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4年年底以來,市場對出口一直都有擔憂。在4月初特朗普的“對等關稅”推出后,這種悲觀達到了極致。但現實卻是出口頻頻超預期,為何中國出口能夠“逆襲”呢?
海關總署公布的數據顯示,1-7月出口(以美元計價)同比增長6.1%,好于2024年5.8%的增速;7月出口(以美元計價)同比增長7.1%,增速比6月明顯提升了1.2個百分點,大幅好于預期。此前市場的普遍預期是,7月出口增速將比6月回落。
這里面可能有一定程度的“搶出口”“搶轉口”的影響,但更主要的原因是中國出口的日趨多元化,其他地區(qū)的強勢增長彌補了對美出口的下降,以及中國產品競爭力的不斷增強。
此外,國家統(tǒng)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7月全國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持平,1-7月平均CPI比上年同期下降0.1%;7月全國工業(yè)生產者出廠價格(PPI)同比下降3.6%,1-7月平均PPI比上年同期下降2.9%。7月核心CPI環(huán)比上漲0.4%,同比上漲0.8%,漲幅比上月擴大0.1個百分點,為2024年3月以來的最高水平。
核心CPI的持續(xù)回升,體現了內需持續(xù)恢復的帶動。但食品、能源等價格水平仍持續(xù)偏低,從而對整體物價水平形成拖累。當前破解整體物價水平偏低的矛盾需要雙管齊下,一方面,繼續(xù)擴大有效需求,推動核心CPI回升;另一方面,通過“反內卷”的落實,推動內卷行業(yè)的價格水平回歸合理水平。
在“反內卷”的推動下,近期的一些現貨商品價格已經有所回升,但要體現在PPI上可能還存在一定的滯后。后續(xù)隨著“反內卷”政策的進一步推進,物價水平回升值得期待,我們需要對此保有一定的耐心。
自美國4月實施“對等關稅”以來,中國對非洲、東盟和歐盟的出口增速持續(xù)偏強,增速明顯超出整體,對沖了對美出口的下降。1-7月,中國對非洲、東盟和歐盟的出口增速分別為25.9%、14.8%和8.2%,而對美出口增速為-11.6%。
華創(chuàng)證券估算,從7月單月來看,出口主要區(qū)域中,拉動前三分別是東盟、非洲和歐盟,合計拉動7月中國出口同比增速6個百分點,對6月出口增速的拉動為5.5個點。
對非洲出口的超預期增長,不太可能是“搶轉口”,因為中國對非洲出口與美國從非洲進口量級上差別過大。中國對非洲一個月出口約為190多億美元,而美國從非洲一個月進口僅30多億美元。
華創(chuàng)證券分析認為,中國對非洲出口增速持續(xù)抬升的貢獻主要源自車輛及零附件。除此之外,賤金屬及其制品、化工產品對非洲出口增速也有不同幅度的抬升。
對東盟的出口里可能存在一定的“搶轉口”,但也屬于很難驗證的猜測成分。對歐盟出口的走強,一方面,歐洲央行上半年持續(xù)降息對經濟的復蘇有所支撐;另一方面,歐盟的市場在一定程度上對美國市場形成替代。
出口增速的韌勁頻頻超出市場預期,很大程度上市場可能高估了關稅的負面沖擊,而低估了中國持續(xù)擴大對外開放積累的長期貿易優(yōu)勢。
一方面,通過積極優(yōu)化國際市場布局,中國的貿易伙伴更加多元化,這種多元化和分散化的出口結構,增強了外貿抵御沖擊的能力。東盟已經連續(xù)5年是中國的第一大貿易伙伴。2024年,中國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貿易比重已經超過了50%。此外,中國對美出口,占總出口的比重從2020年的17.4%下降到2024年的14.7%。
另一方面,中國借助產業(yè)鏈的優(yōu)勢,產品的競爭力不斷增強,這也增加了外貿的韌勁,這在疫情期間體現得尤為明顯。在疫情沖擊初期的2020年和2021年,全球各國生產受到較大沖擊,而中國借助強大的產業(yè)恢復優(yōu)勢和競爭力,出口份額明顯提升。2020 年和 2021 年中國出口占全球的份額分別為 14.7%和 14.9%,比疫情前大幅提升了2個百分點左右。
8月12日,中美斯德哥爾摩經貿會談聯合聲明發(fā)布,宣布自8月12日起再次暫停實施針對彼此商品的24%關稅,為期90天。這將有利于對美出口的恢復,不過后續(xù)還需關注中美貿易談判的進展。此外,華創(chuàng)證券還指出,未來整體出口的變化需重點關注東盟的轉港效應、非洲的車輛消費,以及歐盟的制造業(yè)復蘇情況。
此外,7月進口增速超預期回升至4.1%。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進口都相對低迷,這體現出國內有效需求不足的特征。隨著上半年中國經濟的超預期增長,消費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復,這有可能會逐步傳導至進口。
7月PPI的增速是低于市場預期的,因為7月一些現貨商品價格在“反內卷”政策的影響下,已經有不小的上漲。為何沒有體現在PPI中呢?這里面可能存在一定的滯后性。
實際上,反內卷的價格效果已經有初步顯現,只是還沒有完全體現到PPI上。自6月以來,南華商品指數已經上漲了約8%;期間多晶硅期貨價格一度飆升約80%,碳酸鋰期貨價格一度上漲近35%。
華創(chuàng)證券判斷,PPI同比增速或將開啟第二輪回升周期。本輪PPI同比的下行周期始于2021年10月,從高點的13.5%下行至2023年6月的最低點-5.4%,歷時20個月。此后從2023年7月開始第一輪回升,到2024年7月升至-0.8%,歷時13個月。從2024年8月至今開始回踩。PPI同比的回踩周期大概率已結束,主要基于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低基數的影響。2024年8月和9月,PPI環(huán)比分別下跌0.7%和0.6%,為2025年后續(xù)兩個月PPI同比的回升提供了非常有利的低基數條件。
第二,“反內卷”或將帶動國內市場競爭秩序持續(xù)優(yōu)化,進而帶動相關行業(yè)價格改善。本輪“反內卷”的政策部署層次高、涉及的行業(yè)范圍廣,市場競爭秩序的持續(xù)優(yōu)化會帶動相關行業(yè)價格改善,這在7月份的物價中已經有所體現,根據國家統(tǒng)計局的解讀,“煤炭、鋼材、光伏、水泥和鋰電等行業(yè)市場競爭秩序持續(xù)優(yōu)化”,相關行業(yè)價格降幅較上月明顯收窄。
第三,經濟循環(huán)的改善,也預示PPI同比的觸底回升。華創(chuàng)證券構建的經濟循環(huán)領先指標“企業(yè)與居民存款增速剪刀差”是PPI的一個很好的領先指標。在宏觀政策持續(xù)發(fā)力、適時加力的帶動下,目前該指標已連續(xù)6個月上行,指引PPI同比大致將從三季度開始趨于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