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天
如今的電視臺,多見綜藝節(jié)目。也許是為了寓教于樂吧!綜藝節(jié)目中,常會插進一點知識測驗,以考前來娛樂大眾的明星們。我常常為他們捏一把汗。后來發(fā)現(xiàn),他們對待此事和表演節(jié)目一樣,隨便、放松得很,答對答砸,都不打緊。倒是顯得自己過于緊張了。
不過,電視臺的知識考題或主持人,卻不宜過于隨便,否則就要出錯。比如說,有一例考題曰:“‘吾日三省吾身,這句話是老子講的。對,還是錯?”應試者答曰:“對的?!敝鞒秩苏f:“答錯了?!睜柡?,主持人補了一句說:“這句話是孔子講的?!?/p>
主持人補的一句話,畫蛇添足了。此語見之于《論語》:“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好在,曾子是孔子的學生,興許這句話還是孔子教給他的。另外,人們一般習慣上也常把《論語》看成是孔子的著作。所以主持人補的這句話,不算太錯,只能說是不準確。
另一則綜藝節(jié)目中,錯誤就比較明顯了,題目是:“下列四本書中,哪一本不屬于《春秋三傳》?四本書是:《左傳》、《榖梁傳》、《春秋外傳》、《山羊傳》?!?/p>
我一看打出的字幕,心想,又錯字了:《公羊傳》錯成《山羊傳》了。不過,我也知道,電視臺字幕上的錯字,就像上海馬路上自行車、摩托車經(jīng)常開上人行道一樣,是一種屢見呼吁、屢見整治而似乎永遠無法消除的公害,所以也就見怪不怪了。繼而,聽主持人一展手上的紙條,也讀成了《山羊傳》。我終于明白,錯說不僅僅在于字幕,校對、導演、編輯、主持人們,一股腦兒都有份了。同時,我又不免替主持人擔心,如果應考者答曰:“《山羊傳》不屬于《春秋三傳》之列?!彼闼板e”還是算他“對”呢?好在應考者并未答出,我只是白擔了一份心。
我這就想起,曾子的“三省吾身”。這是“省”三事:“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其中兩事,都與我想說的題目有關(guān)?!爸摇钡墓庞枺褪潜M心盡職之意。此事至少反映了節(jié)目的編輯與主持人盡心盡職不足。至于“傳不習乎?”,現(xiàn)在已經(jīng)不大聽人講起了。這也難怪,過去師道尊嚴,人們對老師的要求、老師對自己的要求,都比較高。所傳于他人者,自己必先“學而時習之”。現(xiàn)在呢?自1958年倡導大學生批判老師起,至“文革”的斯文掃地,師道尊嚴,早已拋到九霄云外。雖然如今正在提倡尊師重教,但恐怕冰凍三尺,亦非一日之寒。所以有些為人師表者,自己也不是那么很自重。電視節(jié)目過去被看作是宣傳陣地,現(xiàn)在已有較新的名詞,曰:傳媒。不離“傳”字,可見仍是為人師表一流。“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這是韓愈在《師說》中說的話。一個“傳”字,古人是相當看重的。在“傳”言傳,如今常有不習之傳,總不免有誤人子弟之嫌。還是韓愈說的:“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p>
這些話主要不是針對主持人說的。前面已經(jīng)說過,主持人背后還有導演、編輯。況且綜藝節(jié)目的主持人,一般都比較年輕、活潑、漂亮,又要能在臺上隨機應變、出口成章,已屬不易,不可能同時要求他們是知識上的完人。不過,如能在辛苦之余,也讀讀例如《論語》之類的中外經(jīng)典,也許,他們的形象就更完美了。所以,上面的一點隨感,對電視臺整體而言,是消滅錯誤的要求;對主持人而言,不過是有望于他們更上一層樓。兩者的要求,是應該有所區(qū)別的。謹此說明,幸勿誤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