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子來了
用刺刀撥開門閂
用子彈的呼嘯
向村莊打招呼
他們放下生活里的工具
想入非非
打起我們土地的主意
做什么不好呢
怎么做起強(qiáng)盜
鬼子來了
他們進(jìn)村抓雞
一槍撂倒
在胡同里躲避的老人
女孩子們臉上抹鍋底灰
辮子也不敢扎了
連兒歌童謠都得輕聲
關(guān)上門
在屋子里偷偷唱
鬼子來了
日子沒法過了
只有跟他們拼才有活路
沒有槍我們磨刀
沒有炮我們做地雷、炸藥
還有鐮刀、斧頭
還有紅纓槍和石頭
青紗帳會歌唱
也會憤怒
滹沱河水能灌溉
也能咆哮
燕趙大地
到處是銅鑄的麥穗
鐵打的高粱
只有一個目的
——勝利
讓所有侵略者舉手投降
收獲的季節(jié)
月光,總是灑滿庭院
颯颯風(fēng)聲,與夜鳥的鳴叫
編織在一起
鐮刀是為莊稼準(zhǔn)備的琴弓
細(xì)膩的磨刀石
暗示收獲與再生
七月七日,每一滴水
都聽到了黑夜
被子彈擊碎的聲音
磨刀呀,磨刀
敵人已經(jīng)跨過玉米田
野蠻的鐵蹄等待砍伐
磨刀呀,磨刀
敵人的脖子已經(jīng)伸進(jìn)山海關(guān)
“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
在與祖國的愛情里
在與大地的契約里
大刀裹挾著昆侖的重量
黃河的咆哮
鐵匠鋪的火焰徹夜嘶鳴
鐵,可以鑄犁鏵
也在鑄刀槍
磨刀呀,磨刀
火光映著寒光
讓敵人的眼睛流淚吧
讓敵人的喉結(jié)顫抖吧
“醉里挑燈看劍,
夢回吹角連營”
七十年,八十年,或者更久
中國的大刀即使封存
即使掛在墻上成為歷史標(biāo)本
也不能生銹
也要出匣錚錚
那一夜他隨軍回到村莊
父母親催促他成親拜堂
哪怕能留下一兒半女
就不惜他去戰(zhàn)死沙場
紅燭高燒,親友畢至
大紅喜字是鄰家老叔匆忙揮毫
墨跡未干貼在白木家門上
母親抱出做好兩年的花棉被
父親燒水殺雞要整一桌菜肴
弟弟滿臉嬉笑跑前跑后
嬸子鋪床疊被,手里抓著花生紅棗
可是新娘子剛剛邁進(jìn)家門
緊急開拔的命令便傳來刻不容緩
他顧不上與家人道別
連妻的乳名都沒喊上一聲
立即加入了南行的隊伍
花堂上新娘子手足無措
家里人抓了一只白公雞
塞在她的懷里
一拜天地,二拜高堂
他的妻與公雞入了洞房
路有千里,山有萬丈
月黑風(fēng)高,鬼子猖狂
他打完了子彈拼大刀
一次次戰(zhàn)斗戰(zhàn)友死光
他與敵人也同歸于盡
被埋在一座山下,一棵樹旁
她盼他做一個種地農(nóng)民
生兒育女過上太平生活
她至死念叨著他的姓名
卻從來不知他死在哪里
一直沒有回家,為什么不回家
看一看貼著喜字的家門
歲月悠悠,夜夜難眠
小腳變成了大腳
青絲熬成了白發(fā)
我的姨奶奶,她八十歲無疾而終
一生翹首以盼等他回家
多少次目光含淚夢驚醒
多少次秋風(fēng)秋雨敲家門
“起來,不愿做奴隸的人們——”
千百年來為國家拋卻生命的人
在親人們心里都沒有死去
他們是故土上一縷縷纏繞的風(fēng)
在一首歌中時時復(fù)活
有稚嫩的童聲,也有蒼老的歌喉
有山河的呼喚,也有青紗帳綿密的簇?fù)?/p>
(1)本詩故事取材于我姨奶奶的一生經(jīng)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