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登科 馬文星 魏希林
十六法者,乃一存,二踐,三躦,四就,五夾,六合,七齊,八正,九脛,十警,十一起落,十二進退,十三陰陽,十四五行,十五動靜,十六虛實。
一存。存者,聚集也。蓋全身上下縮蹲,如雞之食米,馬之收蹄,燕之抄水,蛇之轉(zhuǎn)圈(盤束),猴之束蹲,龍之伏身,虎之蹲山,鷹之登枝,鷂之夾胸,熊之看(束)守之意也。動時,進勢要低,抖身而起。蓄勁在身,蓄而即發(fā),此乃進人之要訣。
二踐。踐即指步也。前腳進,后腳隨;后腳落地,前腳提起,起之即躦,落之即踩。步法要疾快敏捷靈活,應步步似雞行。
三躦。強壯之軀,身手一直向前或向上躦出也。手起要躦,足起要躦,身軀束身而起躦出。
四就。就者,靠近也。與一存之法相貫,束身束翅搶進敵身,彼即難以變化。所謂虎借山勢才能發(fā)其威,也即此意。故曰:就如蛋,去如箭,打倒他,還嫌慢。
五夾。即夾剪之夾。兩膀要夾,兩股(腿)要夾,谷道上提(夾),可謂夾箭之勁,周身之法。
六合。即內(nèi)外三合之謂。內(nèi)三合: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外三合:肩與胯合,肘與膝合,手與腳合。
七齊。即內(nèi)外如一,成其齊也。心要動,意要隨,氣要催,內(nèi)五行要提(五行發(fā)動),外五行要隨,四梢齊動。
八正。正是正直也。正者,頭頂項豎,三尖要照。直者,從頭至尾(后腿腳跟)成一直線,牮柱之勢也??枰?,肩要斜(側(cè)身之勢),看正卻有斜,看斜卻有正,謂之正。
九脛。兩腿脛相磨而行,手磨內(nèi)五行。進步退步或者兩腳橫渡(左向右、右向左,動步謂之橫渡),勿使兩腿張開,兩股夾緊之謂也。
十警。心要常警,眼要不時常循環(huán)(輪轉(zhuǎn)),耳要不時常報應,心要不時常警醒。精靈之意在我。警起警落,四梢并發(fā),謂之警。
十一起落。起時去,落是打。起亦打,落亦打;起為橫,落為順。起如水之浪翻,落如水之浪絕(起未見其機,落未見其跡,也即起落不見形蹤,此即譜論上說的拳打三節(jié)不見形之意),才成起落。
十二進退。進步勢低,退步勢高,也稱進勢步低,退勢步高。
十三陰陽。陰陽者,即上下相連,奇正相生;看陰而有陽,看陽而有陰;由腳而腿,由腿而身,練如一氣。
十四五行。內(nèi)五行要動,外五行要隨,動而即隨,內(nèi)外相合如一,成其五行。
十五動靜。靜為本體,動為作用。若言其靜,未見其機;若言其動,未見其跡。動靜乃發(fā)而未發(fā)之間,才稱之為動靜。
十六虛實。虛是精也,實是靈也,虛實皆有,乃精靈之致。
附:練技要訣
入陰而負陽,頭手胳抖彎,脾氣往上添,五節(jié)要成連,八節(jié)發(fā)涌泉,九節(jié)代彎。身手心一動,腳腿便連環(huán),上下來去勢,內(nèi)藏有三戰(zhàn),出手為奸戰(zhàn),回手為勾戰(zhàn),打者要強戰(zhàn),成象在其間。未曾發(fā)后手,氣撐后腿彎,膝心氣往外,換肝氣往上,陽氣落腭角,陰氣落脊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