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梅玲
猜謎語這種游戲我們都很熟悉,它不僅能滿足人們好奇、求知、好勝等心理需要,還能訓練人們分析、推理、判斷等思維能力。當然它最離不開猜想和驗證的方法。
要通過猜謎語來學習猜想和驗證的思考方法,家長可從這幾方面入手:
要營造一種人人喜歡猜謎語的家庭氛圍。父母可以和孩子舉辦家庭猜謎語“晚會”或“競賽”(父母和孩子比賽),這是一種家庭思維訓練的歡樂、和諧的環(huán)境。
父母應(yīng)該根據(jù)孩子的認知特點、認知發(fā)展水平和愛好,科學地利用猜謎語這種手段。就其內(nèi)容而言,謎語可以是以實物形象為對象,也可以是以抽象哲理性為對象;按兒童認知發(fā)展來看,可以分為簡單地猜一猜和逐步上升到需要分析推理的猜一猜。我認為,猜謎語作為一種思維訓練,它可以分為啟蒙性的訓練、操作性的訓練和創(chuàng)造性的拓寬訓練。
一般來說,對于3歲之前的幼兒,可以進行啟蒙訓練,一是可以利用日常生活中的事例,讓孩子懂得“猜”。如有人按門鈴了,父母就對孩子發(fā)問:“猜一猜是誰來了?”孩子可以根據(jù)他的經(jīng)驗來回答,然后再親自看一看,他猜得對不對。又如媽媽從外面用布袋拎了幾個蘋果回來,先不要打開,讓孩子猜一猜,“媽媽今天給寶寶買了什么?”再讓他在布袋外摸一摸。生活里這種情境非常多,重要的是父母要有意識地利用它們。一旦孩子猜對了,他一定會很高興,有時甚至會情不自禁地拍起小手來,這時若父母再加以肯定和表揚,夸上一句“寶寶猜得真準”,孩子所體驗到的成功愉悅感就會被加強放大。
二是可以利用孩子熟悉的動物形象(動物圖片)。家長先用一張紙把動物的大部分蓋往,只把有該動物較明顯特征的部分露出來,讓孩子知道“猜”需要利用以往的經(jīng)驗和現(xiàn)實的觀察。如小兔子的嘴、小松鼠的尾巴,讓孩子猜一猜這是什么小動物。等孩子猜后,再把蓋著的紙掀開,看他猜得對不對。
三是可以進行一些簡單的操作性猜測,如將硬幣旋轉(zhuǎn)一下,用手一蓋,讓孩子猜猜是有字的一面,還是有圖案的一面,讓孩子懂得猜測的結(jié)論可能是對的,也可能是不對的。
孩子3歲以后,就可以進行具體操作性的訓練了。4~5歲時孩子是非常喜歡猜謎語的。對這么大的孩子,應(yīng)該在他的生活經(jīng)驗范圍內(nèi),從具體形象入手猜謎語。如:麻屋子,紅帳子,里面住個白胖子(花生);千條線,萬條線,落到地上看不見(下雨);耳朵尖又長,身披白皮襖,嘴巴分三瓣,走路像跳高(小白兔)。也可以鼓勵孩子自己編謎語,讓家長來猜。
最后,家長要充分注意猜謎語活動的教育性和有效性。
一是要讓猜一猜和證一證有機結(jié)合,讓孩子猜測后,一定要驗證一下。讓孩子受到一點猜想與驗證這種科學研究基本方法的啟蒙教育;
二是要讓孩子學會一些猜測的方法,即提問的方法。如縮小猜測范圍的排除法(“這東西是可以吃的嗎?”“不可以?!边@就排除了食物類)。讓孩子自小學會提問,這也是在培養(yǎng)一種重要的智慧;
三是要重視猜后的分析,不管孩子是猜對還是猜錯了,家長一定要幫他作具體分析,以達到在游戲中長知識的目的。讓孩子在猜一猜、證一證中既能體驗成功,又能增長智慧,變得更加想學習,更愛動腦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