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廣播電視臺八套熱播的《蠻好的人生》,像一面棱鏡折射著當代親密關系的千面光影。該劇以保險行業(yè)為背景,講述了金牌銷售胡曼黎在婚姻與事業(yè)雙雙受挫后,如何逆風翻盤、重獲新生的故事。劇中以獨特的視角,通過不同角色的婚姻狀況,為觀眾展現(xiàn)了什么才是健康的親密關系——它不是一場單向付出,更非一場交易,而是夫妻雙方在平等、尊重與理解中攜手成長的人生旅途。
胡曼黎與丁致遠的婚姻,像極了都市里常見的景觀:妻子是永動的鐘擺,丈夫是靜止的擺件。39歲的胡曼黎事業(yè)有成,家境優(yōu)渥,住豪宅,開豪車,丈夫是大學教授,兒子就讀名校。然而,這光鮮生活的背后,是她十多年來對家庭的全盤托舉:她供丈夫讀博、獨自撫養(yǎng)孩子、在職場拼殺,而丁致遠將她的犧牲視為庸俗,甚至出軌心中的“陽春白雪”邱麗蘇,美其名曰“追求靈魂自由”。
胡曼黎質(zhì)問丈夫,難道這房子他沒有住,錢沒有花嗎?但她的質(zhì)問換來的不是愧疚,而是丁致遠的歇斯底里——他撕毀書架上的書,聲稱要把一切都還給她,卻從未反思:若無妻子這些年的供養(yǎng),他如何走到今天的位置?可笑的是,出軌者理直氣壯,犧牲者卻卑微道歉。最終,丁致遠和胡曼黎離婚。
胡曼黎婚姻的失敗是源于“過度付出陷阱”:她將婚姻視為“單人馬拉松”,卻忘了婚姻的本質(zhì)是“雙人舞”。十多年來,她為家庭傾盡所有,丁致遠卻將她的付出視為空氣,理所當然地享受,毫無愧疚地索取。胡曼黎把自己活成婚姻的獨木舟,滿載著丈夫的學術理想、兒子的錦繡前程。這種一味的單向付出,只讓自己成了婚姻中的孤島。
健康的婚姻,需以平等為基石。夫妻雙方應是并肩作戰(zhàn)的隊友,而非一方單方面負重前行。夫妻二人應該像兩棵并肩生長的樹:根系相連,共享養(yǎng)分;枝葉相觸,共抵風雨。若一方將另一方當作寄生藤,終將兩敗俱傷。
最好的婚姻,是讓彼此成為“更好的自己”,而非成為對方的傭人。唯有先活成一座山,方能遇見另一座山;唯有先愛自己如星河,方能照亮彼此的宇宙。
《蠻好的人生》中,邱麗蘇和唐玲二人在選擇伴侶時,只考慮能否利用對方。
邱麗蘇一生都在算計中度過,專門搶別人的丈夫。前兩次盤算成功,讓她擁有財富和地位。于是她又將手伸向胡曼黎的丈夫丁致遠。之后,她和丁致遠撕破臉皮互相詆毀指責,感情消失殆盡。邱麗蘇的企業(yè)即將倒閉,債權人找上門,她被嚇到差點流產(chǎn),孩子雖然保住了,但丁致遠卻決定離開。邱麗蘇公司背負巨額債務,風光不再,女兒一出生就面臨被父親厭惡、拋棄。邱麗蘇曾引以為傲的婚姻,也只剩一片狼藉。
唐玲的婚姻也是一場精心計算的交易。她嫁給陳放,不是因為愛情,而是因為他是藍洋保險的高管,能給她提供資源。兩人聯(lián)手陷害胡曼黎??僧敄|窗事發(fā),陳放第一時間甩鍋給唐玲,導致她淪為行業(yè)笑柄,兩人的婚姻瞬間崩盤。一切以利益結(jié)合的婚姻,只會是“大難臨頭各自飛”。這場“塑料婚姻”的崩塌,不過也就是一夜之間。
看似可以短期得利,實際上是長期反噬。邱麗蘇曾短暫獲得財富與地位,唐玲一度借勢打壓對手,但她們最終都為算計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前者失去健康、家庭與尊嚴,后者淪為行業(yè)笑柄。
建立在功利紐帶上的婚姻如沙上筑塔,看似高聳,實則一觸即潰。邱麗蘇與唐玲將婚姻視為跳板,卻忘了人性經(jīng)不起算計。當利益耗盡,曾經(jīng)的盟友會瞬間反目成仇,因為功利婚姻的基石從來不是愛,而是赤裸的利用。
功利婚姻的陷阱,在于它用“捷徑”誘惑人心,讓人在追逐中迷失自我。它許你一時繁華,贈你一場幻夢,卻留你滿身傷痕。
胡曼黎的十年付出如燭火般燃燒殆盡,丁致遠卻視她的犧牲為“庸俗”;邱麗蘇為財富搶奪他人丈夫,卻在落魄時被丁致遠決然拋棄;唐玲借勢打壓對手,卻在東窗事發(fā)時被陳放棄如敝屣。
從胡曼黎和丁致遠的“單向付出式”婚姻,再到邱麗蘇和唐玲的“利益至上”的婚姻觀,這些不健康的婚姻,最終都走向了崩盤。前者讓我們明白單向的犧牲換不來真心,后者讓我們看到以利益為鏈接的兩個人注定走不到最后。二者皆證明:婚姻若失了平等與真心,終將淪為吞噬靈魂的荒原。
《蠻好的人生》以胡曼黎與薛曉舟的關系為切口,為觀眾呈現(xiàn)了一種超越婚姻關系的深度聯(lián)結(jié)。盡管劇中兩人因為年齡差距并未結(jié)婚,但他們的相處模式卻暗合了親密關系中最為珍貴的內(nèi)核——以尊重為基石,以成長為紐帶。真正的連接,不在于形式,而在于靈魂的共振。
在劇中,胡曼黎與薛曉舟的合作堪稱尊重的典范:薛曉舟性格直率、不善言辭,甚至因過于務實而顯得不解風情,但胡曼黎并沒有看輕他。相反,她欣賞他的踏實與真誠,接納他木訥背后的責任感;而薛曉舟也欣賞胡曼黎的果敢與野心。兩人從未因性格差異而互相指責,而是以差異為橋梁,在互補中深化信任。
共同成長也是健康親密關系中的重要元素。當胡曼黎陷入事業(yè)低谷時,薛曉舟沒有居高臨下地拯救她,而是與她并肩分析問題、制定策略;當薛曉舟因原生家庭的陰影而自我懷疑時,胡曼黎也沒有說教式地鼓勵,而是用行動陪伴在他身邊,幫他渡過難關。
這份以尊重為底色的聯(lián)結(jié),讓胡曼黎與薛曉舟在差異中尋得共鳴,在碰撞中學會包容;這份以成長為旋律的羈絆,讓他們在困境中攜手前行,在迷茫中相互照亮。他們用行動告訴我們,親密關系的真諦不在于外在的契合,而在于內(nèi)心的契合;不在于形式的圓滿,而在于靈魂的相擁。
健康的親密關系,應是舒婷在《致橡樹》中吟誦的“根,緊握在地下;葉,相觸在云里”。胡曼黎與薛曉舟的相處之道,正印證了羅曼·羅蘭的箴言:“在婚姻中,每個人都應該貢獻出自身的光,去照亮對方的陰影?!彼麄円宰鹬貫榛?、以成長為鏈,在每日的相處中深化信任,在風雨中并肩前行,互相治愈。
愿所有在婚姻迷途中跋涉的人,都能如胡曼黎般破繭重生。先把自己活成獨立的峰巒,方能遇見共生的溪流;先愛自己如星河浩瀚,方能照亮彼此的宇宙。畢竟,最好的婚姻從不是避風港,而是兩株并生的銀杏,在四季的輪回中催發(fā)彼此的年輪。
編輯|張辰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