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長安的荔枝》近日上映,影片改編自馬伯庸同名小說,講述了唐代小吏李善德挑戰(zhàn)不可能,千里送荔枝的故事?!耙或T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短短一句詩,背后是五千里的長途跋涉和無數(shù)人的心酸血淚。那么,這“荔枝”究竟好吃與否?《今日影評》特派“荔枝品鑒使”宋方金,從成熟度、新鮮度和口感度三方面帶您第一時間全面測評電影《長安的荔枝》。
成熟度:渾然天成,“包熟”之作
電影改編自馬伯庸的熱門IP,有網(wǎng)友評價說:“電影保留了原著精髓的同時緊張又刺激?!?/p>
對此,宋方金認為,影片主題立意成熟,敘事手法純熟,選材渾然天成。大鵬導演抓住了“一人一事立主腦”的創(chuàng)作精髓:一人一事即一個人因為荔枝這一件事展開全部故事;“立主腦”則是主角李善德接受了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必須去完成它,就算最終失敗,也要知道自己會倒在距離終點多遠的地方。
除此之外,大鵬通過三個層次塑造李善德:從責任(想當好官,接到任務)到使命(完成任務),再到擔當(為生靈涂炭、百姓苦難進言)。李善德這個小人物完成了精神成長,故事里有笑點、有淚點、有個人命運、也有家國情懷。
而在視聽語言上,相對于大鵬導演前作(《煎餅俠》《保你平安》《熱烈》),本片的視聽語言達到很高成熟度。其中,最顯著的是畫面風格的強烈對比:長安呈現(xiàn)“闊大卻陰郁”的景象,而嶺南則充滿“野性又奔放”的氣息,這種視聽語言的對比運用得非常到位。
在具體調度上,無論是李善德“騎著馬狂奔在山路上、在水中、在船上”,都處理得精準有力?!坝绕涫抢钌频氯チ哭k事被人‘踢皮球’,辦事大廳前邊的廣場上,恰好就‘有人在踢皮球’的設計簡直是一個絕妙的諷刺。”宋方金說。
馬伯庸提供了一個好故事,大鵬導演則貢獻了“好的陣容”和“好的視聽語言”,兩者結合,就制作成了一顆非常好吃的“長安的荔枝”。
新鮮度:選材新鮮,觀眾共鳴強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闭劺笾Φ墓旁娫~很多,但是以荔枝為敘事核心的影視作品實屬罕見。馬伯庸借“荔枝極難保鮮”的核心難點,構成了推動情節(jié)跌宕起伏的動力。這就像電影《滿江紅》最后的行動目標是“取出奸臣腦海里的一首詩”一樣新鮮。
而導演大鵬則將古代困境巧妙地嫁接當代共鳴:官場“踢皮球”、上司“畫大餅”、市井“房產(chǎn)中介”,令觀眾瞬間代入。當李善德在長安為荔枝疲于奔命,銀幕前的我們仿佛在目睹《重生之我在長安送荔枝》。馬伯庸的奇巧構思與大鵬的落地處理,讓千年往事迸發(fā)出強烈的當下性。
口感度:甜中帶酸,百感交集
影片以輕喜劇基調開場,隨著任務漸重,觀眾與主角同呼吸、共命運,最終釀成甜中帶酸的復雜滋味。
導演大鵬巧妙地用人物關系和權力斗爭(楊國忠vs魚朝恩)來展現(xiàn)人物的命運。當荔枝呈于貴妃面前,魚朝恩一句“又有新禮物送來”打斷了荔枝的命運,也給觀眾帶來了更深感嘆。權力博弈借一顆荔枝收束,小人物的心酸在歷史洪流中無聲激蕩。當影片結尾那盤“人命關天的荔枝”在眾多精致食物中漸漸隱去,不禁令人心酸。
宋方金感嘆道:“在今天吃荔枝如此便利的當下,看當年一個小人物悲欣交集的運荔枝故事,對我們今天的生活、人生會有更深的感悟。所謂‘長安的荔枝’是昨天的荔枝,也是今天的荔枝,會給我們明天的生活帶來一些更好的啟示。”
電影落幕,那份甜中帶酸的滋味卻久久不散。它讓我們品出,今日唾手可得的尋常,曾是古人用血淚丈量的奇跡。這或許就是《長安的荔枝》留給觀眾最深的回甘。來源:今日影評公眾號Mtal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