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澤西高中畢業(yè)女生在畢業(yè)舞會中產(chǎn)下一子,丟到廁所之后,繼續(xù)回去跳舞;加州富有家庭出生的賀南德茲兄弟,將父母射殺40多槍后,拿了父母信用卡,一個月花了100萬元,他們還向朋友供認,但是律師為他們辯護時,編出他們從小受父母性虐待的故事,所以才在自衛(wèi)情況下殺死父母,以求開脫。這對兄弟被判無期徒刑之后,每天還有無數(shù)年輕女性寫信向他們求愛。其中之一還在獄中與這樣認識的女友成婚。
顛倒黑白風俗大變
以追求名流為志的萊溫斯基,傳出和克林頓在白宮做了不堪形容的性行為之后,一般都認為其父母必無臉見人。但是她父母卻理直氣壯的公開為女兒辯護。不是否認女兒所做所為,而是指責檢查官多事、卑鄙。結果呢?萊溫斯基成為美國少女最羨幕的偶像。
媒體整天哀求訪問機會,萊溫斯基的書版權費就幾百萬元,減肥公司還以上百萬元的廣告費雇她做發(fā)言人。
70年代開始,《花花公子》就有心打破一層層藩籬。先后用重金引誘,要一個個女明星、女學生、女警察、女教師、女士兵、甚至修女都脫光了,變成脫星。最初大家承認是受重金吸引而脫光,最初多數(shù)父母不敢露面見人。但是在社會風氣影響下,一個個理直氣壯出面攻擊衛(wèi)道人士,連父母都說與有榮焉。終于將不適當變成適當、羞恥變成光榮。還需要什么樣的例證證明這是一個笑貧不笑娼的社會?
在美國,年青男女最崇拜的不是科學家,不是歷史上著名的賢哲,而是名流、體育明星、搖滾歌星。70年代開始的民調(diào),青少年就希望自己的母親是貴婦;男學生的偶像則多數(shù)是體育明星,因為不必有大腦,一年就可以賺幾千萬元,而且成千上萬的美麗女性爭著與你上床。
臺灣爭相模仿美國
美國有什么,不要幾年臺灣就會有,不僅如此,還青出于藍,還沾沾自喜。自從《花花公子》之類的雜志打進臺灣,一個個女明星、女學生爭拍寫真集,還自我解說是《青春不留白》。記者也冠以開放、前衛(wèi)的形容詞。
模樣身材成為唯一衡量標準,樣子好的歌星(即使不會唱歌),讓觀眾集體尖叫,成為電視最受歡迎的畫面,一播再播。腳踏實地的讀書人、學者,在我們的電視時代是不存在的透明人。
電視上鼓吹的是健力士記錄的創(chuàng)造,電視新聞每天必有辣妹、檳榔西施。衣服穿得越少、越有機會上電視。電視上得越多、越有名氣而名氣越響、越代表成功。我們也有暴力青年,而且在女權運動的引導下,女性開始不讓須眉。女學生比賽說粗話,女學生集體虐殺女同學,只為了勒索要錢花;大學生爭風吃醋,殺人毀尸,學生到學校的目的不是為求學問,而是炫耀幾千元的球鞋,衣服打扮時髦、男朋友夠Cool、周末有節(jié)目是人生唯一目標。
傳統(tǒng)道德成為骯臟字眼,都被歸入保守及頑冥不化之類。好萊塢電影每一部都在嘲諷傳統(tǒng)和道德,鼓吹愚蠢和放縱。臺灣的青少年吸收唯恐不夠快。
林口一個19歲青年林清岳也是為了需要錢花,伙同朋友將父母砍了100多刀。雖然18歲時,母親給他買了幾百萬元的跑車。這樣的事在20年前的臺灣絕不會發(fā)生。但是意見領袖硬是要說這是進步。
誰是意見領袖?是電影明星、是遙滾歌星、是名流。好像一個人一出名、就生出智慧。真正的學者專家意見不受重視,偶爾接受訪問,也迎合流行文化,否則以后不再有機會上電視。
有線電視新聞網(wǎng)CNN自己打的廣告,利用名流的口說:“ I am watching you. ,”他們找的90%是影歌星,半數(shù)不到30歲。意見節(jié)目每晚找四名代表不同意見佳賓制造輿論,90%以上也是娛樂圈里的人。有些畫著黑色唇膏(男的),有的掛了幾十個耳環(huán)、鼻環(huán),柯林頓丑聞發(fā)生後,他們聲嘶力竭的為他辯護,硬是將檢察官史達爾打成性變態(tài)的怪物。
走向病入膏肓之途
在美國,自以為先進的媒體一向偏袒罪犯的人權;在臺灣,我們還是有社會良心。陳進興這類人一露面,還是會受到群眾咒罵圍毆,真有惡貫滿盈的人,他們的父母會向受害者下跪請罪,也有父母叫兒子自首,甚至叫兒子自殺的都有,但在美國,只講法律和人權,道德、良心是字典上沒有的字眼。罪案一發(fā)生,就有成群辯護律師出現(xiàn)為罪犯解脫,即使是自己招認,在法律上亦毫無價值。
臺灣還沒有病入膏肓,但是正往病入膏盲的路上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