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德如
在美國的一次博覽會上,曾展示出一副名叫“斯萬高利”的魔牌。這是一副簡單又叫人著迷的牌。表演者可先將牌攤開讓你看清楚,讓你知曉每一張牌都是不同的。然后讓你隨便抽出一張,假若你抽到的是紅心Q,你沒有告訴表演者所抽到的是什么牌,然后又把紅心Q放回到整副牌中,表演者任意洗牌后,大叫一聲“斯萬高利”,當牌再攤開時,每一張牌都變成了紅心Q。而在現(xiàn)實生活中,當一個人遭受心理挫折后,如不設法排解,而是任挫折感在腦中像紅心Q那樣繁殖蔓延。最終使自己所做之事皆帶挫敗的陰影,這即是心理上的“斯萬高利”效應。
一味地自怨自艾,只能滋生失望的心理,失去自信心。一味地懺悔內(nèi)疚,只能自添憂郁煩悶,愈發(fā)消極悲哀。反復玩味挫折,咀嚼逝去的痛苦,只能更加心灰意冷,踏步不前。面對全新的社會環(huán)境和快節(jié)奏的生活方式,心理挫折無可避免。但因噎廢食,給自己貼上消極的標簽,徘徊于失敗的陰影中,那是不足取的。棄絕“斯萬高利”心理效應,忘記過去,勾銷因挫折而帶來的煩惱與痛苦,正是我們在紛繁的社會環(huán)境中所要做的。
西方有這樣一首古老童謠:“國王所有的馬和所有的人,都不能使過去再生。”揚棄過去,便是生活的偉大所在。面對發(fā)生了且無法改變的事實,心理專家說:“只有一個方法可以使過去成為具有建設性,那就是鎮(zhèn)靜地分析我們過去的錯誤,因錯誤而獲益,然后忘記錯誤?!?/p>
在紐約一所中學執(zhí)教的保羅博士,看到多數(shù)學生常為過去的成績感到不安,充滿擔心,于是給班級學生上了一堂難忘的課。他在實驗室中先把一瓶牛奶置于水槽邊,沉默不語。學生們也不明白牛奶和所學課程的關(guān)系,只靜靜地坐著,望著老師。正在這時,保羅老師忽然站起,一掌將牛奶打翻在水槽中,并大喊:“不要為打翻的牛奶哭泣!”然后叫同學們到水槽前仔細看那破碎的瓶子和淌著的牛奶,并一字一句地講:“你們仔細看一看,我希望你們永遠記住這個道理。牛奶已經(jīng)淌光了,不管你怎樣后悔和抱怨,都沒有辦法取回一滴。你們要是事先想一想,加以預防,那瓶奶還可以保住,可是現(xiàn)在晚了。我們現(xiàn)在所能做的,就是把它忘記。然后注意下一件事?!?/p>
事實上,既不必過分沉湎于昔日的成功與榮耀之中,也不需為已過去的挫折與失誤而懊惱自責。過分沉湎只能造成“今不如昔”的心理落差,并可形成“守株待兔”式悲劇。在失敗的陰影里不能自拔,又可造成“抱殘守缺”的失衡心態(tài),皆不利于心理健康。關(guān)閉痛苦,便無所謂痛苦,忘卻煩惱,便無所謂煩惱,而摒棄了挫折,就沒有了挫折。
“如果當初不這樣,那……。”這已成為很多人在遭遇挫折時的感慨之語。置身于機遇叢生的社會中,每個人都有可能因自己“那一次”沒有認真準備而導致工作的失誤;也可能因自己“無心之失”受到領(lǐng)導的批評,還可能因自己的冒失之舉致使人際關(guān)系僵化。在現(xiàn)實生活中,時刻和我們相伴的,總有挫敗與坎坷、煩惱與憂愁、痛苦與沮喪,如果一個人時時憶起這些,刻刻掛在嘴邊,那定會“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學會忘卻”是保持心情快樂的一項基本功。下面幾點供你參考。
學會對過去說“不”——每個人都有許多要緊的事要做,然而那些無益于工作生活和身心健康的東西,卻是不要緊的,甚至是有害的。何不拋棄它,以純凈身心。弗蘭西斯·培根曾言:“逝者已矣,不能復返,聰明的人現(xiàn)在與將來有太多的事情要做,因此他們不在過去的事情上虛耗光陰。”學會對過去說“不”,讓挫敗、窘境合上記憶之門,向煩惱、憂愁、沮喪和失意道聲“再見”。記住應記的東西,拋棄忘卻的一切,這正是維系心理健康的明智策略。
找回自信——要走出失敗的陰影,就要找回自信心。美國心理治療專家大衛(wèi)·鮑恩斯曾為具有消極心情、沉湎于失敗而自責的人配制了一副“良藥”,徘徊于失敗陰影中的沮喪者不妨一試:找一張白紙,劃分為3欄:左邊為隨想(自責)欄,中間為認知失真欄,右邊為合理反應(自衛(wèi))欄。首先,把一直盤旋于腦中的消極思想書寫于“隨想”欄中;其次,找出產(chǎn)生消極思想的根源寫于中間一欄,這往往是由于自己認知錯誤而形成的;最后,也是關(guān)鍵的一步,找出更合理的思想取代你的消極思想。對自責進行反擊,寫于右邊一欄。如此反復在紙上練習,即可祛除陰影,置煩惱、憂郁和失意于腦后,撕去消極的自我標簽,找回自信。失敗是具有教導性的,真正懂得思考的人,會從失敗和成功中學到一樣多的東西。
揮別過去——很多人基于自己的失誤、挫敗而形成了一個消極的自我評價,形成一種自我挫敗的心境。可用大衛(wèi)·鮑恩斯的“3欄目”技術(shù),驅(qū)除消極自我約束,揮別過去。除此以外,我們還應以積極的工作熱情,投入到工作和生活中去,嘗試創(chuàng)造,充實自己,以造就全新的“我”。樂觀的人在每一次憂患中,都能看到一次機會,而憂患的人在每次機會中,看到的則是某種憂患。擺脫憂患。樂觀對待生活,忘卻過去,終會成功。當年愛因斯坦在普林斯頓街頭出現(xiàn)時,他因在忘我的工作精神支配下,忘記整容,忘記換鞋,忘記自己的穿著,只顧思考科學上的問題,但有誰能講他不幸福,又有誰能抹殺他的偉大成就呢?
合理的忘記,也是一種積極的記憶。在某種程度上講,遺忘也是一種本領(lǐ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