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500多名師生在操場上整齊列隊、高唱國歌,注視著鮮艷的五星紅旗冉冉升起,山東陽谷縣壽張鎮(zhèn)小學與陽谷黃河壽張管理段聯(lián)合舉行的“黃河之約”思政育人展示月活動也正式拉開序幕…
‘一起育好咱的黃河娃
這是一次醞釀已久的相聚,更是一場大河與校園的雙向奔赴。
壽張鎮(zhèn)小學位于魯豫兩省交界處,下轄4處校區(qū)均處黃河支流 一金堤河沿岸。這里的學生吃著黃河水和金堤河水長大,對母親河有著深厚情感。
“厚重的黃河文化,得天獨厚的地域和自然優(yōu)勢,為學校開發(fā)實施黃河文化課程體系提供了一手資料。”據壽張鎮(zhèn)小學校長楊雪花介紹,自2024年下半年起,壽張鎮(zhèn)小學就開始策劃建構“以河潤心,以河鑄魂,育好黃河娃”特色黃河文化課程體系,設計涵蓋“基礎課程”“社團課程”“研學課程”“實踐課程”等多個課程結構。
為打造精品課程,將黃河文化更加生動、更加科學地融入小學校本,2025年1月,楊雪花帶著課程設計團隊,攜黃河文化課程體系方案,敲響了壽張管理段的大門。
“那天的座談會上,大伙兒聽了壽張鎮(zhèn)小學的課程方案,都很激動,紛紛表示要各盡所長,一起育好咱的黃河娃?!眽蹚埞芾矶呜撠熑藦堈自貞浀馈?/p>
經雙方研究討論,確定了黃河非遺文化、黃河紅色文化、黃河綜合藝術、黃河農耕文明、黃河生態(tài)治理等課程模塊,壽張管理段職工根據崗位職責和技能特長受聘“榮譽講師”,為學生授業(yè)解惑。同時,還計劃聯(lián)合開展“黃河之約”思政育人展示月活動,并分為“環(huán)保行動實踐周”“黃河文化體驗周”“黃河文化評比展示周”“黃河文化匯報展示周”4期主題,集中展示教學成果。
隨后的幾個月,教室里、管理段、黃河邊的“黃河課堂”相繼開課,黃河防汛、生態(tài)保護、智慧黃河等特色內容融入校本課程,壽張管理段的職工也逐漸融人師生團體。
“老師,那我們平時該怎么保護黃河、金堤河呢?
“大家可以從一點一滴做起,節(jié)約用水、不亂扔垃圾、愛護綠植,等等,都是在保護生態(tài)、保護母親河啊?!?/p>
5月27日下午,黃河文化匯報展示周的示范公開課上,壽張管理段職工賈心培作為黃河生態(tài)保護課講師,正和學生積極互動。此時的她,臉上早已沒有了第一次上課時的緊張。用她的話講,聽著孩子們喊“老師老師”,心里就只想著怎么教好這群黃河娃了。
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
“(領)東是海岸幺來,(應)嗨呀呀,嗨呀嗨,(領)擋住了那個黃河水, (應)嗨呀呀,嗨呀嗨…
“黃河之約”啟動儀式上,8名頭圍毛巾、身著布衣、腳蹬布鞋的小男子漢正在進行陽谷壽張黃河夯號表演。他們拽著手中的繩子,石夯隨著音樂節(jié)奏被拉上拉下。
在他們不遠處的人群里,兩人正全神貫注地凝視著。一位是陽谷黃河夯號第十代傳承人、壽張鎮(zhèn)文化站站長張春梅,另一位是陽谷黃河河務局夯號隊隊員、壽張管理段職工王桂嶺,他們是壽張鎮(zhèn)小學黃河非遺文化課的“榮譽講師”,也是此次夯號表演的指導員。
“夯號寄托著父輩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對家鄉(xiāng)的熱愛,看到孩子表演得這么好,我打心里覺得高興?!睆埓好房赐瓯硌莺蠹拥卣f。
陽谷壽張黃河夯號歷史悠久,它起源于黃河堤壩的修筑。過去,為抵御黃河水患,壽張當地群眾依靠人力打夯筑堤,便是通過唱號子來緩解疲勞、統(tǒng)一步調、鼓舞士氣??梢哉f,每一聲號子都承載著先輩與黃河洪水頑強抗爭的記憶,亦記錄著這片土地上的滄桑變遷。
“陽谷黃河夯號是治黃史的重要組成部分,指導孩子時,他們眼中的好奇和認真,讓我感覺到了文化傳承沉甸甸的分量?!蓖豕饚X表示,“傳承并推動黃河夯號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讓更多地孩子了解黃河夯號、了解治黃歷史,是我們陽谷黃河夯號隊的義不容辭的使命。”
不僅是黃河夯號,在黃河文化體驗周里,黏土捏黃河、剪紙黃河景等非遺文化體驗項目同樣獲得了學生的高度關注和踴躍參加。在師生、家長、壽張管理段職工的攜手創(chuàng)作下,壯觀的黃河模型、精巧的黃河泥哨、精美的黃河剪紙被制作并展示出來,線上線下獲得大量的點贊和好評。
“這些實踐課程,既能滿足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需求,還能加深學生對黃河文化的認識和興趣,實現了雙向促進,成效顯著?!睏钛┗☉┣械乇硎?,“下一步將與河務部門深化合作,繼續(xù)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p>
長大后像叔叔一樣保護黃河
在壽張管理段“王士磊勞模(高技能人才)創(chuàng)新工作室”內,壽張鎮(zhèn)小學20余名各年級學生代表,正眾星捧月般圍著王士磊,聽他介紹工作室和創(chuàng)新成果。
王士磊勞模(高技能人才)創(chuàng)新工作室,初創(chuàng)于2019年7月,自創(chuàng)立以來,完成科技創(chuàng)新成果20余項,其中包括國家專利3項、黃河水利委員會科技進步獎1項、山東黃河河務局科技進步獎2項,是陽谷黃河科技治河項目的孵化基地,也是此次“黃河之約”活動的校外實踐課堂。
學生進行陽谷壽張黃河夯號表演
考慮到學生的年齡和認知水平,王士磊采用“理論講解 + 視頻展播 + 實物展示”的方式,以易于理解、幽默風趣的語言,著重介紹了凹凸性連鎖式吸水自膨脹防汛沙袋、智慧多功能超聲波害堤動物驅趕車、折疊式家伙樁定位器等創(chuàng)新項目的研究背景、功能作用和性能指標,并手把手教授了多個創(chuàng)新項目的實操方法,現場贏得了“哇”“好厲害”等連聲贊嘆。
在講解時,王士磊注意到有一名學生聽得格外認真,手中的紙筆不時記錄著,提出的問題也很實際,顯然在邊聽邊思考,便不自覺地問了兩句。
“小朋友,你上幾年級,叫什么名字???”
“我是五年級一班的陳仁澤。
“我看你聽得很認真,是喜歡發(fā)明嗎?
“我喜歡發(fā)明,也喜歡黃河,想長大后像叔叔一樣保護黃河!”
純真又堅定的回答超乎了王士磊預料,也觸動了他的心??萍颊n堂結束后,王士磊主動找到楊雪花校長,提出要在黃河文化匯報展示活動中,與學生一起介紹科技治河項目。
“讓學生近距離接觸科技治河,幫助他們了解黃河、開闊眼界,在他們心中種下熱愛自然、尊重科學的種子,我倍感自豪?!痹凇包S河之約”科技黃河展臺前,王士磊面對參觀的有關領導和群眾動情地說。
黃河之約,思政育人。展示月活動落幕那天,學生在“黃河文化角”上貼滿了彩色便簽:有的畫著加固的堤壩,有的寫著“我要當治河工程師”,更多的是歪歪扭扭的“媽媽,我還要去看黃河”。這些帶著拼音的字跡,如同春天的蒲公英,正乘著河風,飛向更遠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