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4期
刊物介紹
文化綜合 人文社科 25 "《民俗研究》雜志創(chuàng)刊于1985年,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主管、山東大學主辦,是中國目前唯一國內外公開發(fā)行的民俗學理論刊物,被公認為“能夠代表中國民俗學最高學術水平的雜志”。 《民俗研究》雜志以“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和雙百方針,開展民俗學理論研究和民俗資料的搜集整理,弘揚祖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民族文化,促進移風易俗工作的開展,積極為社會主義兩個文明建設服務”為辦刊宗旨,注重學術質量,提倡學術創(chuàng)新。本刊以民俗學為學科本位,同時兼顧人類學、民族學、社會學、歷史學、藝術學等相關學科,設有學術前沿、民俗學史、民俗史、民間文學、民俗觀察、田野報告等常設欄目。
民俗研究
- 與陌生人打交道的心意與學問
——在鄉(xiāng)愁與大都市夢想之“前”的實踐民俗學 - “遺產化”與后現代生活世界
——基于民俗學立場的批判與反思 - 什么是民間江湖的愛與自由
- 民間江湖,那愛與自由的世界
——僑易學視角下的民間文學 - 革“弊”?中國人-神敬拜的禮俗辯證
- 地方禮俗教化權利的分享與邊界
——以清前期士紳趙執(zhí)信《禮俗權衡》為例 - “禮”與“事兒”:信仰體系與實踐的存在機制探析
——以魯中洼子村為例 - 鄒魯禮義之邦民俗的演進
——以《史記·貨殖列傳》《漢書·地理志》為中心的考察 - “約縱連衡”與“慶敘親誼”
——明清以來番禺地區(qū)迎神賽會的結構與功能 - “義巖別祭”:個體經驗·國家認同·歷史認識
- 從“贈答”的詞匯發(fā)展看日本贈答文化的變遷
- 明清以來年畫中女性形象的母題探析
- 晚清年畫的文圖關系研究
- 繪畫與生活:嘉興灶頭畫的民俗學分析
- 信息技術如何進入日常生活:一個知識擴散的視角
- 酒店民族品牌命名中的傳統(tǒng)文化元素分析
- 民間文學資源向動漫產業(yè)資本的創(chuàng)造性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