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醫(yī)學認為,高脂血癥(俗稱“血脂高”)是影響人體健康的重要慢性病之一。該病已經成為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中風、代謝綜合征及脂肪肝的高危因素??刂蒲梢酝ㄟ^調整飲食、運動及藥物干預等來實現,而中醫(yī)是基于整體觀、辨證論治的原則對血脂進行調整,值得進一步探討。
西醫(yī)把血液中脂質過多叫作高脂血癥。中醫(yī)雖沒有“高脂血癥”的疾病名稱,高脂血癥多屬于中醫(yī)學“痰濁內蘊”“脈痹”“胸痹”“眩暈”“中風”等范疇。高脂血癥的病機復雜,中醫(yī)以脾胃運化失司、肝氣郁滯、腎精不足、痰濁、瘀血互結等因素為主要病機。
第一,脾氣為生化之源,主管水谷運化,脾失健運則水濕內停,痰濁阻滯。中醫(yī)文獻有“脾為生痰之源”的說法,認為脾虛是形成痰濁的根本原因。日常飲食不節(jié),好厚味肥甘、肥肉甜膩,使脾胃運化功能過于勞累,水濕痰濁日久,滯阻血脈,發(fā)生“痰阻脈絡,瘀血內?!?,從而導致血脂異常。脾虛而運化失常是血脂異常的根基。
第二,情志不暢也對高血脂的發(fā)生發(fā)展有著重大影響。肝主疏泄,可調達氣機,情志不暢、抑郁焦慮則肝氣郁滯。肝氣郁滯則氣機不暢、氣血阻滯,傷及脾胃運化功能,致脾胃運化水濕之功減退,痰瘀互結加重。肝氣犯脾形成“肝郁脾虛、痰瘀互結”的病機,也是高血脂發(fā)生發(fā)展的機制之一。
第三,腎藏精,腎精充盈則代謝正常,氣血旺盛。腎精耗損則攝納失權,體內代謝失常,痰濁瘀血內生加重。腎虛多見于中老年人,腎氣不足,臟腑功能失健,代謝功能降低,進一步加重痰濁內生、血瘀阻滯,使病情加重。
綜上所述,高脂血癥的發(fā)病機制為脾運失司,生痰成濕,肝郁氣滯,腎虛代謝紊亂,痰瘀互結,阻遏經脈,導致血漿脂質升高。
因此,中醫(yī)對高脂血癥強調辨證治療,以調補脾胃、疏肝理氣、補腎填精、化痰祛瘀為法,從而達到整體調理、恢復臟腑功能、改善臟腑氣血運行障礙、使痰濕瘀血消散、降脂、防治并發(fā)癥的目的。
中醫(yī)治療高脂血癥強調“辨證施治”“標本兼治”,需根據患者的體質、癥狀及血脂類型進行綜合分析后制訂個體化治療方案。常見的辯證類型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脾虛痰濕型" 多見于體形肥胖者,伴有頭重如裹、四肢困重、胸悶納呆、噯氣泛酸、大便黏滯不爽、倦怠乏力、舌質淡胖、舌苔厚膩、脈象滑或濡。治則健脾化痰,祛濕降脂,增強脾胃運化功能,促進脂質代謝。代表方為二陳湯合平胃散加減,必要時可加入薏苡仁、荷葉、茯苓等利濕化痰之品,強化健脾祛濕功效。
肝郁氣滯型" 癥見情緒明顯波動,如易怒、抑郁、善太息。常見脅肋脹痛、咽中異物感、胸悶不適、睡眠不安,女性患者可能伴有月經不調。舌淡紅或紅,苔薄,脈弦。治則疏肝理氣,解郁調脂,調暢氣機,促進血脂代謝平衡。代表方為柴胡疏肝散加減,可配合郁金、香附、佛手等理氣解郁藥以加強療效。
痰瘀互結型" "癥見頭暈目眩,胸悶刺痛或灼熱感,心悸失眠,神疲乏力,舌質暗紫或有瘀點、瘀斑,苔膩,脈澀或弦滑。此型多見于長期血脂異常,已有動脈粥樣硬化或冠心病傾向者。治則化痰祛瘀,通絡降脂,促進血液循環(huán),改善脂質在血管內的沉積。代表方為通竅活血湯合瓜蔞薤白酒湯加減,并可酌情加丹參、赤芍、三七等活血化瘀藥物。
腎虛精虧型" "多見于中老年患者,表現為腰膝酸軟、耳鳴健忘、神疲乏力、畏寒肢冷、頭暈目眩、夜尿頻多、舌淡、苔薄、脈沉細無力。此型多與先天不足、久病體虛有關。治則滋補肝腎,調和陰陽,增強體質,改善代謝功能。代表方為六味地黃丸或右歸丸,視陰陽偏盛酌情加減熟地、枸杞、杜仲、山萸肉等。
在此強調一點,中醫(yī)藥治療高脂血癥并非單純追求降低血脂的指標,而是從調和臟腑、平衡治則等調一身之氣機,使血脂水平處在穩(wěn)定狀態(tài)和預防相關并發(fā)癥。而且中藥調脂是個漫長的過程,長期服用并配合日常習慣的改善才有效。
山楂" "味酸、甘,性微溫,善于消食化積、活血化瘀,為調脂常用藥。山楂含有黃酮類、三萜類等活性成分,可抑制膽固醇的吸收,促進膽汁排泄。
澤瀉" "味甘、淡,性寒,可利水滲濕、泄熱降脂。其有效成分具有調節(jié)脂質代謝、降血脂的作用。
決明子" "味甘、苦咸,性微寒,有清肝明目、潤腸通便的功效,可用于肝陽上亢、便秘所致的血脂異常。
何首烏" "具有補肝腎、益精血、降血脂等作用,研究表明其提取物能顯著降低膽固醇及甘油三酯。
丹參" "具有活血化瘀、安神的作用,可改善微循環(huán),調節(jié)血脂。
這些藥物應在中醫(yī)師指導下選用,根據具體證型配伍使用,切忌濫用。
飲食調理" 忌食肥膩厚味、油炸食品,減少動物脂肪及精制糖的攝入,增加粗糧、蔬菜、水果、豆類及深海魚的攝入??蛇m當食用燕麥、黑芝麻、核桃等益氣養(yǎng)血、化痰降脂之品。
起居有常,規(guī)律作息" 每晚保證7~8小時良好睡眠,不要熬夜。熬夜會導致肝陰被損耗,肝失疏泄,肝主生發(fā),肝的代謝功能失常,以及脾陽受損而脾失健運,體內代謝紊亂,加重脂質異常。良好的作息有助于維護人體的生物鐘,使血脂代謝平衡。
情志調適" "中醫(yī)認為情緒對肝臟功能影響極大。長期焦慮、壓抑或抑郁可導致肝氣郁結,影響氣血運行和脂質代謝。應保持心情舒暢,學會疏導壓力和調節(jié)情緒,比如通過冥想、音樂療法、適當社交和休閑活動,疏肝解郁,促進氣機暢通,從而有助于調節(jié)血脂。
適量運動" "選適宜個人體質的運動,可選擇溫和的有氧運動如打太極拳、練八段錦、步行、游泳等,可消解體內痰濁,幫助脂質代謝,提升心肺功能和氣血流通,同時可幫助控制體重,預防肥胖引起的高脂血癥,建議每周3~5次,每次30分鐘至1小時。
定期體檢" 高脂血癥人群需定期監(jiān)測血脂指標,動態(tài)評估干預效果,做到早預防、早發(fā)現、早干預。
高脂血癥屬慢性代謝性疾病,治療需長期堅持。中醫(yī)藥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醫(yī)學,尤其在調脂方面有獨到之處。通過對疾病個體辨證,從整體上調整,中醫(yī)藥與生活方式管理相結合能給高脂血癥患者帶來更個體化的調養(yǎng)方式。
當然,高脂血癥的防治采取中西醫(yī)結合的方式,有助于中醫(yī)辨證施治與現代檢驗相結合,能有助于有效維護血脂穩(wěn)定及身體健康。
編輯|龍軻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