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用好紅色資源、傳承紅色基因”作出重要指示,并在全國教育大會上講話強調(diào),要“充分發(fā)揮紅色資源育人功能”[。紅色檔案是紅色資源的重要呈現(xiàn),是承載中國共產(chǎn)黨價值追求和偉大精神的重要載體,具有豐富的精神內(nèi)涵和育人價值,是新時代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擔當鑄魂育人重大使命的重要著力點。
南京雨花臺是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chǎn)黨人和愛國志士最集中的殉難地。為紀念在雨花臺犧牲的革命烈士(一般稱“雨花英烈”)而修建的雨花臺烈士陵園如今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全國青少年教育基地,留存著大量珍貴的紅色檔案資料。雨花英烈紅色手稿是其中最具“原生態(tài)”“手工操作”“唯一性”的文字檔案資料,主要包括雨花英烈的家書、日記、文集、詩詞等,具有不可復制的歷史文化價值。以雨花英烈紅色手稿為例,積極探索紅色檔案與學校德育工作深度融合的有效路徑,切實發(fā)揮紅色檔案的德育功能,對傳承紅色基因、創(chuàng)新學校德育形式、增強學校德育實效具有現(xiàn)實意義。
一、雨花英烈紅色手稿與學校德育工作的適配性
作為雨花英烈革命精神形成及其在當代傳承的重要載體,雨花英烈紅色手稿集思想性、知識性、價值性于一體,其承載、傳導的文化底蘊、精神內(nèi)涵和育人導向符合學校德育的目標、任務、原則和內(nèi)容。在學校德育工作中用好用活雨花英烈紅色手稿資源,為踐行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貫徹育德為先工作打開了新思路。
(一)雨花英烈紅色手稿與學校德育目標高度契合
《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對德育目標作出明確規(guī)定,強調(diào)要培養(yǎng)學生愛黨愛國愛人民,增強國家意識和社會責任意識。雨花英烈紅色手稿記錄著烈士用生命和鮮血鑄就的信念與忠誠、永遠堅守的初心和使命,是他們“信仰至上、慨然擔當、舍身為民、矢志興邦”[精神的生動寫照。利用其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革命傳統(tǒng)教育,引導學生重溫紅色歷史、傳承紅色基因、踐行使命擔當,對實現(xiàn)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意義重大。雨花英烈紅色手稿的育人導向與學校德育目標具有一致性,二者融合具有深刻的價值基礎。
(二)雨花英烈紅色手稿為豐富德育內(nèi)容提供鮮活素材
雨花英烈紅色手稿的內(nèi)容主題涉及革命理想、家國情懷、人生感悟、工作作風、生死態(tài)度等,充分體現(xiàn)了烈士的人格特質(zhì)、思想覺悟和道德境界。這些檔案資料涵蓋了理想信念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等諸多方面,高度適配當前學校德育工作的內(nèi)容要求。創(chuàng)造性地轉(zhuǎn)化利用英烈手稿的德育功能,充分發(fā)揮雨花英烈榜樣的力量,以英烈手稿聯(lián)動英烈事跡,多維呈現(xiàn)革命者的意志品質(zhì)和精神境界,能使學生的思想和行為與榜樣產(chǎn)生深切共鳴,增強學校德育工作的感染力和實效性。
(三)雨花英烈紅色手稿為創(chuàng)新德育形式提供有力支撐
學校德育工作需貼近學生的實際需求與思想動態(tài),以他們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方式開展,保障德育工作兼具效果與溫度。雨花英烈紅色手稿是烈士在某一歷史情境中親筆書寫的,字如其人,見字如面,他們的筆墨、字跡能讓人真切感受到他們鮮活的生命力與蓬勃向上的進取心,在一定程度上消弭學生與革命先烈的時空距離感。同時,英烈手稿也為多種德育實踐活動的開展提供了靈感來源。例如,依托英烈手稿開展紅色誦讀活動,在逐字逐句地沉浸式朗誦中,用心感悟革命者的崇高精神境界和堅定理想信念,傳遞信仰的力量。再如,以英烈手稿的內(nèi)容為素材,創(chuàng)作青少年喜聞樂見的情景劇、短視頻、微電影等,用小故事講述大道理,潤物細無聲地將革命者的“真善美”根植于學生心中。
二、雨花英烈紅色手稿的德育功能探析
雨花英烈紅色手稿對青少年學生具有強化思想認識、激發(fā)情感共鳴、錘煉意志品質(zhì)、增強行動自覺等重要功能,深度契合學校德育工作的教育理念和價值需求。
(一)強化思想認識
雨花英烈紅色手稿具有視角直觀、形式生動、話語形象等特點,旗幟鮮明地表達了他們破舊立新的堅定志向和救國救民的崇高理想。雨花英烈用平實的語言闡釋了革命年代共產(chǎn)黨人的初心使命與奮斗目標,如冷少農(nóng)烈士給母親去信明志:“我想使他們個個都有飯吃,都有衣穿,都有房子住,都有事情做。我又想使這些有錢有勢的人不要長期的玩格,長期地把一切都占據(jù)著,而使得他們老是受痛苦,所以我現(xiàn)在就是在向著這個方向做起去?!盵3]相較于抽象的理論說教,英烈的話語樸實真切、通俗易懂。學生們在閱讀英烈手稿時,仿佛與烈士展開了一段跨越時空的精神對話。通過與革命先輩進行思想交流、靈魂碰撞,學生們會逐步理解像雨花英烈這樣的“道德模范”“行為標兵”因何奮斗奉獻犧牲,感受信仰的力量是如何支撐他們迎接挑戰(zhàn)、戰(zhàn)勝困難,啟發(fā)大家樹立遠大理想、熱愛偉大祖國,努力成長為堪當大任、赤誠報國的棟梁之才。
(二)激發(fā)情感共鳴
雨花英烈紅色手稿中既有革命者“舍小家為大家”的無私大愛和民族大義,也有普通人對家人的思念牽掛與愧疚不舍?!疤旌菟?,長夜漫漫!給你一個精神熱吻以志永別!來生再見.”[4156“枚華,永別了!望你不要為我悲哀,多回憶我對你不好的地方,忘記我!”[4]170在他們的文字中,“小家”與“大國”的情感交織與共振,跳躍著生命的溫度,閃耀著信仰的光芒。學生們透過文字能感受到革命者柔情的一面,意識到革命者“愛國”也“愛家”,但“愛家”更“愛國”,才會義無反顧犧牲自己的和美家庭乃至寶貴生命,由此喚醒大家對革命先輩的崇高敬意與深切感恩,點燃他們內(nèi)心熾熱的愛國情懷與報國壯志。
(三)錘煉意志品質(zhì)
雨花英烈在文字中表達了自己舍生忘死的決心和敢拼敢贏的信心。史硯芬烈士的訣別信字字泣血,句句鏗鏘:“我的死是為著社會、國家和人類,是光榮的,是必要的。我死后有我千方同志,他們能踏著我的血跡奮斗前進,我們的革命事業(yè)必底于成,故我雖死猶存?!盵48英烈手稿生動再現(xiàn)了烈士當年所處的斗爭情境,學生們通過文字即明白“革命勝利不容易”“堅守信仰不容易”等道理。革命先輩在極端復雜的革命形勢中,面對困難從不害怕,面對誘惑從不動搖,面對威脅從不妥協(xié),展現(xiàn)出了驚人的毅力和堅強的意志,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慘重的犧牲,繼而引導大家以革命先輩為榜樣,磨礪心志,堅定進取意志,淬煉迎難而上、勇往直前的精神品格。
(四)增強行動自覺
雨花英烈都是行動派、實干家,是革命的中堅力量。惲代英烈士在《力行救國論》中指出:“吾意今日欲救國家,惟有力行二字。力行者,切實而勇猛之實行是也?!盵5他還在日記中寫道:“國不可不救。他人不肯救,則惟靠我自己。他人不能救,則惟靠我自己。他人不下真心救,則惟靠我自己?!庇⒘沂指逭宫F(xiàn)了烈士勇于擔當、奮發(fā)圖強等精神品格,以及烈士在面臨公與私、國與家、生與死等抉擇與考驗時的行為和選擇,給學生們做出了良好的示范和引領。英烈手稿是帶有溫度和脈搏的前進指南,激勵大家沿著榜樣先鋒的紅色足跡砥礪前行,將個人奮斗融人民族復興的偉大征程,在服務社會、報效祖國的青春實踐中綻放人生華彩。
三、雨花英烈紅色手稿融入學校德育工作的路徑思考
雨花英烈紅色手稿是融匯革命先輩遠大理想、高尚品質(zhì)和必勝信念于一體的寶貴教育資源,通過強化第一課堂、活躍第二課堂、延展第三課堂、巧用第四課堂,充分發(fā)揮其育人優(yōu)勢,引導青少年學生做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好青年。
(一)強化第一課堂:以課堂教學凝聚思想,筑牢育人陣地
“第一課堂”指學校課堂,是實現(xiàn)紅色檔案德育功能的主要陣地。通過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等課堂主陣地系統(tǒng)化、體系化地教學,達到立德樹人與傳授知識相統(tǒng)一的效果。
雨花英烈紅色手稿類型豐富、感情真切、思想深刻,教師將其應用于課堂教學時,要做到以下三點:一是把握專題性原則,依據(jù)教學目標和學生認知發(fā)展、成長需求,對手稿進行篩選和歸類。例如根據(jù)內(nèi)容主題分類別整理成“立志篇”“說理篇”“敘事篇”“遺書篇”等,有針對性地儲備教學素材,拓寬教學內(nèi)容;二是把握思想性原則,對可供教學使用的手稿資料進行系統(tǒng)研究、恰當闡釋,聚焦革命斗爭的細節(jié)呈現(xiàn),揭示雨花英烈的心路歷程,突出紅色手稿的特色亮點,最大化彰顯其內(nèi)隱價值;三是把握藝術性原則,抓住紅色手稿感染力強、故事性強的特點,借助紅色影視、紅色紀錄片、紅色歌曲等多種方式向?qū)W生們展現(xiàn)烈士手稿的產(chǎn)生背景、過程及重要意義,引起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力。
(二)活躍第二課堂:以紅色文化浸潤校園,營造育人氛圍
“第二課堂”指校園文化環(huán)境,是實現(xiàn)紅色檔案德育功能的長效陣地。創(chuàng)設真實、有效的物型空間,讓學生們在直觀的、長期的、潛移默化的環(huán)境感染和氛圍熏陶下,深入感悟雨花英烈的紅色情懷。
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充分融人雨花英烈紅色元素,在課堂教學之外延續(xù)其對學生思想和情感的影響。一方面,在校園環(huán)境中增加雨花英烈紅色元素。可在圖書館、校園讀書角、班級書架中設置雨花英烈主題書架,擺放《雨花英烈家書》《雨花英烈日記》等書籍供學生借閱。抓住清明節(jié)、“七一”建黨紀念日、烈士紀念日等重要節(jié)點,在過道走廊、宣傳欄等區(qū)域策劃、展出與雨花英烈紅色手稿相關的主題展覽,在校園廣播站選讀雨花英烈家書、播放雨花英烈相關歌曲等,實現(xiàn)紅色文化隱性教育的覆蓋和滲透。另一方面,在校園活動中增設雨花英烈紅色主題。例如,舉辦雨花英烈家書詩詞朗誦大賽、雨花英烈周邊設計大賽、雨花英烈劇本創(chuàng)作大賽等,比賽獎品可以選用雨花英烈相關文創(chuàng)產(chǎn)品,如印有雨花英烈豪言壯語的筆記本、鎮(zhèn)紙、書簽等,為學生打開主動走進雨花英烈精神世界的動態(tài)窗口。
(三)延展第三課堂:以社會實踐拓展陣地,把準育人導向
“第三課堂”指社會大課堂,是實現(xiàn)紅色檔案德育功能的實踐陣地。通過在雨花英烈的出生地、工作地、殉難地、紀念地開展內(nèi)涵深刻、形式多樣的體驗式學習、沉浸式學習、社會實踐活動等,讓學生身臨其境體會雨花英烈“堅守理想信念的不容易”。
雨花臺烈士紀念館的“信仰的力量一雨花英烈生平事跡展”展陳了179位雨花英烈的革命事跡,烈士手稿與烈士事跡融為一體,便于參觀者更好地理解烈士手稿的寫作背景。發(fā)揮雨花臺烈士紀念館的育人功能,條件允許的學??梢钥紤]與紀念館建立制度化、常態(tài)化的合作,鼓勵學校教師與紀念館工作人員共同開發(fā)、設計契合主題的社教課程與活動,對館藏豐富的紅色資源進行有目的、有選擇地再分解、組合、提煉,實現(xiàn)預期德育目標。利用重大時間節(jié)點舉辦紀念活動、寒暑假時期組織研學活動等機會,組織學生前往紀念館參觀、學習。通過現(xiàn)場講解、儀式化教育、情景演繹等形式,講好紅色手稿背后的革命故事,講透蘊含其中的革命精神,讓學生與烈士手稿、烈士紀念空間產(chǎn)生充分鏈接。鼓勵學生報名參加紀念館的志愿服務活動,讓學生在“身體力行”“知行合一”中深刻感悟雨花英烈的崇高境界。
(四)巧用第四課堂:以新興技術激發(fā)活力,賦能育人動力
“第四課堂”指網(wǎng)絡空間,是實現(xiàn)紅色檔案德育功能的前沿陣地。抓住學生們思想活躍,接受新生事物快,參與意識強等特點,利用新陣地、新技術開發(fā)出兼具思想性和趣味性的德育課程,讓紅色檔案真正走進學生們的內(nèi)心世界。
利用網(wǎng)絡空間開展教育教學活動,具有傳播互動性強、覆蓋面廣、形式新穎等優(yōu)勢,能以學生們更喜聞樂見的方式,創(chuàng)造性呈現(xiàn)雨花英烈紅色手稿的德育功能。一是構(gòu)建線上教學矩陣。整合校園微博、微信、抖音等社交媒體以及學習強國、青年大學習等在線學習平臺,實現(xiàn)多渠道融合,拓展紅色文化傳播空間。在各類新媒體平臺上,以紅色展陳、紅色課程、紅色影視、紅色歌曲等多種形式,從微觀話題、歷史細節(jié)等小角度切人,生動展現(xiàn)雨花英烈波瀾壯闊的革命斗爭史,幫助學生高效利用碎片化的時間,加深對所學內(nèi)容的記憶。二是整合線上教學力量。線上課堂不受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學??梢匝垖iT從事研究、宣傳雨花英烈事跡與精神的專業(yè)人員、研究黨史的專家學者、革命紀念館的教學人員等,以視頻直播或錄播的形式,從專業(yè)視角為學生解讀雨花英烈政治理想、道德情操、犧牲精神,讓學生對雨花英烈革命精神的理解更加深刻透徹。三是創(chuàng)新線上教學形式。利用VR、AR技術模擬、還原雨花英烈紅色手稿寫作中烈士所處的歷史場景與情境,讓學生以觀察者、目擊者的身份,對歷史事件的復雜與艱巨、歷史人物的精神與風骨進行自主式、探究式的認知、感受和體驗,如此更易產(chǎn)生情感共鳴與情緒融人,增強學生的代人感和互動體驗,實現(xiàn)“人腦人心”的教育效果。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diào)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朝著建成教育強國戰(zhàn)略目標扎實邁進[].中國青年社會科學,2024(5):2.
[2]弘揚雨花英烈精神用好用活黨史資源“雨花英烈精神”研討會發(fā)言摘編[N].光明日報,2015-10-10(1).
[3]雨花臺烈士陵園管理局.雨花英烈家書2[M].南京:南京出版社,2017:53.
[4]雨花臺烈士陵園管理局.雨花英烈家書[M]南京:南京出版社,2016.
[5]雨花臺烈士陵園管理局.雨花英烈文集[M].南京:南京出版社,2016:52.
[6]雨花臺烈士陵園管理局.初心永恒——雨花英烈話語解讀[M].南京:南京出版社,2018:13.
基金項目:本文系南京市文化人才培養(yǎng)對象第八期項目“南京紅色資源涵育斗爭精神的時代價值意蘊和實現(xiàn)路徑研究”(項目號:23BM8025)和中共一大紀念館·上海大學國家革命文物協(xié)同研究中心課題“‘五育融合’理念下革命紀念館的育人功能及其實現(xiàn)策略”(項目號:XTYJ2025018)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中共南京市委黨校南京雨花臺干部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