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寶書等
我科自1990~1999年對75例小腿慢性皮膚潰瘍患者采用針刺血海穴以促進潰瘍愈合進行療效觀察,收到滿意效果。
1臨床資料
對收治的150例患者184個潰瘍面,隨機分成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75例96個潰瘍面,男41例,女34例;年齡16~81歲,平均36歲;病程12~120天,平均26天。外傷性潰瘍28例,燙傷潰瘍26例,靜脈曲張性潰瘍12例,紅斑狼瘡性潰瘍1例,糖尿病潰瘍6例,脈管炎潰瘍2例。左小腿42個,右小腿54個。潰瘍面積2~4.cm222個,4~6.cm236個,6~8.cm218個,8~10.cm211個,10.cm2以上9個。對照組75例88個潰瘍面,男44例,女31例;年齡15~76歲,平均23歲;病程10~96天,平均24天。外傷性潰瘍31例,燙傷性潰瘍24例,靜脈曲張性潰瘍13例,糖尿病性潰瘍5例,脈管炎性潰瘍2例。左小腿48例,右小腿40例。潰瘍面積2~4.cm220個,4~6.cm234個,6~8.cm215個,8~10.cm212個,10.cm2以上7個。兩組從性別、年齡、病因、病程、發(fā)病部位及潰瘍面積等方面均衡性檢驗差異無顯著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治療方法
對照組常規(guī)創(chuàng)面消毒,用我院生產(chǎn)的黃蜜膏(白芨10.g研粉,雷凡奴爾0.5.g加入蜂蜜250.ml中,加熱煮沸,降溫裝瓶),以無菌紗布滲泡外敷創(chuàng)面,每日換藥。治療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chǔ)上,加以血海穴針刺?;颊呷⊙雠P位或坐位,以2寸毫針直刺患側(cè)血海穴,進針1~1.5寸,待得氣后留針20分鐘,每日或隔日1次。
3療效觀察
以創(chuàng)面全部新生皮島覆蓋,表面干燥,無滲出及張力水泡等為痊愈。治療組10天以內(nèi)治愈46個潰瘍面,10~15天治愈27個潰瘍面,16~20天治愈18個潰瘍面,21~27天治愈5個潰瘍面。對照組10天以內(nèi)治愈18個潰瘍面,10~15天治愈23個潰瘍面,15~20天治愈13個潰瘍面,20~30天治愈24個潰瘍面,30天以上治愈10個潰瘍面。兩組病例均未經(jīng)植皮而愈,兩組在治愈時間上差異有非常顯著意義(P<0.01),治療組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
4體會
血海為足太陰脾經(jīng)之要穴,具有調(diào)和氣血、清熱祛風之功。同側(cè)針刺,使患肢經(jīng)氣疏通,氣血運行,肌膚濡養(yǎng),從而促進了慢性潰瘍的愈合,提高了臨床療效。
(收稿日期:1999玻保勃玻保罰成平發(fā)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