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正卿
不少主持人圈子以外的名家,都寫過關(guān)系到主持人的文字,如劉心武、葉兆言、梁曉聲等先生。他們或直言主持人的不足,或雖沒正面評價主持人,卻能讓人感到字里行間的溫和的揶揄。如果拿優(yōu)秀的標準來衡量他們接觸的主持人,他們是有道理的,主持人的總體素質(zhì),確實令人汗顏。
主持人需要承認自己的不足。問題是,主持人怎么做才能算優(yōu)秀,更重要的,現(xiàn)實允不允許主持人優(yōu)秀。比如,能不能用衡量一個優(yōu)秀作家的深度和高度的標準去衡量主持人呢?
好像得作出否定的回答。理由是,電臺的大部分節(jié)目,遵循的是大眾文化的準則。這似乎令人難以置信。在很多人的心目中,還保留著電臺是個莊嚴的陣地的印象。特別是三十歲以上的人,他們聽廣播的時候電臺確實是夠莊嚴的,等電臺變化了(這種變化基本上是迎合了青少年),他們已經(jīng)難得聽聽廣播了,要聽也是聽新聞或天氣預報。恰好,新聞總是莊嚴的。還有少數(shù)承載著明顯的政治任務(wù)的節(jié)目是莊嚴的。除此而外,就是大眾文化(娛樂)的一統(tǒng)天下了。在目前情況下,電臺的文化娛樂節(jié)目基本不能超越這一準則。
拿音樂節(jié)目為例。我們知道,在西方,一般來說,商業(yè)電臺是不播交響樂這類陽春白雪的,那兒是流行音樂和搖滾樂的一統(tǒng)天下。這樣做的道理很簡單。收聽率高,廣告則多,反之,商家就不會問津。交響樂能吸引的聽眾,在數(shù)量上遠遠趕不上流行樂和搖滾樂。在我國,雖然沒有商業(yè)電臺、政府電臺、公益電臺之分,但由于對電臺的撥款已成杯水車薪,實際上是把電臺推向了市場,因而創(chuàng)收幾乎成了電臺的第一要務(wù)。創(chuàng)收的法寶之一,就是前邊說的提高收聽率以招徠廣告。
什么樣的(音樂)節(jié)目收聽率高呢?老百姓喜聞樂見的,這前邊也說了。這里,也許把音樂節(jié)目說成歌曲節(jié)目更準確一些。歌曲節(jié)目的主要聽眾是青少年。我們的青少年中,崇拜劉德華的肯定比崇拜貝多芬的多。就算他們知道貝多芬偉大,可偉大的貝多芬多么難以理喻、多么不可親近哪!于是,我們歌曲節(jié)目的主持人,就不能超越劉德華,只能跟著一起崇拜劉德華,說他的好話。我們?nèi)魏纬惗喾业母叨扰实堑呐?,都是和大部分聽眾拉開距離的努力。
除此以外,主持人不光要把節(jié)目辦好,還要能拉來錢,甚至,只要能拉來錢,節(jié)目辦得怎么樣都是次要的。這里說的拉錢,主要是拉廣告,又不僅僅是拉廣告,還可以與有錢的單位合辦節(jié)目,出售時間,等等。
我們對市場經(jīng)濟的理解是這樣的:假如你是一個廚師,你不光要做好菜,還得有公關(guān)先生或小姐的本事,站在飯館門口去拉客。不然,老板有權(quán)讓你干活卻不給報酬。我知道,不光是電臺這樣讓人哭笑不得,不是有很多科研單位規(guī)定,科研人員還得去拉項目嗎?
剩下的一個問題是:主持人在觀眾面前是保持自己的本色還是進行表演。這是一個有爭議的問題。我以為,為此爭論沒什么意義。保持本色也好,表演也好,關(guān)鍵是對觀眾是否有益無害,是否為觀眾所接受。
此話怎講?我的意思是,說保持本色也許容易給人以好感,但假如一位主持人是一個或卑劣無恥,或反動落后,或愚蠢乏味的家伙呢?他要是保持本色不是坑人嗎?
我喜歡保持本色的主持人,自己也努力這么做,不過我不能排除我在主持節(jié)目時也有表演。我給自己定的原則是:不能說的不說,說出的,一定是自己想說的。這“不能說”的時候,即用“無可奉告”之類的混帳話抵擋聽眾或者干脆不哼不哈的時候,就是表演。你對某種事物有一肚子話要說卻裝傻,這不是表演嗎?
本人的表演還不限于此。我對自己定下的原則執(zhí)行得其實并不好,我說過不少違心的話。比如,我主持一個信箱節(jié)目,對“中學生能不能戀愛”這樣的來信,我一般都會斬釘截鐵地說“最好不要戀愛”。我的真實想法是什么樣的呢?就像我私下里對我的同事們說過的那樣,我要是有一個上中學的兒子,我會鼓勵他戀愛。倒不是要他早點為我娶回兒媳婦,而是為了積累一些與異性打交道的經(jīng)驗。當你到了大家公認的可以戀愛了的年齡才開始尋找對象時,往往就晚了,你心急火燎卻不知所措,這多誤事呀。這就是我的真實想法,我能對可愛的中學生朋友說嗎?我又不能說對這事我不懂,我必須表演一番。
雖然我不喜歡表演,可對這些表演還不太難受。主持人不能隨心所欲,得受很多制約,這道理我懂,我服氣。何況我這是在做好事,主觀上客觀上都是做好事。
有一種情況我就比較難受了。有一種人,頑固地認為,電臺永遠地、每時每刻地代表著絕對正確的權(quán)威,不允許存在絲毫的個人色彩。在這種情況下,你還怎么干活?你連魚比肉好吃都不敢說了,說了不就成了“發(fā)表社論號召人民群眾多吃魚少吃肉”嗎?
固然,情況并沒有嚴重到不能說“魚比肉好吃”的地步?!昂攘送薰燥埦褪窍恪钡膹V告不是照播不誤嗎?“讓我們來欣賞劉德華極富魅力的歌聲”這樣的話不是照樣說得震天響嗎?但確實有一種人成心跟你找碴,這種人還不少。一旦你涉及他們有話可說的領(lǐng)域,要是你把話說得密不透風則可,只要你出現(xiàn)一點漏洞,即使絕不是重大原則問題,也肯定會有人向你嚴正指出,上綱上線,甚至向上反映。比如,你要是說“我覺得電視連續(xù)劇《三國演義》拍得不太成功”,就算你一再強調(diào)這“只代表我個人的意見”,也還會有人致電或者寫信給你或者給你上級:“怎么能這樣說呢?《三國演義》是弘揚民族文化激發(fā)愛國主義的作品,你們電臺這樣說不是進行錯誤的輿論導向嗎?”我真希望要做廣告的老板們都了解這一情況,這說明聽廣播的大有人在。
被人賦于異乎尋常的重要性,讓你永遠處于一級戰(zhàn)備狀態(tài),這也是主持人的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