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人
最近在“說苑”中看到一段小故事,很好。故事是這樣的:晉平公心血來潮,忽然問一個叫師曠的音樂師:“我已經(jīng)七十歲了,再想學習恐怕是晚了吧?”
“晚了?那為什么不把蠟燭點起來?”那個音樂師很奇怪地問。晉平公作為一國之主當然很生氣:“安有為人臣而戲其君乎?”可是音樂師卻很沉著地打了幾個比喻說:“我常聽別人說,少年時期就刻苦學習的人好象是旭日東升,絢麗斑爛,光彩奪目,前程是十分遠大的;壯年時期開始刻苦學習的人,好象是麗日當空,銳氣正盛。對于一天來講,半天的好時光也是不可估量的。老年時期開始刻苦學習的人,好象是蠟燭之光,燭光雖然不如太陽,但是在黑喑之中有它來指引自己的行動,也總比在暗中摸索、瞎碰亂撞那樣昏昧地行動,不知要強多少倍呢!”于是平公只得稱道:“善哉!”
現(xiàn)在有些人才不過二三十歲,可是學習的信心已經(jīng)動搖,說什么自己年紀大了,學這樣不行了,學那樣太晚了。希望這些同志能仔細地讀一讀上面的故事,并且深思一下。我想,遲學雖然不如早學,但比那些老是悔恨過去,而又不抓緊現(xiàn)在刻苦學習的人不知要好多少倍。何況二十來歲的青年,年輕力壯,精力旺盛,正是信心百倍地向知識堡壘進軍的好時光,怎能說晚了呢?只要抓緊時機,發(fā)憤學習,并且持之以恒,科學的堡壘是可以攻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