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股市在一片漲聲中結束了4月的走勢。
美國:熱度未窮
美國股市屢創(chuàng)新高,表面上是牛市經久不衰,實際上升市只是集中在一些市值龐大、成交量活躍的股份。雖然市場目前對美股的后市分歧較大,但是有一點不可否認的事實是:自去年以來,美國股市牛市的發(fā)展覆蓋面越來越小,也就是市場兩極分化嚴重,強者恒強,弱者恒弱。有研究表明,過去一年每五種美國股份中就有四種表現落后于SP500指數至少15%。同時,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的股份,今年以來平均下跌5%,表現遠不如SP500指數7%的升幅。這也許意味著美股今后將成為科技股為強勢股的天下。
此外,本月美國股市的另一特點是,升幅最大的股票中多數都與INTERNET有關,其特點是波動大,一天股價的波動幅度往往在20%至30%,但每次回落后的反彈均把有關股份推高至比回落前更高的水平。這種走勢實際上已經維持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這就越發(fā)使投資人相信網絡股票長漲長有,每次回落都是吸納的良機。
從整體股市基本面情況看,本月公布的3月份美國生產物價指數只比2月份增加0.2%,幾乎可以認為沒有變動。相比之下,2月份零售額增長1.7%,是五年來的最大升幅,而3月份也同樣保持了0.2%的持續(xù)增長,第一季度GDP增長也達4%,說明美國經濟增長保持強勁,通脹仍然溫和,美聯儲短期內沒有加息的考慮。
但是,在一片唱好聲中,也有一些跡象需要引起警惕:標準與普爾500股指數中的前50股已經嚴重被高估了,此外,投資者曾經大量將科技股投資轉換至工業(yè)股,比如大量拋售國際商業(yè)機器、康柏、微軟和思科,轉購入國際紙張、波音和明尼索達制造和礦業(yè)。這使市場分析擔心投資者會全面退出在科技股的投資。
至于科技股,關鍵的問題在于它們所建立的前所未有大牛市到底能夠維持多久。至少以電腦銷售量而言,這種風險是存在的。個人電腦制造商康柏已經警告下半年銷售有下跌的潛在危險,而英特爾公司也發(fā)出同樣的警告。電腦業(yè)的問題是因為大部分的公司解決千年蟲問題,所以盈利不會有改善,而且大公司的科技部在今年下半年會節(jié)制開銷。
有擔心認為股市將在未來的數個星期里調整至9500點的水平。到時,東南亞股市也會受到影響,而放緩目前的漲勢。不過,一旦道瓊斯指數回穩(wěn),東南亞股市預料將會繼續(xù)攀高。股市下調,可以提供投資者進場吸購良機。
亞洲:與日俱暖
亞洲市場在美國股市的帶動下4月份紛紛創(chuàng)出年內新高,隨之而來的是企業(yè)購并和重組活動的增加,而這引起了對資金需求的增大。
金融風暴后,基金界對于亞洲市場驚魂未定,組合中持有亞洲證券的比例甚低甚至是零,而亞洲市場的市值在金融危機后太小,因此從農歷春節(jié)后基金逐漸開始增持就產生了放大的效應。
從現在的基本情況看,亞洲經濟確實已經有了很大的改善。主要的有利因素在于利率顯著下滑、貨幣逐漸穩(wěn)定并開始走強,經常帳項也出現盈余。其他的利好因素還包括:存貨開始囤積、消費者的開支增加,還有一些國家如泰國、印尼和韓國也增加財政開支。有理由相信,如果亞洲國家繼續(xù)在結構改革上取得進展,長遠看,將有助于進一步恢復和維持經濟動力。不過,復蘇的過程相信會是緩慢的。首先復蘇的應該是韓國,跟著是泰國。
但是,在經濟復蘇過程中,也存在著一些風險。其中一個潛在問題是:由于日元和日股的回升,以及本地股市的高額回報,使得日資和其它資金買入美國國債的興趣大減,這可能會引起美國財政赤字擴大,從而最終使美國利率被拉高,從而帶動本地區(qū)利率攀升。
此外,一些石油生產國可能從今年5月份起減少石油的供應量。據國際能源機構發(fā)表的報告說,在全球的石油生產國將每天的產量減少210萬桶后,將會大大緩和石油的過剩情況。該機構預計,如果今年2月份達成的減產協議,能夠從3月份起落實85%的話,石油庫存量到今年底將可降低到3.3億桶。它估計目前全球的石油庫存量大約為5億桶。
對亞洲來說,產油國現在宣布減產對它們非常不利。亞洲國家經歷了長達兩年的經濟危機之后,目前正紛紛開始走出谷底,努力恢復經濟。他們擔心這一突如其來的原油漲價,將大大增加亞洲石油進口國家的進口成本,從而引起進口通脹,影響這一地區(qū)的經濟復蘇速度。
第三,日本問題仍然令人關注。盡管情況有所改善,短期前景仍不明朗。市場認為,日本應利用一切手段,推行刺激措施直到增長恢復為止。不過,日本大藏相宮澤喜一本月說,日本政府不考慮新的刺激措施。
從未來可能的趨勢來看,亞洲人均儲蓄率仍然高居不下,因此如此巨大的本土資金如果在未來數月內逐漸流入股市,將會進一步推動股市的上揚。從周圍情況分析,歐洲市場由于在過去一、兩年的時間里,借歐元出世而上漲,但是目前已經有跡象顯示資金開始獲利減磅。美國股市雖然仍有吸引力,但是高位風險大增,因此預計國際資金仍可能繼續(xù)回流亞洲。同時,日股本月已有見低跡象,使亞洲復蘇機會和速度又進一步提高。此外,中國今年內加入WTO的機會很大,使得外資投入中國市場的興趣增加,這一切都使亞洲地區(qū)的吸引力上升。
歐洲:晴間多云
歐洲市場關注的焦點是歐洲大陸的經濟下滑趨勢是否能夠被控制以及北約對南聯盟的軍事打擊所造成的財政壓力。
歐元對美元的匯率從開始時的1.1865美元跌至4月29日的0.9409美元,已經低于美元。歐元連起始匯率都保不住,更不必說挑戰(zhàn)美元了。雖然北約在南聯盟的結局未卜,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對歐元的信心,歐元對美元的弱勢反映的更是眼下歐盟與美國經濟發(fā)展的對比。歐盟去年的經濟增長約為3%,今年,專家年初時預測將比去年稍低,3月份有關專家更謹慎地估計今年的增長率可能只有2%左右。
歐洲央行在歐元對美元匯率一降再降時仍無意進場扶持,認為不是歐元太疲軟,而是美元太堅挺,這樣的看法應該說是理智的。歐洲央行4月8日董事會開完后把市場指導利率調低50個基點。這帶來了正反兩個方面的影響:一方面,歐盟經濟回升乏力,降息理論上可以刺激投資和消費;另一方面,如果美元仍在美國經濟持續(xù)高增長的支持下保持堅挺,降息也可能使歐元如某些專家所預言跌到與美元一對一的比率,動搖人們對歐元穩(wěn)定的信心。歐洲央行在魚和熊掌之間選擇時最好能有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的手氣。幸好敢于公開向央行施壓的德國前財長拉方丹已辭職,歐盟關于是央行還是政治家管理歐元的爭論也暫告一段落,歐洲央行的決定有了更大的自由度。
雖然此次減息行動比市場的期望來的晚,但是仍然得到了市場的歡迎。在減息之后,歐洲股票市場似乎找到了支持,并在美股帶動下連創(chuàng)新高。有分析認為,歐洲中央銀行的此次減息,避免了歐洲大陸的進一步衰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