房子屋頂是用什么形狀的積木做的?”
圖形變變變(5~6歲)
目的:讓幼兒能正確區(qū)分形和體,建立初步的立體圖形概念。材料:正方形的藥盒、正方形的硬紙板(和正方形的藥盒尺寸大小一樣)各1個;球、圓柱體積木、圓形硬紙板各1個。剪刀、膠條、眼罩。
玩法:1.將圓形硬紙板、球、圓柱體積木擺放在桌子上,讓孩子滾一滾,摸一摸。家長問:“它們有什么不同呀?”引導(dǎo)他說出不同點:球和積木是可以滾動的,而圓形硬紙板不能;球和積木是個物體,而圓形硬紙板只是物體上的一個面……2.家長邊指邊告訴孩子:“像球這樣的物體是球體;和這塊積木一樣形狀的物體叫圓柱體?!?.帶領(lǐng)孩子變魔術(shù):“用一張長方形紙和兩個圓形硬紙板制作出一個圓柱體(讓幼兒感知形可變成體)。4.將正方形藥盒放在桌子上,給幼兒變“魔術(shù)”:將藥盒用剪刀沿邊剪成6個正方形,讓孩子比一比6個正方形的大?。ǜ兄?個正方體是由6個相同的正方形組成的)。5.讓孩子將6個正方形重新粘成藥盒,再和正方形比較,告訴孩子:“這是正方形,這種形狀的物體是正方體。”6.將所有形和體都放在一起,用眼罩將孩子眼睛蒙上,家長說一種形或體,讓孩子摸出來。延伸活動:學(xué)習(xí)后讓孩子在家里找一找球體、圓柱體及正方體的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