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 印等
讓燈謎走上課堂
侯印
燈謎,是我國文藝百花園里的一朵絢麗的小花。千百年來,深受人們的喜愛。江蘇徐市中學語文教師錢振球,為了活躍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用燈謎精心培育學生,開發(fā)了智力,拓寬了知識,提高了教學質(zhì)量,受到了廣大師生的好評。
有一次,錢振球在上周立波的小說課前,出了一條“上午,中午,下午”的燈謎,讓學生們猜課文篇目。有一名女學生當即猜是《分馬》。她解釋說:“我是屬午馬未羊的馬的,這條燈謎的面,是把馬分成三部分了?!蓖瑢W們聽了茅塞頓開。
錢振球常在課前猜燈謎,啟迪學生思維,陶冶情操。他在教《挖薺菜》課文前,出了一條“檢查衛(wèi)生”的燈謎,讓學生猜課文作者“張潔”。在學習字、詞、短語、古典文學、詩歌時,他就創(chuàng)作一些燈謎。如“一定要把中國建設好”,猜“幗”字;“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猜禮貌用語“高見”;“改革方能除貧困”,猜成語“變化無窮”等。
不少學生反映,凡是猜過燈謎的“課文”,印象深刻。如講郭沫若的新詩《天上的街市》,錢振球便在黑板上寫“太空城”三個字,并說:“請同學們打開課文?!闭n本里沒有“太空城”呀?這里“太空是指天上;街市是指城?!蓖瑢W們打開課文后,注意聽講詩人如何以奇妙的聯(lián)想和豐富的想象,編織出一幅天上美景的。
自從把燈謎融入語文教學之后,課堂的氣氛活躍了,學生的求知欲增強了,學習的積極性調(diào)動起來了。學生周俊剛讀初中一年級時,語文基礎很差,考試總是不及格。自愛上了燈謎,他對學語文產(chǎn)生了興趣,語文成績提高到86分。有一回期中考試,有道不道填空題,要求在橫線上填寫《談骨氣》的作者名,有的班三分之一的學生把“吳晗”的“晗”字寫錯了,可周俊剛卻寫對了,他說:“在燈謎興趣小組活動時,錢老師讓我們猜過一條‘今日全靠黨中央,謎底就是這個‘晗字?!?/p>
有播種就有收獲。十年來,錢振球擔任的初中畢業(yè)班語文成績優(yōu)異,居同年級各班之首。全市同學都會考,他擔任的兩個班語文,學生及格率達100%。他撰寫的《猜燈謎——提高語文數(shù)學質(zhì)量的有效手段》一文,被有關教育部門評為二等獎。
別解的滑稽效果
邱中堯
一位法國戲劇家說:“當一個表達式原系用之于轉(zhuǎn)義,而我們硬要把它當作本義來理解時,就得到滑稽的效果。”一這使我想到最近的兩則謎:“味精廣告做得好一成語一鮮為人知”“燒火要空心〔四字口語〕其實不然。”兩條謎都利用了一字〔鮮、然〕的轉(zhuǎn)義而使謎面謎底相扣。如果都按其本意理解就會產(chǎn)生“滑稽的效果”:堯既然廣告做得好為何很少有人知?“燒火要空心”其實也并不是那么回事。第一條謎巧妙地將“鮮”由副詞別解為名詞,隨之也就轉(zhuǎn)義為“新鮮”,這樣此謎便自圓其說了:正是由于廣告做得好,味精的“鮮”(味)才廣“為人知”。第二條謎則是借“然”“燃”二字通假而使虛詞轉(zhuǎn)為實詞,從反面印證謎面之理,燒火時“實”(心)不易“燃”(燃燒)。
燈謎的基本規(guī)律之一是“不按本意律”,而要通過其辭的回互轉(zhuǎn)義別解,才能使人昏迷,不自覺地誤用本意去理解,掉進謎人設的怪圈,結(jié)果就產(chǎn)生了荒謬可笑“滑稽的效果”——而這正是燈謎別解所產(chǎn)生的謎趣所在,也是謎人要達到的自娛娛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