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文德
手套可以當做鍵盤,戒指可以收發(fā)E-mail,耳環(huán)可以變做手機,甚至連眼鏡也具有個人電腦功能……這絕對不是007的秘密武器或者科幻電影中的情節(jié),而是結合科技制造出的可供大眾穿戴的產品。最近,它們在漢城舉辦的韓國網絡世界展覽會上閃亮登場。
這次展覽會的主題是“結合電腦科技的時尚,為生活帶來許多便利。”所以除了最前衛(wèi)的,還有與人類生存休戚相關的產品,比如可穿戴式的癌癥診斷系統(tǒng)和有體檢功能的泳衣。只要穿上它,就能知道身體狀況的好壞。一旦覺得不舒服,可以馬上通過電子郵件將健康數據傳給醫(yī)生進行診斷。而且最為神奇的是這些東西都是太陽能的,無須插電。
開發(fā)這些未來產品的,是一家總部設在洛杉磯的美國公司。他們使用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的技術,嘗試發(fā)展結合網絡科技和生活潮流的大眾化價格的產品,尤其是價廉、穿戴方便的網絡科技產品。
我們似乎可以期待著有朝一日有能自動調節(jié)冷暖以適應外界溫度的外套間世。這樣,即使在七月從酷熱的東南亞去澳大利亞旅行,只要穿著它,就算遇到大雪紛飛也可以坦然地看風景。盡管這種說法聽起來有些像在作白日夢,但可以肯定的是,運用互動材質制作時裝已成為趨勢,而自動分析人體和環(huán)境互動的產品將把2l世紀的時尚推向更新的領域。
時尚與科技的關系歷來很緊密。從上世紀30年代設計師首次把拉鏈運用到衣服上,就已經預告了科技將對時尚帶來的重大影響。1938年10月,當杜邦公司宣布尼龍問世時,《紐約前鋒報》甚至以“人造蠶吐絲?作為頭版頭條的標題,而如今這掀起時裝革命的重要纖維已成為小姐、太太們天天都得穿的絲襪和街頭地攤上的廉價服裝;20世紀80年代引發(fā)革命的杜邦萊卡伸縮纖維使衣料不但容易保養(yǎng),而且也不會發(fā)黃老舊。再往后,聚酯纖維百褶衣裙成為獨一無二的時尚招牌……這意味著以后就有可能出現結合電腦晶片光纖的衣服誕生。我們期待科技與時尚的完美結合,讓我們穿得更舒適、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