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詠梅
學年開始時,經(jīng)過教育,訓練的幼兒園大班、中班的孩子,都蹦蹦跳跳、歡歡喜喜地入園了。這時,有些家長也高高興興地領著還沒有離開過父母的三歲孩子入園來??墒?,你可以看到:這批三歲的孩子在入園的態(tài)度上和中班、大班的孩子們大不一樣。當父母把這些孩子留在幼兒園時,有些孩子便會抱住父母的腿不放,號淘大哭起來,吵著要回家。在被迫留下后,有些孩子不肯吃飯,不肯睡午覺,不愿接近老師,不愿和小朋友一起玩。他們不時地想到要回家,便會哭鬧起來,吵著要媽媽。有時,還會因為“傳染”,勾引起其他幼兒的傷感情緒而哭聲一片……這是一種常見的現(xiàn)象,但又是一種可以通過教育予以改變的現(xiàn)象。只要家長們能夠重視孩子入園前的教育,這些現(xiàn)象是可以避免或減少的。
正常的孩子到了三歲時都能走會跑,既能聽懂成人的話,也能用語言來跟別人交流思想。就是說,他們無論從生理上或是心理上都已具備了從事社會交往的條件了。這時,父母應該讓幼兒跨出家門去幼兒園過集體生活。
孩子的入園,標志著孩子發(fā)展的一個新時期的開始。這確實是件大事??墒?,孩子中卻出現(xiàn)了上面所說的一些現(xiàn)象,這是什么原因呢?歸納起來,不外乎有兩個原因:
第一、由于孩子離開了熟悉的家庭,離開了朝夕與共的親人,來到了幼兒園,環(huán)境的變化,使幼兒產(chǎn)生了緊張和恐懼的心理。
第二,入園前的孩子受到家庭的個別照顧,教育;而入園時,則因生活方式改變,由個別生活方式突變?yōu)榧w生活方式,幼兒在思想感情和習慣上必然產(chǎn)生了不適應的現(xiàn)象。
由于緊張、恐懼的心理,再加上生活上的不習慣,必然引起幼兒情緒上的變化。為了消除或減少上述的現(xiàn)象,家長應該給孩子作如下一些心理準備。
一、激發(fā)孩子上幼兒園的愿望。
如何激發(fā)幼兒入園的愿望呢?家長可以經(jīng)常向孩子介紹幼兒園的生活,宣傳幼兒園的生活是如何如何的好。如:“幼兒園里有許多老師和小朋友,還有許多玩具?!薄袄蠋煏v故事,還教小朋友唱歌、跳舞。”“許多小朋友在一起玩老鷹抓小雞,可好玩啦”等等。父母還可以通過編“小白兔愛上幼兒園”之類的故事,通過扮演幼兒園老師帶著小朋友游戲,學本領的活動等培養(yǎng)孩子對幼兒園的好感。同時,父母還要告訴幼兒:小朋友上了幼兒園可以使爸爸、媽媽安心工作,小朋友自己也還可以學會很多本領??傊?,要讓孩子入園前在腦中留下“上幼兒園是一件高興的事”的印象,並促使幼兒產(chǎn)生盼望入團的情緒。
二、熟悉幼兒園的環(huán)境,認識老師,消除孩子緊張、恐懼的心理。
家庭是孩子從小就熟悉的生活環(huán)境,在家庭里,孩子無拘無束??墒且坏╇x開了熟悉的家庭,來到了陌生的幼兒園,這種巨大的環(huán)境變化便會使得多數(shù)孩子產(chǎn)生緊張、恐懼感。再加上有些父母平時不僅不注意培養(yǎng)孩子對幼兒園的好感,相反,卻用“送你去幼兒園”之類的話來嚇唬孩子。如:“你不聽話,我就送你到幼兒園去!”或者說:“你再鬧,就把你送到幼兒園關起來!”等等,把幼兒園當作懲罰孩子的地方,使孩子在未入園前,就對幼兒園產(chǎn)生反感,以為幼兒園就是打罵孩子的地方,幼兒園的老師都是兇狠可怕的人。還有一些家長,經(jīng)常嚇唬孩子說:“不聽話,把你關到大門外讓老拐子(騙子)拐去!”這樣的恐嚇,使得幼兒更加不能離開父母寸步,不敢離開家門半尺。
因此,為了消除孩子上幼兒園的緊張、恐懼心理,父母平時不要以“關進幼兒園”或“逐出家門”相威脅。同時,在孩子入園前,父母一定要帶孩子到幼兒園去玩一兩次,讓孩子們熟悉幼兒園的環(huán)境,讓孩子感到幼兒園是一個好玩的地方,並讓孩子和老師接觸,使孩子感到老師可親。這樣,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就不會覺得可怕了,這也就自然地消除了緊張和恐懼感。
三、注意從小培養(yǎng)孩子自我服務的能力。
家庭是采取個別教養(yǎng)的方式,而幼兒園是采取集體教養(yǎng)的方式。集體生活要求幼兒具有一定的獨立生活能力,這就要求家庭在幼兒入園前加以培養(yǎng)。
可是,有些孩子,特別是獨生子女,在家庭中處于特殊地位:許多家長都把他們當作掌上明珠,以他們?yōu)橹行模磺袊麄冝D。好吃的東西都挑給他,零食不離口,好玩的東西,只要他要,就立即替他買;給他扣扣子,給他穿鞋襪,一切都不要他親自動手;對孩子百依百順,呼之即應,召之即來,把孩子培養(yǎng)成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唯我獨尊的人。這樣的嬌生慣養(yǎng)和溺愛,怎么能夠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呢?根據(jù)心理學工作者的調查,約有半數(shù)以上的獨生子女缺乏起碼的獨立生活能力。這樣的孩子怎么去適應幼兒園的集體生活呢?
為了讓孩子較快地適應幼兒園的集體生活,做父母的應該注意從小培養(yǎng)孩子的自我服務的能力,養(yǎng)成“自己的事自己做”的良好習慣。如自己吃飯,自己大小便,自己穿衣、穿鞋,自己扣扣子……做父母的,千萬不要因為孩子動作慢、不靈活而包辦代勞。
四、注意從小培養(yǎng)“合群”的性格。
根據(jù)調查研究的材料表明:十個孩子中有七個孩子在三歲前是喜歡獨自一個人玩的。特別是獨生子女,在家庭中因為沒有兄弟姊妹,一切都以他為中心,這就更容易使他形成“不合群”的性格,使他不能和別的小朋友一道玩玩具,游戲時,也不能很好地遵守交往中的一般規(guī)則。為了克服這一缺點,父母應該注意從小就引導孩子和鄰居的小孩一起玩,啟發(fā)他把自己的玩具拿出來跟別人一道玩。這樣,有了“合群”的性格,在幼兒園的集體生活中就容易愉快地和同伴友愛相處了。
五、注意從小培養(yǎng)孩子按時作息和遵守集體生活的常規(guī)的習慣。
為了使家庭生活與幼兒園集體生活更好地銜接,父母應該讓孩子在入園前了解幼兒園的一般生活制度和常規(guī),如:飯前、便后要洗手,吃飯不挑食,午飯后要睡午覺,醒后不吵鬧,不影響別人,游戲時愛護玩具,不污損,不亂扔,玩后要收拾整理……家長要盡量使孩子在家中的生活習慣接近幼兒園的生活常規(guī),使孩子的行為符合幼兒園的要求。這樣,孩子進入幼兒園后就能很快地適應集體生活了。
經(jīng)驗證明,只要父母注意做好幼兒入園前的心理準備工作,多數(shù)孩子是會高高興興地上幼兒園的,而且會很快地適應幼兒園的生活。當然,也會有少數(shù)孩子暫時不適應,哭鬧著不肯上幼兒園。對這樣的孩子,應該怎么辦呢?
第一、父母要堅持天天送孩子上幼兒園。決不要因為孩子哭鬧,怕影響孩子健康,就讓他在幼兒園呆兩天,又在家中留兩天。這樣送送停停的結果,使孩子反而長期不能適應幼兒園的生活。根據(jù)經(jīng)驗,一般孩子兩三天就能適應了,少數(shù)孩子可能會長一點。所以,父母一定要堅持天天送孩子上幼兒園。
第二、當孩子哭鬧著不肯進幼兒園時,父母決不能有愁眉苦臉的表情,更不要因舍不得孩子,而當著孩子的面落淚,一定要高高興興地送孩子,力爭用愉快的心情來感染孩子。
第三、當孩子哭鬧著不肯進幼兒園大門時,父母將孩子交給老師后,就應該立即離去,決不要一見孩子哭鬧就惶恐起來,或不斷地回頭、留戀地張望。
第四,孩子入園開始時哭鬧的原因之一是怕父母不來接他,因而總是望眼欲穿地盼著父母來接。父母在孩子剛入園的一周內(nèi),應該堅持每天早一點去接。這樣,可使孩子確信爸爸、媽媽每天一定會來接他的,可以消除他的顧慮和恐懼心理。
最后,為了使幼兒順利地入幼兒園,當幼兒園老師進行家訪時,父母要密切配合,如實地反映幼兒在家中的表現(xiàn),如幼兒的健康狀況、習慣、愛好等,不要隱惡揚善,以便老師掌握真實情況,在入園的第一天對幼兒進行有的放矢的教育,從而迅速地安定幼兒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