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人生如戲,戲如人生”。從表演人類學(xué)的角度看,每個人都按照其身份、職業(yè)所決定的社會、家庭角色進行著相應(yīng)的“表演”。而大多數(shù)人終其一生,作為“主角”所參與的最重要“演出”,當(dāng)數(shù)其在人生禮儀如成年禮、婚禮、葬禮中所完成的。這些傳統(tǒng)儀俗,是個體在生命重要節(jié)點所經(jīng)歷的具有象征意味的儀式活動。比如成年禮:經(jīng)此儀式,個體從稚童步入成人,進入人生的一個新階段。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成人禮儀在當(dāng)今都市已難以見到,但在少數(shù)民族民間尚有留存。如永寧納西族、普米族男女在滿十三歲時要舉行“穿褲子”“穿裙子”儀式;布朗族姑娘十五六歲時,要用紅毛樹枝在鍋片上燒取黑煙灰,和男子互相染牙齒,標(biāo)志著已到婚齡;涼山彝族少年在十五到十九歲時要脫下童裙,舉行換裙儀式;基諾族施行“捕捉”的方式(對受禮者突然捕捉)來進行成年禮。這些活動不僅具有莊重的儀式感,而且富有生動的戲劇性,既可以看作是成人禮的戲劇化呈現(xiàn),也可以看作是民間儀式戲的遺存。其中,瑤族成人禮“度戒”無疑是最具代表性的。
瑤族主要分布于中國的廣東、廣西、湖南、貴州、云南等地,在越南、老撾、緬甸、泰國等國家亦有分布。相關(guān)資料表明,度戒一般指的是瑤族男子在15至20歲(另有說法是16到22歲)成年時所舉行的儀式。歷史上由于瑤族族群的頻繁遷徙,地域、語言的不同,故瑤族各支系對度戒的稱呼、活動過程亦有差別,有的稱為“過法”,有的稱為“受戒”。過去,由于度戒一直是瑤族族群內(nèi)部的一項秘密活動,外族人很難見到,因此對它的描述始終帶有一種神秘色彩。
筆者第一次聽聞“度戒”,來自多年前在《云南民族文化》課程教學(xué)時,一位瑤族女生對家鄉(xiāng)文化的介紹。其所呈現(xiàn)出的戲劇特點,吸引筆者想一探究竟。但因瑤族村寨地處偏遠高山,且度戒沒有固定的舉行時間,再加新冠疫情的長期持續(xù),所以這個愿望一直未能實現(xiàn)。2025年1月初,筆者終于有機會走進云南的一個古老瑤族村寨渭基村,在得知將有村戶進行度戒的消息后,又于1月20日赴該村進行了四天考察,從而對度戒這一活動有了較全面的了解。
一、渭基村度戒活動紀(jì)實
渭基村位于云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富寧縣,是一個隸屬于洞波鄉(xiāng)里那村委會的自然村。村寨建于高山之上,距離鄉(xiāng)政府13公里。據(jù)說,此地原為漢族居住,但后來漢人因無法忍受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及野獸的侵襲而離開?,幾寮s在四百年前自廣西遷徙至此,最終扎根下來生活至今。該村現(xiàn)有173戶人家約774人,皆是瑤族。
此次考察,得到渭基村熊躍清老師的熱忱幫助。他認為,度戒是瑤族人沿襲道教“授靠”教義所形成的社會風(fēng)俗和道德規(guī)范,它是瑤族為子孫所采取的“教之以道、行之以德”的重要傳統(tǒng)儀式;“度”即投師授道,皈依道、經(jīng)、師;“戒”即傳承瑤族宗教戒律(道德規(guī)范),教誨年輕人向往人生善果;度戒俗稱“過法”,即傳承瑤族宗教正法,修成正果,用正法救人,度眾生向道。男子只有經(jīng)過度戒才能獲得法名、取得宗教認可而被視為盤王子孫,得到本族的認可和尊重,享有參加社會活動的權(quán)利;才可以繼承本族教義,通過學(xué)道而取得傳道度人的法師資格。
渭基村瑤族的度戒儀式的隆重程度不亞于紅白喜事,具有嚴(yán)格的程序和步驟,繁雜冗長,需三天三夜才能完成。以下筆者根據(jù)考察見聞,對其過程做一個扼要介紹。
(一)拜師學(xué)道
每一個瑤族未成年男童或青少年男子,在度戒之前須拜認五位師父。這五位師父按照資歷、級別及在儀式中的司職、專長,被稱作大師父、二師父(引教師父)、三師父(保舉師父)、四師父(甘露師父)、五師父(同壇保見師父)。五位師父皆是在自身度戒以后,又經(jīng)多年學(xué)習(xí)教法、得到認可而具備法師資格的。拜師之后,作為儀式主持者的大師父,要去自己當(dāng)年度戒時的五位師父家持香跪拜并請其給予指導(dǎo)和幫助;另外四位師父則只需按照被認作的師父排位,到自己度戒時所對應(yīng)的某位師父家拜謝、請教相關(guān)儀軌即可。
度戒男童拜師后,就要離開家庭,到大師父家居住五至七天以跟隨師父誦經(jīng)學(xué)道,此期間不能出門,不能見天見太陽(如需出門須戴上草帽低頭行走),不能殺生(如踩螞蟻);飲食不能吃肉吃油,只能吃少量米飯和姜;洗臉洗腳皆由師父為其完成。這段投師生活,不僅使男童與師父建立感情,也為后面的度戒做好準(zhǔn)備。
(二)設(shè)道場,建法壇
度戒的道場設(shè)于主家(男童家)堂屋中。度戒前夜,男童已跟隨師父回到自己家中,獨自待在堂屋隔壁房間的床上,或躺或坐。除了五位師父,他的父母、兄弟姐妹等任何人都不能進入該房間與其相見,更重要的是從回到家開始,他便不能再說一句話,一切行動都須聽從師父的要求和安排。
度戒當(dāng)天清晨,主家的所有親戚代表便從本村、外村各地趕來為招待賓客的筵席幫忙,熱鬧非凡。而五位師父及其徒弟們則開始忙碌地布置正堂:先在堂屋神龕上方貼上各色相間的方形彩紙,以及寫有“九廟案”“宗師案”“降化門”“左天門”“右天門”“糾察司”“都判司”等文字的草紙條。正堂布置完畢后,于堂屋兩側(cè)懸掛起三清、三元、四帥、李天師、張?zhí)鞄?、功曹、西皇公、西皇母、青龍、黃龍等畫像。然后在堂屋神龕正前方制作法壇。法壇的制作講究而復(fù)雜,大致以鐵架為框,以竹條搭建,以各色彩紙逐層裱糊四面,再將各種現(xiàn)場剪裁、繪畫、書寫的道符、圖案、文字粘貼其上,并用紙花、橘子等物加以裝飾,最后于法壇內(nèi)外為神靈、祖先供奉上香燭、酒、犧牲等貢品。
(三)動鼓開壇
當(dāng)天上午,待道場、法壇準(zhǔn)備好后,師父們便引度戒男童進入道場,讓其面對法壇,端坐于席上,用一床棉被將其緊緊裹住。師父、徒弟一行人敲鑼打鼓圍著男童唱念經(jīng)文,內(nèi)容為恭請諸神下凡,見證此童將要度戒成人。之后,男童回房間。午飯后,師父們亦離開主家。
(四)請師入香位,開壇念經(jīng)
首先需要說明的是:度戒有“道科(文度)”和“師科(武度)”之分,雖然二者在度戒程序和內(nèi)容上有所不同(師科度戒弟子沒有誦經(jīng)的專場),但度戒弟子的五位師父則既有“道家”的,也有“師家”的。如果度戒弟子選擇的是“師科(武度)”,則由“道科”師徒在道場迎接“師科”師徒的到來。筆者所看的這場度戒屬于“師科(武度)”。
下午時分,隨著鞭炮、鑼鼓聲的傳來,“師科”師徒一行來至院中,主家眾人已肅立恭迎,并有瑤族歌手歌唱歡迎。師徒來至主家門前,列隊站好,便推開關(guān)閉的大門,屋內(nèi)的“道科”師徒則來門口相迎。雙方互相行禮、敬酒后來到法壇前,進行祭拜神靈、卜卦等活動,一切如儀。
(五)法事表演
晚飯后,在主家的堂屋即道場內(nèi),“道家”和“師家”的師徒們開始輪流表演法事舞蹈?!暗兰摇睅熗奖硌莸挠谐單?、天師寶劍文舞、大鼓文舞、銅檫銅鉞文舞、步虛文舞、行朝文舞等舞蹈;“師家”師徒表演的有上元文舞、中元文舞、下元文舞等舞蹈。舞蹈表演不僅是為了娛神,也是表達對主家之子即將度戒成人的慶賀。演出精彩紛呈,觀眾擠滿四周,至凌晨方結(jié)束。
(六)跳云臺
法事表演結(jié)束后,師父及其徒弟們并不休息,而是繼續(xù)在道場為弟子們傳授度戒的經(jīng)文與相關(guān)儀軌。凌晨5時許,大師父將度戒弟子從房間帶到法壇前,為其換上祖輩度戒時曾穿的法衣、戴上面具,然后一起來到村旁的田地里。田地里已用四根木樁搭好了一個高臺,稱為“云臺”,上置一張小方桌,云臺邊搭有一木梯。首先由二師父帶度戒弟子攀上高臺,拜五方(東、南、西、北、中央),接著由大師父念經(jīng),然后請諸神靈見證度戒弟子受戒。其余師徒幾人已在云臺下張開事先準(zhǔn)備好的棉被等候度戒弟子由上翻滾下來。一切準(zhǔn)備就緒后,度戒弟子在方桌中央蹲下,全身蜷曲,十指交叉,緊抱雙膝,踞起腳分六步倒退至方桌邊緣,然后后仰倒翻下來,落在棉被中。大師父急忙上前檢查,確認度戒弟子的十指依然緊扣,雙手依然抱膝,鼻孔也沒有流血,則證明他已度戒成功。
二、度戒儀式活動中的戲劇呈現(xiàn)
作為瑤族社會生活中最大的一項宗教活動,度戒不僅為我們展現(xiàn)了一場隆重的成年禮儀式,也讓我們看到了一場度戒弟子“投胎轉(zhuǎn)世”“由凡入道”的戲劇化過程?!皟x式戲劇”這一觀念的提出,絕非學(xué)者牽強附會、生搬硬套而來,而是觀眾從民間儀式活動所給予的感同身受和情感交織中自然形成的意識與認同。
通過度戒我們可以看到:儀式越隆重,戲劇性就越強。因為儀式活動都有一個明確的目的,這個目的越重要,就意味著儀式的參與者要克服更多的困難、付出更多的努力一況且,這一目的并非總能達到。度戒也是如此,不是每個弟子都能成功。
由于瑤族對族群發(fā)展的重視及對后代培養(yǎng)手段的嚴(yán)格,因此度戒從誕生之初就被賦予了重要的意義和目的:瑤族認為,度戒是男人一生最大的關(guān)口,只有度戒者才能被視為盤王宗族子孫,才能繼承本宗族教義學(xué)道,才能取得傳道度人的法師資格;同時,度戒也是得道晉升的階梯,經(jīng)過度戒獲得法名,才能加入盤王族籍,樹立本宗族香火成家立業(yè),得到本宗族的認可和尊重,否則就被視為孤寡人氏。故度戒對于瑤族家庭來說,絕不是一個“走過場”的活動,而是寄托著家人的極大期望和情感。這可從下面兩點予以認識:
1.度戒的花銷是巨大的。財力方面—各種法事材料、物品的購買,豬、雞、鴨、酒等食物的籌備,都需要主家經(jīng)過很長一段時間的積攢方能實現(xiàn)。這也是度戒分為不同級別的原因:級別越高,活動時間越長,程序越繁雜,所需資金也越大;級別低的,往往是經(jīng)濟困難或喪失勞動力家庭的選擇。人力方面一一度戒的舉行,離不開主家宗親的鼎力相助,因為度戒弟子不僅是父母的孩子,也是宗族的一分子??梢哉f,度戒對瑤族而言,比過年還要隆重、熱鬧。
2.度戒事關(guān)師承。參加度戒的男孩之所以年齡不一,不僅因為主家籌集資金需要一定年月,而且主要看孩子的心智是否成熟,能否達到度戒的條件。由于不同孩子在性情、性格上的不同,并非越早度戒越好。歷史上不乏曾有孩子因無法忍受離家投師的生活而哭鬧放棄的,也有孩子因頑劣難馴而遲至二十多歲才度戒的。師父一旦收徒,就終身為弟子師,度戒若失敗,對其聲譽有很大的損害,因此師父對弟子的培訓(xùn)是極為嚴(yán)格的。度戒前夜,當(dāng)師父指導(dǎo)弟子排練“跳云臺”時,筆者看到師父嚴(yán)肅的神情、語氣都與平日和藹的樣子判若兩人。他町著孩子說的最多的一句話便是:“記住,你只有這一次機會!”“跳云臺”是度戒最后也是最關(guān)鍵的步驟,決定著成敗。根據(jù)傳統(tǒng),此時孩子的父母不能在場觀看,只能在家急切地等待消息。過去,由于度戒極為嚴(yán)格,失敗的例子有很多,如孩子從云臺翻下落入棉被后,因緊張、害怕而放開雙手雙腳仰面朝天,或是流鼻血,這都意味著度戒失敗。出現(xiàn)這種情況,師父認為是丟臉、不光彩的事,便令徒弟收拾法具不辭而別。而父母得知后則哭得死去活來,傷心萬分。
因此,度戒其實自始至終貫穿著一個核心“行動線”,即作為“主角”的弟子和師父,要通過自身的努力而達到度戒的最終成功:弟子從“住師家”的準(zhǔn)備階段,到正式進入道場的這一過程中所忍受的“茹素”“禁言”“閉關(guān)”等戒律之苦,既能磨練其心性,也能使其體會度戒的神圣,明白其對自己人生角色轉(zhuǎn)變的意義;師父們在此階段對弟子的耐心教導(dǎo)、無微不至的照料,為活動忙碌操勞、熬更守夜的辛苦,則是瑤族文化得以代代傳承、薪火相繼的寫照。
作為民間民俗儀式活動的創(chuàng)造者和參與者,飽經(jīng)滄桑、歷經(jīng)艱難困苦的耕耘者,他們可能不知“戲劇”為何物,也可能至今沒有走進劇場欣賞過一出戲劇演出,但在他們質(zhì)樸而鮮活的儀式活動中,早已有了戲劇的融入。在整個度戒活動中,不僅有歌有舞,有人與神靈的對話溝通,亦有充滿故事情節(jié)的扮演活動。
當(dāng)?shù)茏訌摹霸婆_”落入棉被、經(jīng)大師父確認度戒成功后,他會用一枚代表“三清”“三元”的木制圖章從弟子的脊背蓋至手背,意為弟子經(jīng)神靈見證,“投胎轉(zhuǎn)世”成功。此時弟子方可松開蜷縮的身體,但仍須端坐于鋪有稻草和藤圈的地上,不能看天,不能四顧。而操勞一夜的師父們則圍坐在云臺旁的桌前開始吃菜喝酒。不久,大師父過來,將少量米飯一口口喂給弟子,象征著弟子“重獲新生”后,師父就是他的再生父母。不久,鼓聲響起,從主家人群中走出一位“婦人”(由四師父“甘露師父”扮演),身穿瑤族女子服裝,手持一把鐮刀,背著一個繡花背包,內(nèi)有一個用衣服包成的“嬰兒”,“嬰兒”頭戴瑤族兒童小帽?!皨D人”身后跟著肩扛藍布傘的“丈夫”(由徒弟扮演)?!胺驄D”二人在鼓聲伴奏下來到云臺繞著轉(zhuǎn)三圈,每到一根木樁前,婦人就用鐮刀砍一下,“丈夫”則學(xué)著嬰兒的哭聲“哇哇”叫。轉(zhuǎn)完云臺后,“丈夫”撐開傘,二人開始誦經(jīng)一這表明夫婦已經(jīng)擁有了“得道轉(zhuǎn)世”的孩子,感謝上天的同時,希望孩子留在人間,不會經(jīng)“云臺”而重返天界。之后,一位身穿棕衣、頭戴木制面具、酷似古代武士的人(由五師父“同壇保見師父”扮演)登場。他手持弓箭,腰挎一筒竹箭,隨著鼓聲圍著度戒弟子跳躍,然后朝天空放一箭,隨即便倒地打抖,待有人給他一口酒喝,他才起來接著跳,然后再放一箭,再倒地打抖。待放完三支箭后,他的表演結(jié)束,鼓聲亦停息一—這應(yīng)是表現(xiàn)\"功曹”向天界神靈報告主家孩子已“得度”的喜悅。
隨后,度戒弟子方從地上站起,跟隨五位師父及其徒弟一行人圍著云臺轉(zhuǎn)五圈后,便返回家中。
縱觀整個度戒活動,除了有故事情節(jié)的場景,類似戲劇演出的元素還有很多。例如師父們的法器,就有大鼓、銅鈑、銅鑲、銅鑼、羅衣、朝簡(令簡)、三尊印(三清寶?。?、天師寶劍、祖師法杖、金鐘玉罄等。這些法器在道場上都有重要的作用,如鳴法鼓三十六通,具有招兵遣將、鎮(zhèn)壓一切惡鬼邪神的法力;銅鈑銅鑲既是天公地母孕育宇宙萬物之器,又是元始天尊左右神將華玄帝、華玄青的化身,具有解除冤孽、超度亡靈、普度眾生、消災(zāi)解難的法力;天師寶劍具有護法護身、絕殺天地鬼卒的法力。而師父們所誦經(jīng)書則涉及《道德經(jīng)》《玉皇經(jīng)》《九品經(jīng)》《三十六尊經(jīng)》《盤古玉皇消災(zāi)經(jīng)》《太上老君常清靜經(jīng)》《太上拔亡度世經(jīng)》《元始生天得道經(jīng)》《太乙救苦護身經(jīng)》等三十多部。經(jīng)文的誦念,不僅豐富了儀式演出中的語言容量,而且凸顯了儀式的文化功能。至于儀式中所用的歌唱、舞蹈、道具、面具、服裝等元素,都使道場這一“舞臺”更加絢麗,從而更具戲劇性。
正因度戒具有集宗教、祭祀、歌舞、教育、戲劇等元素于一身的的特點,使它具有了多重功能與獨特魅力。它隨瑤族祖先自遠古代代相傳而來,至今依然盛行于瑤族民間,成為瑤族文化的一個重要標(biāo)志。它的永恒,有著儀式與戲劇相結(jié)合的因素,二者之于度戒的流傳,可謂功不可沒。
(作者單位:上海戲劇學(xué)院)
責(zé)任編輯 岳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