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鄧昭輝
社會安定,收藏大軍劇增,人數(shù)幾達數(shù)千萬人之多,隨之文玩價格書籍也應運而生。舉凡字畫、錢幣、玉器、瓷器、印章、青銅器、家具、像章等等,幾乎無不有其價格書籍。雖然此類書籍使廣大群眾加深了文玩價值的觀念,也對文玩收藏者進行交易時提供了一定的參考作用。但這些價格書籍中有相當一部分是東拼西湊而成,所定的價格存在很大的隨意性,往往誤導讀者及廣大的收藏愛好者,甚至嚴重地影響和干擾了收藏品的正常交易。行里人說此類書"害煞了一批人",極不利于收藏事業(yè)的發(fā)展、興旺和繁榮。筆者由于工作的關(guān)系,經(jīng)常接觸文玩收藏者,也有一些從事文玩價格書籍的亦商亦藏的編書者,同時接觸了大量的文玩價格書籍,因而感觸很深。
首先,文玩價格書籍的出版十分混亂。片面追求經(jīng)濟效益,粗制濫造,盜版情況嚴重。當前,正規(guī)出版社出版專門的文玩專著,需要有大量資金投入,文玩照相、彩色制版、紙張印刷都須十分講究,成本自然相對高些。書成之后,由于定價過于昂貴,印量較少,銷量便也有限,對于大多數(shù)普通收藏愛好者來說,雖是好書,也只能望而卻步,出書效益大受影響。因此負責此類書籍的編輯不得不把眼光投向那些低成本、銷路廣、高回報的文玩價格書籍。試以錢幣價格書籍為例,由于書價低,讀者需求量大,可以一版再版。去年為1998年錢幣價格,今年改為1999年價格,明年還可改為2000年價格。所用的錢幣圖版不變,只是封面和圖版的價格由編書者稍加調(diào)整即可。對于利欲熏心者此等好事何樂而不為呢?正因為如此,你可以出版張三的錢幣價格書籍,我亦可以出版李四的錢幣價格書籍,反正所用的錢幣都是古人遺物,即使所標價格不同,也不存在侵權(quán)問題,盡可大膽出書。令人更頭痛的是一些書商見有利可圖,竟盜版成風,偷換書的封面及編者、出版社的名謂,其余原封不動地照搬無誤,令編者讀者無可奈何。
由于個別出版社片面地強調(diào)經(jīng)濟效益,降低成本投入,以致圖版、紙張印刷的質(zhì)量低劣,慘不忍睹。再者是一些編輯對文玩缺乏必要的專業(yè)知識,對于文玩的真?zhèn)尉予b賞水平很差,不能對評級定價提出自己的意見,只能聽從編書者的意見,也無法審評修正錯訛,必然出現(xiàn)誤導。
其二,文玩價格書籍對文玩的定價十分混亂,引發(fā)了文玩交易市場的混亂。一些文玩價格書籍中所標價格相當一部分是"編"出來的,有的東抄西湊,有的只是根據(jù)個人的經(jīng)歷見解以及自己的收藏品的測算。更甚者有的不加分析、研究,單憑一孔之見,信口開河,想當然地給文玩定價。加之限于個人的學識水平,對某些文玩的認識鑒別不準,往往以次充好,或以偽充真。所定的孤品并不是孤品,價格高昂的珍品、精品僅僅是一些平凡的常見品等。
還有一些價格書籍貌似另起爐灶,其實圖版相差無幾,只是標價迥然不同,也許有所謂"百家爭鳴"也,反正誰也奈何不了誰,只是苦了廣大的收藏者,手中拿著同樣的一件東西,甲書標價五百,乙書標價一千,到底信誰的,只有天知道。
還有一類編書者,憑著個人的一知半解,昨天編錢幣價格書,今天編印章價格書,明天又計劃編銅鏡價格書。儼然專家里手,坑世蒙人。
另外,這些文玩價格書中常有博物館、藝術(shù)館和圖書館等公家珍藏的文物精品,而其標價均是數(shù)萬至數(shù)十萬元不等,令人咋舌不已。試想,這類文玩精品存世量極少,僅見于官方珍藏,民間交易難覓蹤影,不作交易,何價之有?
其三,大量形形色色的文玩價格書籍問世以后,對于文玩收藏市場造成了極大的負面影響,誤導了大批收藏者。如此等等,造成了文玩市場的混亂,不利于正常交易。
另外,還有一些所謂的"信息致富"公司,在某些全國 發(fā)行量大、有影響的報刊雜志上刊登虛假廣告,并煞有介事地附上了有關(guān)圖片,誘使廣大的收藏者上當受騙,購買他們的資料和文玩價格書籍,且索價極高。及至買回一看,發(fā)現(xiàn)手中之物,遠遠不夠買書的錢。還有些書詭稱是官方公布的收購價格,故而上官方文博單位咨詢的人不少,筆者在工作中經(jīng)常遇到此類事情,不少人乘興而來,憤然失望而去。再有一部分文玩商人利用這類書籍進行欺、哄、詐、騙。他們在收購時,會以書為憑據(jù),盡量壓價;銷售時也以書為憑據(jù),盡量提價。
其四,文玩既有價又無價。文玩本身當然是有價值的。其價格應是這一價值的具體體現(xiàn),但是其價格的形成又是在交易過程中產(chǎn)生的,受到交易雙方及時間、地點等各個方面因素的影響。再者是文玩自身的原因,如工藝水平、存量多寡、品相優(yōu)劣等情況的不同,交易時價格就不會一樣。因此文玩的定價只能是參考性的,不能誤認為是官價,不能說是公認的定價,所以對文玩價格書籍不能輕信盲從,嚴防人為炒作,以免失手。筆者認識一位編寫錢幣價格書籍的人,他即坦言有人持他的書來出售錢幣,他也是按貨論價,有的出價尚不及他書中標價的十分之一。
當然,流弊不止這些了。但僅以上所述,已足以使人警覺。確認文玩藏品的價值,進行評級估價,是一項十分嚴肅、難度極大的的工作,必須根據(jù)其質(zhì)量的優(yōu)劣和存世數(shù)量的多寡來決定。前者是指它的內(nèi)涵,包括它的歷史價值、研究價值、藝術(shù)觀賞價值等等,數(shù)量上要考查該物制作的數(shù)量,近期出土或現(xiàn)今存世的數(shù)量等等。即使如此,其價格的權(quán)威性和共識性也只能是相對的。
國家文化部1988年頒發(fā)的關(guān)于《文物藏品定級標準》的通知,對于我們?nèi)绾未_認文物的價值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以中國錢幣為例,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后,鑄行重十二銖的秦半兩錢,它是中國貨幣從多元化走向統(tǒng)一的歷史見證。香港至今還流傳著大收藏家杜維屏以別墅換取兩枚版別甚稀的半兩錢的趣事。在中國貨幣發(fā)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且存世數(shù)量極少的或成套的貨幣以及錢范和鈔版;具有重大影響的農(nóng)民政權(quán)發(fā)行的貨幣中的珍品。以上等等定級評價甚高。再如中國貨幣史上惟一以皇帝像作錢面圖案的"四川盧比",它曾在康藏地區(qū)對抗外幣入侵起過積極的作用。還有光緒十四年廣東銀元局鑄庫平七錢三分銀幣,它揭開了晚清鑄行"龍洋"銀幣的序幕。如此銀幣品相精美者索價高昂。
應該指出的是,有些文玩書籍出版比較嚴肅,為文玩的評級定價進行了認真的探索,對普通的收藏者在交易活動中起到一定的指導作用,功不可沒,與質(zhì)量低劣、誤導害人的那些文玩價格書籍不同,應該區(qū)別看待。
責編巖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