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保民
魯迅博物館所收藏的魯迅書信手稿中,有一封魯迅在一九二五年寫給梁容若的長信,信中談到有關中國文學史及中國神話小說的一些問題。其中對于“日”的神話,魯迅是這樣說的:“……但吾鄉(xiāng)(紹興)皆謂太陽之生日為三月十九日,此非小說,非童話,實亦神話,因眾皆信之也。而起源則必甚遲……”
這位三月十九日生日的太陽神,并不是二千三百年前屈原筆下的“東君”,更不是舶來品“阿波羅”,它的始源,只近在三百年左右的清初。
吾鄉(xiāng)(寧波)有名的“鼓樓前”朝南不遠的鎮(zhèn)明路(舊稱鎮(zhèn)明嶺)上,過去有一座“朱天廟”,廟里除了城隍老爺、土地公公外,尚有一位主神,神號就叫“朱天菩薩”。
這位朱天菩薩,臉作烏金色,眼珠突出,手中還拿著一個環(huán)。會念佛的,頌贊為“太陽明明朱光佛”。它就是魯迅筆下的太陽神。
這位太陽尊神的正身,就是吊死煤山的明朝末代皇帝朱由檢(崇禎)。崇禎是三月十九日死的,所以這天就成了太陽神的生日。崇禎姓朱,所以這位太陽神就叫做“朱”天菩薩。至于“太陽明明朱光佛”的“明明”二字,更從正明點出了他是大“明”朝的“朱”皇帝。而手里所執(zhí)的那個環(huán),也正象征著他是投環(huán)而死的;因此眼珠突出,也正是這種死法所必有的死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