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渠江號子是川東北渠江流域船工拉船時為了統(tǒng)一動作、鼓舞士氣,由船工“號子頭”領唱的勞動號令,眾船工呼喊應答以確保步調一致地進行勞作。三匯鎮(zhèn)曾是渠江號子重要發(fā)展中心,以數板號子、拖淺號子、起纖號子最為常見。隨著木船逐漸被輪船取代,渠江號子失去了作為勞動號子發(fā)展的根基,雖有文藝工作者努力傳承發(fā)揚渠江號子,但如今三匯鎮(zhèn)渠江號子因資金缺乏、受眾群體萎靡、傳承人年邁等原因,面臨傳承的難題。本文旨在保留渠江號子獨特的音樂特色和地域特色,對其藝術形式進行融合、創(chuàng)新,以尋其傳承新生機。
[關鍵詞]渠江號子;精神內涵;藝術傳承
[中圖分類號] J60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2233(2025)08-0-04
渠江號子是川東北民間音樂的代表之一,是達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獨特的音樂特色和地域文化魅力。目前渠江號子的傳承遇到多方面的困難,正逐漸遠離大眾的視線。筆者來自渠縣,對渠江號子發(fā)展的環(huán)境有一定了解,同時從事民族聲樂的演唱與研究,有條件接觸當地文藝部門、走訪渠江號子傳承人,故而對該藝術形式的音樂特征、地域特色、發(fā)展現狀等進行了研究。
一、三匯鎮(zhèn)渠江號子的文化背景與傳承現狀
(一)三匯鎮(zhèn)渠江號子的文化背景
1.渠江號子產生的文化背景
渠江號子是川東北渠江流域的船工在急流或淺灘中,用人力拉動木船前行時演唱的勞動號子。渠江是嘉陵江的支流,也是川東北地區(qū)的主要河流之一。渠江發(fā)源于大巴山區(qū),上游水系比較復雜,最主要的支流有流經巴中市區(qū)的巴河和流經達州市區(qū)的州河,巴河與州河在渠縣境內的三匯鎮(zhèn)匯合后形成渠江。渠江水系是天然的航道資源,是人口稠密的川東北地區(qū)物資進出的主要通道。
渠江水系是當地的交通命脈,但渠江支流巴河、州河等河流流經區(qū)域地形條件較復雜,河流有時在米倉山、銅鑼山、華鎣山區(qū)迂回穿行,水流湍急;在山脈之間的淺丘地區(qū)則多淺灘;在三匯鎮(zhèn)以下的渠江兩岸地勢變得平坦開闊,水流則相對平穩(wěn)。在以木船為主要水上交通載具的時代,面對復雜的地形與水流條件,木船航行時必須通過船工的硬拉強拽、腳蹬手爬才能安全駛過急流與淺灘。
木船在遇險、擱淺、逆水、起航的時候都需要船工以身體拉纖提供動力,拉纖是幾十名船工合力完成的集體勞動,為了統(tǒng)一動作、鼓舞士氣,就需要通過航行經驗豐富的號子頭用呼喊來發(fā)號施令,其他船工則齊聲應答并協調用力。以這種節(jié)奏有力、應答式的“哎嗨”“喲么”“嘿”的勞動呼喊聲為基礎,船工們根據自己的所見所想對曲調、歌詞不斷創(chuàng)造、積累,形成了渠江號子這種獨特的民歌藝術形式。
2.三匯鎮(zhèn)渠江號子的類型
渠江流域的水流條件較為復雜,不同河段流速的快與慢、航道的險與夷、河面的寬與窄都不同,因此在不同航段,船工演唱的號子有很大差別。根據木船的航行方向可將渠江號子分為“上水號子”和“下水號子”兩大類。
逆流而上航行時所唱的號子即為上水號子,主要包括啟航時號令所唱的“起纖號子”、船只擱淺時的“拖淺號子”、順風行船的“扯風帆號子”、過暗礁河段的“鬧巖灣號子”、收纖時的“樓樓號子”。順流航行時船工所唱的即為下水號子,除了“起纖號子”“樓樓號子”等類型,順流而下且水流平緩的河段上,船工會唱起“數板號子”;遇彎急浪險的河段,順流的河水會特別湍急,船工則要手腳并用應對這個驚險的場面,并唱起高亢、激烈的“拼命號子”。
渠縣境內的三匯鎮(zhèn)因州河、巴河兩大支流在此匯合成渠江而得名,是渠江水運的重要樞紐,船工在此啟航、落腳或在此居住,各類型渠江號子隨著船工的腳步在三匯鎮(zhèn)得以流傳。同時三匯鎮(zhèn)是兩大支流沖出大山匯流之地,水流已趨于平緩,南來北往的船工也用自己的勤勞為這個樞紐小鎮(zhèn)拉來了物阜民豐的光景。因此,三匯鎮(zhèn)流傳最多的是高亢但相對平穩(wěn)、舒緩悠長起纖號子、拖淺號子、數板號子。
(二)三匯鎮(zhèn)渠江號子傳承現狀
渠江號子是川東北優(yōu)秀的民間音樂形式,如今卻面臨日漸衰落的傳承困境,整體上呈現出文化部門努力記錄、整理,但難以挽救渠江號子缺乏生機的傳承現狀。
1.渠江木船航運的消失是渠江號子衰落的根源
渠江號子本質屬于勞動號子,是木船在航行過程中,船工進行集體勞作時,為統(tǒng)一行動、協調配合而唱出的歌曲。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川東北的基礎設施建設突飛猛進,堅固的輪船取代了木船;航道整治與水利水電工程的興建讓渠江水流得到調蓄,航行途中急流、淺灘不復存在;除了水運,鐵路、公路運輸也十分便捷。川東北蓬勃發(fā)展的工業(yè)帶來了巨大的貨運需求,然而木船航運卻逐漸退出了歷史舞臺,船工們不需要手腳并用地拉纖,也不再使用號子作為勞動的口令。渠江木船航運的衰落使得渠江號子這一民歌形式離開了賴以生存的環(huán)境。
2.文化部門多管齊下保護三匯鎮(zhèn)渠江號子
渠江航運條件的改善,使船工不再從事拉纖的勞動,部分號子演唱者“號子手”進入文化部門,與專業(yè)的文藝工作者一起承擔起傳承渠江號子的使命。渠江號子的傳承地點從渠江、巴河、州河之上轉移到了市縣鄉(xiāng)各級文化部門,過去渠江號子以船工勞動時喊唱傳唱,如今文化部門與藝術院校通過記錄、保存或舞臺呈現,成為主要傳唱方式。2006年,渠江號子被列為達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目前也在努力申報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三匯鎮(zhèn)文化站也曾經組織青年演唱者跟隨渠江號子傳承人學習渠江號子的近百個曲牌,以使渠江號子后繼有人。渠縣文化館規(guī)劃建設渠江號子陳列館,以實物與影像資料再現渠江號子的藝術風貌。四川省內多所藝術院校也曾組織專家課題組去三匯鎮(zhèn)采集渠江號子曲目,記錄渠江號子的發(fā)展歷程,發(fā)掘其藝術價值。
二、三匯鎮(zhèn)渠江號子的藝術特色
渠江號子是一種歷史悠久的地方民歌體裁,船工時而高亢、時而悠遠的呼喊反映了川東北人民熱愛生活、團結協作、熱情豪爽、奮力拼搏的品質,是當地民間音樂的代表。三匯鎮(zhèn)渠江號子要被傳承、發(fā)揚,核心是把握其藝術特色及其精神內涵。
(一)歌詞的藝術特色
1.內容豐富、語言質樸
渠江號子是船工劃船、拉纖時的集體勞動號子,因此演唱的內容多表現船工勞動的場景。年代較早的號子幾乎全由“幺哦幺哦”“嘿嗬嗬”等象聲詞組成,隨著號子曲目的流傳、發(fā)展,領唱的號子頭們加入了更豐富的唱詞,或表現江水的洶涌,或表現勞作的艱辛,或表現船工勇闖激流的勇氣和力爭上游的決心。
作為巴河、州河匯流之處,三匯鎮(zhèn)水流由險轉平,因此三匯鎮(zhèn)是船工的落腳點、貨物的集散點。因此三匯鎮(zhèn)流傳的渠江號子,有表現勞動場景的起纖號子、拖淺號子,如“領:喂嘿又來嘍,幺哦榨不倒,呃哦也榨一下吔。合:哦!哦!嗬!嗬!嗬”(三匯鎮(zhèn)《拖淺號子》)。
相對繁榮的物質條件,也讓內容豐富、具有娛樂性的數板號子在三匯鎮(zhèn)廣為流傳。三匯鎮(zhèn)數板號子有表達個人情感的“這里的哥哥拉纖走哎,岸上的妹兒看你們來”(三匯《哥哥行船你就來》)表現渠江風光的“太陽出來喜洋洋,渠江兩岸好風光”(三匯《倒板號子》),表現對新時代贊美的“冤是冤來仇是仇,祖祖輩輩受盡苦,共產黨來了抬起了頭哇,船工見了紅太陽啊,江山船只來往忙啊”(三匯《數板號子》)。
這些內容豐富的數板號子,表現了在艱苦的勞作之外,船工們有著豐富的閱歷和細微的內心情感。具有一些娛樂性的數板號子既消除了船工的疲勞,慰藉了船工的精神世界,也是渠江號子在內容上突破、創(chuàng)新的體現。從語言上看,多采用白描的手法,直接抒發(fā)自己的見聞、經歷、情感,以質樸的語言反映了渠江流域的風土人情和船工的真情實感,富有濃厚的生活氣息??梢愿Q見,三匯鎮(zhèn)渠江號子曾經是一種非常具有生命力的民間音樂形式。
2.地域特色濃厚
渠江號子采用川東北的方言演唱,聲調與普通話不同,詞匯、發(fā)音與普通話也存在一些差異,與蜀地其他地區(qū)的方言也略有不同。演唱“渠江兩岸好風光”時,蜀中方言“渠江”兩字均不分尖團音。但在川東北渠江流域,唱“渠”字時,聲母需發(fā)出類似音標“ts”的尖音而非團音“q”,緊隨其后的“江”字則發(fā)出團音“j”,在普通話與蜀中方言中,兩個字的聲母都是舌面音塞檫氣流發(fā)聲,但川東北方言的“q”卻變?yōu)樯嗉庾枞麣饬靼l(fā)出尖音,同時舌尖阻塞不要太用力,尖音不能太明顯,這種微妙的差別需要有川東北的生活經歷、積累形成語感才能把握。把“就”念作“豆”音,“午”的聲母“w”念作普通話中不會用到的“v”,這些都是具有川東北地域色彩的發(fā)音方式。
渠江號子具有四川民歌通用的一大特點,即在歌詞中加入與正詞內容上無甚關聯的襯詞,多以象聲詞為主,如“太陽出來(啰兒)喜洋洋(啰,啷啰)”。四川民歌,尤其是山歌、小調,多以獨唱形式為主,襯詞插在正詞之中,起到擴充結構、調整語感的作用。渠江號子則是以號子頭呼喊發(fā)號施令,眾人應和的形式發(fā)展起來的,早期渠江號子歌詞的主要內容都是以襯詞為主,領頭的船工號子頭唱一聲“嗨動身喲”,眾船工唱一聲“哎”作為應答,隨后眾人根據號子頭唱的正詞調整動作,根據襯詞鼓舞士氣。因此,渠江號子襯詞的使用形式為號子頭用正詞發(fā)布號令、用襯詞把握勞動節(jié)奏,眾人用襯詞應答提振精神。渠江號子的襯詞本質上是勞動中面對艱難險阻的熱烈呼喊,這是渠江號子襯詞的特色。
(二)旋律的藝術特征
1.旋律雄奇瑰麗
作為勞動號子的渠江號子,旋律有著濃厚的地域特色。三匯鎮(zhèn)渠江號子在勞動號子之上加入了抒情、寫景的內容以驅散疲勞,但旋律線條的運動仍然具有雄奇、瑰麗的特色。
以筆者收集整理的三匯鎮(zhèn)渠江號子曲《劃滿行船好心情》為例,歌曲的調式為四川民歌常見的五聲調式,選用羽調式“l(fā)a”為主音,調式色彩具有蒼涼之感。旋律線條中有大量的跳進音程,如六度甚至十度的大跳。這些跳進音程有的連貫、有的突然拔高,曲調具有雄奇險峻的特點,表現出川東北山巒起伏的復雜地形、高山與谷地相間的地貌。每一個分句句尾為一個悠長的長時值音符,長音符前加上快速流過的倚音,這讓旋律在充滿動力的流動后趨于平穩(wěn),曲調明快瑰麗,表現了船工劃船沖破上游航道洶涌的激流之后,駛入平靜的三匯鎮(zhèn)水面,船工放下緊繃的神經,悠然欣賞兩岸美景的心情。
2.結構、節(jié)奏規(guī)整
船工在勞動時的活動具有周期性、重復性,渠江號子的曲式結構具有方整性的特點,以《劃滿行船好心情》為例,歌曲分為上下各八小節(jié)的兩個樂段,結尾音符延長了一個小節(jié)。每個樂段分為上下各四小節(jié)的兩個樂句,每個樂句又分為各兩小節(jié)的兩個分句。結構方整,樂段之間、上下句之間形成對稱。除了結構的方整,渠江號子節(jié)奏也非常規(guī)整,船工根據號子頭的口令做好準備動作,在齊聲應答的時候用力劃槳或拉船,使得彼此步調一致,渠江號子協調船工動作的作用使得它的節(jié)奏不能太復雜多變,否則就難以把握勞動的步調,尤其是船工多沒有受過專業(yè)的音樂訓練。因此,渠江號子的節(jié)拍多為四二拍或四四拍的節(jié)奏,眾船工應答的聲部節(jié)奏往往是更為規(guī)整的連續(xù)八分音符,這既統(tǒng)一了勞動的步伐,也具有整齊、嚴謹的聽覺之美,配上船工低沉卻響亮呼喊聲,增強了旋律雄渾瑰麗的豪邁之感。
(三)表演與演唱方法
渠江號子的表演形式是一領眾和式的,“號子頭”需要有豐富的行船經驗,還要有充足的號子曲牌積累,明亮的嗓音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這樣才能喊唱出撼山震水的號子聲,在豐富的閱歷加持下,“號子頭”還能在固有曲目基礎上,根據江上所見即興創(chuàng)編歌詞,同時保持節(jié)奏、結構的規(guī)整性,與眾船工的應和聲渾然一體。
渠江號子傳統(tǒng)的表演場所是船工的勞動場所,他們的號子表演往往伴隨著彎著腰、弓著背,手腳并用地駕船、拉船。木船被更先進的交通方式所淘汰后,號子頭走進文化單位,渠江號子地演唱地點變成了舞臺,復刻當年與惡浪險灘搏斗的場景,保存著這門傳統(tǒng)民間藝術。
目前三匯鎮(zhèn)渠江號子的傳承處于困境,要傳承好這門民歌藝術,要正確地演唱。渠江號子大多音域在十二度,演唱不需要太高深的聲樂技巧。但若隨意演唱,則無法表現船工與風浪急流搏斗的氣勢,或加入花哨的高音以滿足自己的炫技需求則背離了渠江號子的精神內涵。
演唱渠江號子首先要把握其拼搏精神,無懼惡劣的航道,展現出堅韌不拔、豪氣沖天的意志;然后要把握其團結協作精神,號子的演唱不是“號子頭”展現自我的舞臺,“號子頭”嘹亮的歌聲與眾船工低沉又堅定的呼喊融為一體才能展現號子的磅礴氣勢,因此,后世的演唱者切不可沉迷展示自己的技巧而不顧渠江號子拼搏、團結的精神內涵。
在準確把握渠江號子的精神內涵的基礎上,需要演唱者運用規(guī)范、不過度裝飾的聲樂技巧來演唱。首先穩(wěn)定的氣息必不可少,過去的船工未受音樂教育,但高強度的勞動、整齊劃一的發(fā)力方式也練就了他們良好的氣息。如今的演唱者應通過聲樂氣息運用技巧來演唱渠江號子。在演唱中,橫膈要自然地收緊,給予肺部動力,控制氣息充分又均勻地輸出,讓高亢的音色得到加強,顯得堅定、有穿透力。在節(jié)奏方面,領唱者雖不應過分自我,但要準確把握節(jié)奏,在氣口處、重音處、輕聲處把握好,引領應答的眾人也處理好輕重緩急,使得領唱、齊唱聲部相互交疊,表現出號子的雄奇瑰麗之美。
三、渠江號子傳承與發(fā)展方向的思考
三匯鎮(zhèn)渠江號子的傳承目前面臨缺乏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困境,三匯鎮(zhèn)文化站的關閉、傳承人的老去,更使其處于后繼無人的危險處境之中。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木船航運淡出歷史舞臺,渠江號子也因此離開了它所扎根的社會環(huán)境;隨著當代文化形式的不斷創(chuàng)新、信息傳播的不斷加快,渠江號子也難以吸引受眾欣賞、傳唱,因此文藝部門也難以再支撐其繼續(xù)傳承、發(fā)展。對于這樣的現狀,筆者認為,保護渠江號子的藝術形式,讓其不至于徹底失傳是有必要的,在保存的基礎上,留下資料供后來的音樂工作者研究,或尋找新的傳播途徑是一種傳承的方向。提煉渠江號子的精神內涵,將其與其他藝術形式融合、創(chuàng)新發(fā)展,也可以使渠江號子得以長久傳承。
(一)渠江號子藝術形式的保存
1.收集保護渠江號子的曲目
三匯鎮(zhèn)的渠江號子在缺乏受眾、傳唱者的情況下,憑三匯鎮(zhèn)的文化力量難以將曲目長久保存,更無法展開研究與發(fā)展。三匯鎮(zhèn)渠江號子應同整個川東北巴中、達州、廣安三市渠江號子一起,才能完整保留渠江號子的藝術形式。三市應攜手省內專業(yè)藝術院校,加強對渠江號子曲目的收集整理,走訪渠江號子的傳承人,尋訪當年的船工,保存曲目。同時,利用當代的錄音攝影技術,保留更多的演出實況資料,使原汁原味的渠江號子得以留存。
2.拓展傳播渠道
在文藝部門收集、保存渠江號子資料的同時,媒體傳播是重要的傳承手段之一,將電視、網絡平臺作為媒介向大眾傳播渠江號子。這種形式的傳播覆蓋面遠遠大于傳統(tǒng)的口傳心授的傳播方式,傳播效率也高于過去文藝部門編排節(jié)目、小范圍演出。更多的人通過電視、網絡領略渠江號子的音樂之美,這對渠江號子的保存具有積極的作用。
(二)渠江號子精神內涵的傳承
1.領會其背景與內涵
在保留渠江號子藝術形式的基礎上,也應認識到,藝術的傳承不是簡單的模仿,不能靠試圖恢復過去的形式來傳承。渠江號子的產生、發(fā)展依賴于特定的歷史、社會經濟環(huán)境。在對一個時期的作品進行收集、保存的同時,應結合歌曲內容系統(tǒng)地研究當時川東北的社會經濟狀況。在對渠江號子的這種研究和解讀中,了解不同時代川東北居民的生產生活狀況,感受當時人們的情感和審美追求,領悟船工不畏艱難、堅韌不拔、團結協作的精神。銘記自己家鄉(xiāng)的歷史,繼承家鄉(xiāng)渠江號子的精神,這是對渠江號子精神內涵的深刻傳承。
2.融合、創(chuàng)新發(fā)展
面對渠江號子藝術缺乏受眾傳承的現狀,與其他藝術形式融合也是一種創(chuàng)新的發(fā)展方式。與戲劇表演結合,在旅游區(qū)的山水實景中,將渠江號子融進一出實景音樂劇中,既是對渠江號子的表演再現,也是對其藝術表現力和感染力的增強。另外,渠江號子的發(fā)展不應是孤立的,應與其他民族、民間音樂形式進行交流、融合,將它們的成功之處融入渠江號子的創(chuàng)作素材中,實現真正的融合發(fā)展。只要在這種融合之中,把握好渠江號子自身的地域特色、音樂特點和精神內涵,渠江號子才能與其他藝術形式進行融合,從而為渠江號子帶來新的發(fā)展生機,使得渠江號子以獨具特色的存在價值得到更好的傳承。
結 語
渠江號子是木船航行時船工集體勞作所唱的勞動號子,表現了歷代船工的勞動場景和所見所想,并反映出船工不畏艱險、堅韌不拔、團結協作的精神內涵,是川東北民間音樂的重要代表。三匯鎮(zhèn)渠江號子是渠江號子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這里曾流傳著大量優(yōu)秀的號子曲目,這些曲目以雄奇瑰麗的旋律、獨具特色的語言、內容豐富的唱詞展現了當地的山水之美與人情世故。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木船航行退出歷史舞臺,渠江號子經歷了由船工傳承到專業(yè)文藝工作者傳承,再到如今,受到快速信息的傳播與豐富的文化娛樂方式沖擊,渠江號子這門藝術面臨難以傳承的困境。
無論是三匯鎮(zhèn)渠江號子還是渠江號子這門藝術整體,都急需得到保護、研究與傳承。渠江號子的傳承,既需要將曲目、錄音資料收集整理以便原汁原味地保存,也需要運用現代媒體拓展傳播渠道。更重要的是,需要當今的音樂表演者、研究者將渠江號子的音樂與渠江號子的歷史背景結合起來研究,提煉渠江號子的精神內涵。在把握其精神內涵的基礎上,對其進行融合、創(chuàng)新性的發(fā)展,滿足人民的精神需求,才能使渠江號子獲得廣闊的發(fā)展生機,使其獨特的藝術價值得到發(fā)展傳承。
參考文獻:
[1] 陳正平.巴渠民間文學與民俗研究[M].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01.
[2] 劉高揚.巴渠船工號子的生存語境與文化內涵[J].天府新論,2014(5):
133-135.
[3] 胥必海.巴渠船工號子消亡原因探析[J].四川文理學院學報,
2013(2):112-114.
(責任編輯:金方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