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立凡
“詩無達(dá)詁”,自50年代毛澤東詩詞發(fā)表以來,注家蜂起,禮贊紛紜?!拔母铩敝凶鳛槲ㄒ恍掖嬷八呐f”文體,仍被廣泛引用,家傳戶喻,或作大批判之開篇引子,或?yàn)榕E镏泻戏ㄖ裣硎?,可謂各取所需。影響所及,熏染了整整兩代人。
余謂以功業(yè)威望論其詩詞,猶多溢美之詞;若純以其詩探索其心路歷程及創(chuàng)作功力,仍可有持平之論。于今塵埃落定,瀏覽之余,或可作毛詩漫品。
一、詩與詞
毛詩不如詞,自云:“詩難,不易寫,經(jīng)歷者如魚飲水,冷暖自知。”(致胡喬木函)就嚴(yán)格意義而言,他應(yīng)是詞人而兼詩人。毛潤之,大革命家也,立意多在放不在收。故善為長短句,不擅五言,七言尚可,猶謂“沒有一首是我自己滿意的”(致陳毅函)。20至40年代投身革命,多作壯詞以抒奔騰之氣;江山定鼎后,詞風(fēng)歡快和暢;至50年代中期,勁氣內(nèi)斂,多攻七言以規(guī)范心胸,但五言仍無突破;60年代中蘇論戰(zhàn)及黨內(nèi)七千人大會后,其革命造反精神重新萌動,長短句增多。長短句是其桀驁不馴性格和革命浪漫主義的標(biāo)志。
二、各期風(fēng)格
早年詩詞多才氣,壯年詩詞多霸氣,晚年才氣漸衰,霸氣猶盛,戾氣漸出。早年及中年多抒激情,多色彩、層次,多綺思麗句,意境多具象之美;晚年雄視天下,好詠志,喜哲理、典故,好為大言俚語,意境多抽象,類似政治宣言。最后之詞作《念奴嬌·鳥兒問答》,以“不須放屁”人詞,其非戾氣乎?末年久病,詩心已泯,請人為之誦讀《別賦》、《恨賦》、《枯樹賦》,其心境可想而知。
三、楚人楚辭
毛潤之,楚人也。自云:“我的興趣偏于豪放,不廢婉約?!?讀范仲淹兩首詞的批語)細(xì)品其風(fēng),多豪放而少婉約,巡天蹈海,浩然長歌,猶是《楚辭》之流亞。作品中以婉約傳世者,僅《虞美人·枕上》與《卜算子·詠梅》二首。
四、氣韻
毛之詩詞氣有余而韻不足,晚年尤甚。作品中氣韻皆備者,當(dāng)推早年《長沙》與中年《雪》兩首《沁園春》,后者氣已稍稍欺韻。定鼎后作品,韻美者為《七律·答友人》。至《滿扛紅·和郭沫若同志》,則純以氣勝矣。
五、境界
王觀堂將詩詞分為有我、無我之境,毛潤之以解放全人類為己任,作品多為有我之境。
六、動與靜
毛詩畫面多動感,如“赤橙黃綠青藍(lán)紫,誰持彩練當(dāng)空舞?雨后復(fù)斜陽,關(guān)山陣陣蒼”,是靜中有動;“不管風(fēng)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境動而心靜;“大河上下,頓失滔滔”為凝固之動,“山舞銀蛇,原馳蠟象”,可謂極具奔動感的大自然雕塑。
七、色彩
“蒼山如海,殘陽如血”,色彩強(qiáng)烈而有悲壯之美;然可稱綺麗者,非“斑竹一枝干滴淚,紅霞萬朵百重衣”莫屬。
八、時間
毛潤之是最有歷史感的詩人之一?!叭松桌咸祀y老”、“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一篇讀罷頭飛雪”,最能體現(xiàn)其對時間的感慨。作品中時間跨度最大者,為“江山如畫,古代曾云海綠”,涉及地殼變遷;其次從“人猿相揖別”、“五帝三皇”寫到“更陳王奮起揮黃鉞”,上下約百萬年;再次自“秦皇漢武”、“唐宗宋祖”至“成吉思汗”,最后“還看今朝”,約兩千一百余年;又次者,為“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名世于今五百年”。語涉近代者,有“百年魔怪舞翩躚”,以及“三十八年過去”、“故園三十二年前”、“三十一年還舊國”、“卅年仍到赫曦臺”等等。所有作品中,“多少事,從來急;天地轉(zhuǎn),光陰迫。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一段,是最能體現(xiàn)其個人的歷史使命感和焦慮感的自白。
九、空間
毛潤之亦是極具擴(kuò)張力的詩人。早年有“胸中日月常新美”、“要似昆侖崩絕壁,又恰像臺風(fēng)掃寰宇”。中年作品,空間高度可達(dá)“離天三尺三”以至“刺破青天”,廣度可達(dá)“千里冰封,萬里雪飄”,兼有高度和廣度者為“橫空出世”的“莽昆侖”,還想分贈歐、美(后又增加日本),作為寰球空調(diào)器。定鼎后空間更加廣闊,“四海翻騰云水怒,五洲震蕩風(fēng)雷激”、“萬里長空且為忠魂舞”、“玉字澄清萬里埃”、“鯤鵬展翅,九萬里”、“可上九天攬?jiān)?,可下五洋捉鱉”等,皆其意念張力之體現(xiàn)。作品中空間跨度最大者,為“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銀河)”;大中見小者為“要將宇宙看梯米”、“小小寰球”;小中見大者為“螞蟻緣槐夸大國”。
十、視野
毛潤之視野多宏觀而少微觀,無聚焦點(diǎn);其覽物多了望遠(yuǎn)景,如中國山水畫之“散點(diǎn)注視法”?!懊C>排闪髦袊?,沉沉一線穿南北”、“五嶺逶迤騰細(xì)浪,烏蒙磅礴走泥丸”、“云橫九派浮黃鶴,浪下三吳起白煙”是其代表。寫近景者,惟《卜算子·詠梅》一首。
十一、視角
毛潤之寫景多喜居高俯視,“背負(fù)青天朝下看”是其習(xí)慣視角。間有例外者,如“天高云淡,望斷南飛雁”是仰而轉(zhuǎn)平,“高天滾滾寒流急,大地微微暖氣吹”為仰而轉(zhuǎn)俯;純仰視者:“頭上高山,風(fēng)卷紅旗過大關(guān)”是爬山,“萬里長江橫渡,極目楚天舒”當(dāng)是仰泳。
十二、酒
詩借酒力,酒助詩興,自古已然。毛不善飲,有關(guān)回憶錄皆云其無酒量,淺嘗輒止,未有豪飲之記錄。其詩詞中僅三處有酒字,一處有酒具:一是《五古·挽易昌陶》“望靈薦杯酒”,二是《菩薩蠻·黃鶴樓》“把酒酹滔滔”,此二首皆早年之作,祭友祭江,自飲與否,不得而知;50年代《蝶戀花·答李淑一》有“吳剛捧出桂花酒”,是仙人獻(xiàn)瓊漿以饗忠魂,非作者自飲;《七律·和周世釗同志》有“尊前談笑人依舊”,似為故人小酌,所飲幾何,仍不得而知。由是推想,其詩思恐非飲酒得之。
十三、愁
毛潤之不喜言愁,其詩詞中有愁字者共五處。《五古·挽易昌陶》“愁殺芳年友”,是哀同學(xué)之早亡;《七古·送縱宇一郎東行》有“無端散出一天愁,幸被東風(fēng)吹萬里”,是已被紓解之愁;《西江月·秋收起義》中“秋收時節(jié)暮云愁,霹靂一聲暴動”,是打破愁云。其有離愁別苦而情真意切者,惟懷楊開慧之二首詞。《虞美人·枕上》有“堆來枕上愁何狀,江海翻波浪”;《賀新郎·別友》同是兒女情長,結(jié)尾卻說“憑割斷愁思恨縷”,轉(zhuǎn)為斬情訣別之語。以上皆早年之作,此后不復(fù)言愁,蓋性格使然也。
十四、淚
男兒有淚不輕彈,只因未到傷心處。《五古·挽易昌陶》有“冉冉望君來,握手珠眶漲”,是夢見亡友,含淚卻未奪眶而出。毛潤之詩詞中彈出的真情之淚,多與楊開慧有關(guān)?!队菝廊恕ふ砩稀酚校骸耙汇^殘?jiān)孪蛭髁?,對此不拋眼淚也無由”,是作者自灑淚;《賀新郎·別友》云:“眼角眉梢都似恨,熱淚欲零還住”,是開慧之淚;《蝶戀花·答李淑一》則“淚飛頓作傾盆雨”,是楊、柳二人之淚?!镀呗伞ご鹩讶恕分小鞍咧褚恢Ω傻?/p>
淚,紅霞萬朵百重衣”,實(shí)系借舜妃娥皇、女英神話,悼念亡妻開慧(霞姑)。其余作品,概莫有淚。
十五、悲涼
毛詩雄健,鮮有悲涼之氣,然亦有兩處可讀。一是《賀新郎·別友》:“今朝霜重東門路,照橫塘半天殘?jiān)?,凄清如許。汽笛一聲腸已斷,從此天涯孤旅”;二是《憶秦娥·婁山關(guān)》:“西風(fēng)烈,長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馬蹄聲碎,喇叭聲咽”。二詞皆以凄厲之聲,營造悲涼霜景,令人想起溫庭筠“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及柳永“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fēng)殘?jiān)隆敝饩场?/p>
十六、同情心
毛潤之一生蔑視權(quán)威,其詩詞中寄予同情心的人物有兩種:一是造反英雄如共工、盜跖、陳勝;二是懷才不遇之文士如屈原、賈誼。支持被壓抑的小人物造權(quán)威的反,是其一貫思想,蓋與其自身經(jīng)歷有關(guān)。
十七、自然觀
詩人有改造自然界之志,口吻最大者,為“安得倚天抽寶劍,把汝裁為三截,一截遺歐,一截贈美,一截還東國”;最浪漫者,為“紅雨隨心翻作浪,青山著意化為橋”;其“更立西江石壁,截?cái)辔咨皆朴?,高峽出乎湖”的詩思,則正在成為現(xiàn)實(shí),不知千秋后,后人如何評說。
十八、社會觀
詩人堅(jiān)信只有通過自下而上的革命來改造社會?!疤旆馗部丁薄ⅰ案医倘赵?lián)Q新天”、“試看天地翻覆”、“人間變了,似天淵翻覆”,皆其顛倒乾坤、改天換地豪情之寫照。
十九、人口觀
毛潤之好以人數(shù)人詩。戰(zhàn)爭年代有“十萬工農(nóng)下吉安”、“二十萬軍重入贛”、“百萬工農(nóng)齊踴躍”、“喚起工農(nóng)千百萬”入句;定鼎后作品則有“人民五億不團(tuán)圓”、“六億神州盡舜堯”等數(shù)字。詩人認(rèn)為人多好辦事,常以人多自雄于天下。人口失控,亦肇端于此種觀念乎?
二十、一事兩觀
看待“大躍進(jìn)”,毛潤之的眼光與彭德懷不同。彭看到的,是“谷撒地,禾葉枯,青壯煉鐵去,收禾童與姑”;在毛的視野里,卻是“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煙”。
二一、憧憬
陶淵明之理想社會,為自給自足之桃花源;毛潤之之理想社會,為工農(nóng)兵學(xué)商一體之人民公社?!疤樟畈恢翁幦?,桃花源里可耕田”,可解讀為:“人民公社好,恨不能起陶淵明而共賞之?!?/p>
二二、“文革”索隱
1966年6月之《七律·有所思》,可為史家作注。詩云:“正是神都有事時,又來南國踏芳枝。青松怒向蒼天發(fā),敗葉紛隨碧水馳。一陣風(fēng)雷驚世界,滿街紅綠走旌旗。憑闌靜聽瀟瀟雨,故國人民有所思,”此時“文革”將起,北京大學(xué)已出現(xiàn)大字報,作者正蟄伏南方,靜觀事態(tài),匠心獨(dú)運(yùn),蓄勢待發(fā)。
二三、以詩為政
通常的概念中,毛澤東是一位政治家兼詩人,很少有人說,一位詩人成了政治家。實(shí)際上,奔動浪漫、海闊天空的詩思,可能也是其發(fā)動“大躍進(jìn)”和“文革”的原因之一。法國作家馬爾羅認(rèn)為,毛迷戀于他自己所創(chuàng)造的幻象,并據(jù)此來改造現(xiàn)實(shí),似可視為一解。
二四、共工氏
毛潤之發(fā)表之作品,有自注者寥寥,惟于《漁家傲·反第一次大“圍剿”》一詞末尾,對共工頭觸不周山故事,作一約四百字之長注。此注摒棄史書《國語》、《史記》中共工逆天而行、作亂身亡的傳統(tǒng)說法,獨(dú)取子書《淮南子·天文訓(xùn)》為證,稱共工為“勝利的英雄”,理由是該書中沒有共工死亡的記載,“看來是沒有死,共工是確實(shí)勝利了”。查《淮南子·天文訓(xùn)》是一篇專講天象物候的論文,不記載共工死亡的情節(jié)并非等于共工未死,詩人對共工氏的革命造反精神情有獨(dú)鐘,才附會此篇,作不死而勝之推論。既是詩無達(dá)詁,余亦作一推想,毛潤之鐘情共工,或還有進(jìn)一步之原因:以字面論,“共”者共產(chǎn)黨、共產(chǎn)主義,“工”者工人階級、工農(nóng)革命等;以析字解,“共”者“廿八”(詩人嘗自號“二十八畫生”),“工”者頂天立地也。
二五、重字
格律詩應(yīng)避重字,對仗聯(lián)尤當(dāng)避之?!镀呗伞らL征》詩原有“金沙浪拍云崖暖”一句,與“五嶺逶迤騰細(xì)浪”重“浪”字,經(jīng)山西大學(xué)歷史系教授羅元貞來函建議,改“浪拍”為“水拍”,雖仍與“萬水千山只等閑”重“水”字,但已避開了對仗聯(lián)。《七律·送瘟神》頸聯(lián)“千村薜荔人遺矢,萬戶蕭疏鬼唱歌”,與頷聯(lián)“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重兩字(千、萬),此皆詩家之所忌。其他如《七律·登廬山》、《七律·冬云》中皆有重字。
二六、合掌
律詩一聯(lián)中同義詞相對偶,詩家稱為“合掌”,是當(dāng)避忌的詩病。毛潤之晚年《七律·冬云》中,“獨(dú)有英雄驅(qū)虎豹,更無豪杰怕熊羆”,出句與對句同義重復(fù),顯為合掌之病。詩思至此,已有才盡之象。
二七、平仄
毛潤之自云:“不講平仄,即非律詩”(致陳毅函)。其生前公開發(fā)表之詩詞,平仄基本符合格律。而逝世后發(fā)表者,脫韻處或可不論,平仄于格律多有出入,蓋已無郭沫若等為之潤色。(毛曾致函胡喬木說:“詩兩首,請你送給郭沫若同志一閱,看有什么毛病沒有?加以筆削,是為至要。”)1996年版《毛澤東詩詞集》副編新收入十七首,據(jù)“出版說明”云:“新收各首的手稿絕大部分沒有保存下來,刊印依據(jù)均為作者身邊工作人員當(dāng)年按手稿照錄的抄件。”讀后發(fā)現(xiàn),其中“根據(jù)作者審定的抄件刊印”者尚可,其他來源者問題甚多。如《西江月·秋收起義》、《念奴嬌·井岡山》詞,皆有不合律處。毛生前自云“從來沒有學(xué)習(xí)過,也沒有發(fā)表過一首五言律”(致陳毅函),可見其對五言詩不自信。按詩律,一般每聯(lián)上句(出句)與下句(對句)第二、四、六字平仄應(yīng)相反,稱為“對”;每聯(lián)下句第二字與下一聯(lián)上句第二字平仄應(yīng)相同,稱為“粘”。副編中出現(xiàn)的《五律·張冠道中》,全詩八處出律,粘對盡失;又《五律·喜聞捷報》九處出律,粘對盡失,末句“滿宇頻翹望”犯孤子(只有一個平聲字)。唯古體詩方可不拘格律,此二首或當(dāng)標(biāo)為“五古”?!段迓伞た瓷健奉h聯(lián)“飛鳳亭邊樹,桃花嶺上風(fēng)”,“風(fēng)”字出律,與首聯(lián)“三上北高峰,杭州一望空”失粘?!镀呓^·屈原》“一躍沖向萬里濤”,“向”字出律?!镀呓^·賈誼》:“賈生才調(diào)世無倫,哭泣情懷吊屈文。梁王墜馬尋常事,何用哀傷付一生”,第二、三句失粘。
二八、存疑
《毛澤東詩詞集》副編新收入十七首中,有讀后令人生疑者。如《七絕二首·紀(jì)念魯迅八十誕辰》,第一首首句“博大膽識鐵石堅(jiān)”出律,除韻腳外全部為仄聲字;第二首“鑒湖越臺名士鄉(xiāng),憂忡為國痛斷腸。劍南歌接秋風(fēng)吟,一例氤氳人詩囊”,不僅全詩平仄四處出律(湖、斷、吟、詩),第三句末尾出現(xiàn)“三平調(diào)”(三個平聲字),且以平聲字“吟”為句腳,更令人疑惑?!镀呗伞ぴ佡Z誼》:“少年倜儻廊廟才,壯志未酬事堪哀。胸羅文章兵百萬,膽照華國樹干臺。雄英無計(jì)傾圣主,高節(jié)終竟受疑猜。千古同惜長沙傅,空白汨羅步塵?!保赘髀?lián)句平仄七處出律(廟、堪、羅、照、竟、白、羅),頷聯(lián)與首聯(lián)失粘,為其有七言格律詩發(fā)表以來所僅見。雖云大家可不拘于此,或曰原作如此,未經(jīng)他人潤色,本人定稿,但以毛潤之之詩詞水平,當(dāng)不至于此。此三首均無手稿為證,疑為不懂格律者之作品混入。
毛潤之自號“二十八畫生”,余品毛詩有感,得此十八則,殆亦巧合乎。謹(jǐn)記。
乙亥殘冬初稿丁丑溽暑定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