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春峰
正確評價唯心主義之一
在哲學史研究中,應(yīng)該堅持黨性原則。正如列寧指出的,“最新哲學象在兩千年前一樣,也是有黨性的。”“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按實質(zhì)來說,是兩個斗爭著的黨派。”(《列寧選集》第2卷第365頁)解放以后,我國哲學史研究取得了很大成績,這是與哲學史工作者自覺學習貫徹黨性原則分不開的。但是也有右和極“左”方面的干擾。右的方面是否認哲學的黨性原則,這種傾向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極“左”方面的干擾,它對哲學史研究造成了很大的危害,值得充分重視。不能正確地評價唯心主義的作用,就是這種傾向的重要表現(xiàn)之一。
一九五七年,北京大學哲學系召開中國哲學史討論會,曾就研究哲學史的方法論問題,進行過深入的討論。如何貫徹哲學的黨性原則,正確評價唯心主義,是討論的重要問題之一,鄭昕先生寫了《開放唯心主義》一文,許多同志提出了很有創(chuàng)見和啟發(fā)的意見。這是一個很好的開端。只要堅持雙百方針,各抒己見,互相切磋,討論是會逐步深入,取得豐碩成果的。但是,由于形勢的急劇變化,這種有益的生動活潑的學術(shù)討論,很快就被破壞了。以關(guān)鋒為代表的極“左”干擾越來越嚴重,終于在林彪、“四人幫”時期,這個問題成了禁區(qū)。今天我們能重新提出這個問題,開展討論,應(yīng)該說是粉碎林彪、“四人幫”的極“左”路線對哲學史工作帶來的一次解放,是三中全會精神的勝利,是值得慶祝的。
正確地評價唯心主義,就是要實事求是地肯定唯心主義在一定條件下的進步作用和積極意義。對于這個問題,持否定意見的大致有三種情況:
一種以關(guān)鋒為代表,是徹底的否定論,認為唯心主義是絕對錯誤的,沒有任何積極意義與進步作用。一種是基本否定論,認為唯心主義有積極意義和進步作用,但只是個別的例外現(xiàn)象。一種意見認為,唯心主義在一定條件下有積極意義和進步作用,但是這種作用不屬于唯心主義,而屬于唯心主義體系中的辯證法因素或唯物主義因素;這種意見形式上不同于徹底否定論,實質(zhì)上兩者并沒有什么區(qū)別。
我不同意上述觀點。我認為,應(yīng)該實事求是地肯定唯心主義在一定條件下的積極意義和進步作用。第一,承認這種作用不是偶然的例外現(xiàn)象,而是在一定條件下帶規(guī)律性的現(xiàn)象;第二承認這種作用屬于唯心主義本身,而不是其體系中的唯物主義因素或辯證法因素。
***
唯心主義是否在一定條件下具有積極意義和進步作用,這首先不是理論問題而是事實問題。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歷史的實際是檢驗唯心主義是否在一定條件下有積極意義和進步作用的唯一尺度。只要不抱偏見,應(yīng)該承認,在中國歷史和中國哲學史上,唯心主義在一定條件下有積極意義和進步作用,是客觀的歷史事實,是任何人否認不了的。有些起進步作用的哲學思想究竟是唯物主義還是唯心主義?哲學史界有不同的意見。因此我們想選擇一些比較能取得一致看法的哲學家的思想作為例證。我們覺得,分析一下李贄、譚嗣同的哲學思想與其進步的社會政治思想的聯(lián)系,分析某些進步的社會政治思想與唯心史觀的聯(lián)系,可能是有助于說明這個問題。
一關(guān)于李贄在歷史上的進步作用與其哲學思想的關(guān)系
李贄是明代后期著名的進步思想家。他的進步的社會政治思想及其在歷史上的作用,是大家公認的。在明代后期黑暗腐朽的反動封建統(tǒng)治下,李贄的思想是那樣的激進,那樣的“非圣無法”,“離經(jīng)叛道”,把批判和斗爭的矛頭直指儒家經(jīng)典和綱常名教,以至在晚年他竟然受到封建統(tǒng)治集團的殘酷迫害,以思想罪被公然囚禁,折磨致死。在我國思想史上,李贄的進步的戰(zhàn)斗的思想,在明代,無疑是一顆燦爛之星。那么,李贄的進步的社會政治思想,李贄在思想史上起的進步作用與其哲學觀點的關(guān)系究竟怎樣呢?
有一種觀點把李贄的進步作用歸之于李贄的唯物主義哲學思想,或其思想中的唯物主義成份。
應(yīng)該承認,李贄的哲學思想中,確實是有唯物主義成份的。例如他關(guān)于宇宙起源的問題,就闡明過明確的唯物主義觀點。他明確指出:“厥初生人,惟是陰陽二氣,男女二命,初無所謂一與理也,而何太極之有。以今觀之,所謂一者果何物,所謂理者果何在,所謂太極者果何所指也?”(《焚書·夫婦論》)這里對程、朱客觀唯心主義的批判,是十分明確的。就批判程、朱而言,李贄的這種觀點本身也有積極的進步作用。但是,這種觀點在李贄的思想體系中,第一,是游離的,與其認識論、真理觀、社會政治思想之間沒有內(nèi)在的直接的聯(lián)系。第二,缺乏獨創(chuàng)性,是“照搬照抄”的,并不是“自己”的東西。第三,與其唯心主義的思想體系是矛盾的。因此,用它來解釋、說明李贄一生的主要的進步的戰(zhàn)斗作用,是缺乏根據(jù)的。
我認為,李贄思想體系的主導方面是唯心主義,是以“童心”說、“生知”說為內(nèi)容和特征的主觀唯心主義思想。李贄的進步的社會政治思想是建筑在這個唯心主義的理論基礎(chǔ)之上的。
王陽明主觀唯心主義的基本命題是“心即理”、“致良知”。這是一種客觀化了的主觀唯心主義思想。“理”和“良知”的具體內(nèi)容是封建的道德規(guī)范?!靶募蠢怼?,也就是說心的本質(zhì),因而人的本質(zhì)、宇宙的本質(zhì)是“理”,是“良知”?!靶摹焙汀傲贾彪m然也是“知覺靈明”,是屬于個人的,但它又是客觀化了的,因而又是不帶有任何個人的特性的。它是抽象的,理性的,靜止的,是永恒的“絕對”?!叭送诵?,心同此理”,因此個人的主觀能動作用,在這里沒有任何地位?,F(xiàn)實世界的全部豐富多樣性及其生動活潑的發(fā)展,活躍的生活,都被扼殺了。李贄在接受了王陽明的主觀唯心主義以后,對這種唯心主義進行了批判的改造。他把王陽明哲學的基本內(nèi)核——“心即理”和“致良知”揚棄了。他用“童心”、“初心”、“私心”來取代“心即理”,用“生知”取代“良知”。這樣就把人的本質(zhì),把“心”恢復為與封建道德無關(guān)的純粹個人的主觀精神?!巴摹薄ⅰ吧辈皇堑赖碌亩枪?,不是理性的而是感性的,不是抽象的而是具體的,不是單一的而是豐富多采、無限多樣的。人人都有自己的“童心”與“生知”,因而人人都有自己應(yīng)該有的生活與世界。“童心”、“生知”是一切價值,一切是非的源泉與標準,一切是非、美丑、善惡、真假,都由“童心”、“生知”來判定。因此,在李贄這里,個人的主觀精神,真正成了第一性的能動的因素,現(xiàn)實的物質(zhì)的世界則是第二性的被創(chuàng)造的因素。這當然是一種主觀唯心主義思想,但是,正是這種唯心主義成了李贄一生反封建教條的戰(zhàn)斗生活與思想的理論基礎(chǔ)。
“童心”和“生知”說是李贄否定封建教條,反對“以孔子之是非為是非”的真理觀的理論基礎(chǔ);是李贄進步的文藝理論和美學思想的理論基礎(chǔ);是李贄反對程、朱“存天理,去人欲”,主張“穿衣吃飯,即是人倫物理”的進步的倫理學說的理論基礎(chǔ);是李贄反對道學,捍衛(wèi)人的正常生活的物質(zhì)利益的理論基礎(chǔ)。李贄一生的超群絕俗,大放異彩的激烈反儒、反道學、反封建道德說教的異端言論,都和他的“童心”、“生知”說,有著內(nèi)在的直接的聯(lián)系,都是從這個理論基礎(chǔ)上自然引伸出去的。因此,如果我們否認李贄的“童心”、“生知”說這種唯心主義觀點本身的進步作用,而又承認李贄的種種進步思想,那就是無異于承認世界上有“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李贄的唯心主義哲學思想在明代后期所起的進步作用,是唯心主義在一定條件下具有積極意義和進步作用的確證。
二 譚嗣同唯心主義哲學思想的進步作用
中國近代史上,資產(chǎn)階級是具有革命與妥協(xié)的兩重性的階級。反映這種情況,這個階級的哲學思想也呈現(xiàn)出矛盾復雜的性格。譚嗣同的哲學思想就是這方面的一個代表。無論是世界觀還是方法論、認識論,譚嗣同的哲學思想都存在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尖銳矛盾。那么,譚嗣同思想的進步性和積極意義,是否只與其思想體系中的唯物主義相聯(lián)系,而與唯心主義部分相矛盾呢?
事實并不如此。
譚嗣同自己曾對他的唯心主義有明確的說明與評價,他說:“吾貴知不貴行。行者,體魄之事也;知者,靈魂之事也?!薄拜p滅體魄之事,使人人不困于倫常而已”。(《仁學》)在譚嗣同的時代,中國社會的性質(zhì)雖然發(fā)生了質(zhì)的變化,由封建社會進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資產(chǎn)階級產(chǎn)生了并開始了反封建的戰(zhàn)斗,但社會的基本面貌并沒有多少改變??追蜃拥姆饨ń虠l,仍然嚴重地束縛著人民?!胺侵熳又畟髁x不敢言,非朱子之家禮不敢行”,程、朱理學的腐朽僵尸,仍然深深地禁錮著人們的思想。因此,在他所處的時代,對社會上一切被“倫?!闭J為神圣不可侵犯的教條、價值、標準、言行進行懷疑與否定、批判與戰(zhàn)斗,是時代所提出的首要的戰(zhàn)斗任務(wù)。在這樣的時代,哲學上的懷疑論、相對主義,盡管理論上是不正確的,在政治上的積極意義和進步作用卻是應(yīng)該肯定的。譚嗣同的唯心主義正是如此。他的貴知不貴行、重靈魂輕體魄的唯心主義,帶著其特有的懷疑論和相對主義、虛無主義的特點,其矛頭正是指向封建教條的僵死統(tǒng)治的。
譚嗣同的仁學還把天理拉到人間,作為人的主觀意識形態(tài)的“仁”,成為論證資產(chǎn)階級追求的“自由”、“平等”、“博愛”的理論支柱,因此在正面的意義上,其積極的進步作用,也是應(yīng)該充分肯定的。
當然,譚嗣同的唯心主義反映了資產(chǎn)階級的嚴重的軟弱性和妥協(xié)性?,F(xiàn)實的物質(zhì)批判力量的不足,使他們只能指望于精神的力量,夸大心知的作用,但是其目的既然在于反封建的戰(zhàn)斗,那么不管這樣的妥協(xié)性、軟弱性多么嚴重,其進步作用總是不能否認的。
在近代,除譚嗣同外,代表資產(chǎn)階級的其他進步思想家,如康有為、嚴復,直至資產(chǎn)階級民主革命的先進思想家章太炎和孫中山,其世界觀都充滿著類似的矛盾,而他們的進步的社會政治思想則既與其體系中的唯物主義有密切的聯(lián)系,同時也都與其體系中的唯心主義有密切的聯(lián)系。因此在近代思想史上,資產(chǎn)階級思想家的唯心主義思想具有某種積極意義和進步作用,是一個帶規(guī)律性的普遍現(xiàn)象。
三與進步的社會政治思想相聯(lián)系的唯心史觀
在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唯物主義產(chǎn)生以前,占統(tǒng)治地位的是歷史唯心主義,一切社會政治思想,不論是進步的或反動的,都是以唯心史觀為基礎(chǔ)的。因此,與進步的社會政治思想相聯(lián)系的唯心史觀之有積極意義和進步作用,是用不著證明的。
在我國思想史上,一系列的進步的社會政治思想和理論,如荀子的性惡論、韓非的人口論、王充的時命論、柳宗元的歷史進化思想,以至康有為的“大同”思想,一直到孫中山的民生史觀等等,這些在歷史上起過進步作用的社會政治理論,都是以唯心史觀為基礎(chǔ)的。
由此可見,那種認為唯心主義觀點本身不能起進步作用,不具有積極意義的觀點,是不符合歷史事實的。對于哲學史工作者來說,堅持哲學黨性原則的要求,不在于不顧事實,矢口否認唯心主義的這種作用,而在于深入地研究歷史條件的特點和唯心主義能在這種條件下起進步作用的原因,發(fā)現(xiàn)其中的規(guī)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