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元的魅力究竟從何而來?讓它們能夠跨越時光和文化背景,深深吸引到一代代的讀者。除了外表帥/美、聰明、強大這些較為顯而易見的原因外,還有哪些因素呢?
作為“美強慘”的典型代表,《進擊的巨人》里那位身高1.6米的兵長利威爾,慘得十分突出,與慘搭配的,是無可破解的孤獨。不知父親是誰,年幼時母親在他面前去世,教給自己一身本事的舅舅不打招呼就離開,加入調(diào)查兵團后的整個歷程就是不斷目睹隊友在面前慘死……當他在巨木林間順次飛過被女巨人屠殺的利威爾班四位年輕成員的尸體,當他獨自坐在陰暗角落,聽主角三人組展望未來,想到自己也曾擁有但最終失去的兩位好友,那形單影只的樣子讓人心都碎了。
另一個特別讓人心疼的是《名偵探柯南》里的灰原哀——看,連名字都自帶哀傷。父母雙亡、聰慧異常的少女哀,神秘縮小藥物的研制者,自己也不得不吞下藥物才得以逃脫組織。照說最能理解她、體會她處境的,應(yīng)當是與她同病相憐的柯南,兩人也的確配合默契,但眾所周知,“新蘭”才是官配。
在“美強慘”這個賽道上被作者尤其下狠手的,還有我們國漫的兩位代表人物,《魔道祖師》里的魏無羨和《天官賜?!防锏闹x憐:前者被眾仙家圍剿得只剩孤魂一縷,后者被所拯救的蒼生萬劍穿心。
二次元中遍體鱗傷的孤獨身影不勝枚舉,他們往往具有超高人氣。制造孤獨的常用手法是塑造孤兒——二次元人物的孤兒率之高高出天際,《約定的夢幻島》之類干脆就發(fā)生在孤兒院里。身為孤兒的少年,赤手空拳,無依無靠。他們經(jīng)歷了痛苦,也正因如此,他們對痛苦更敏感,更能與他人共情:那是兵長的“喂,小鬼們”,是蜘蛛俠的“能力越大,責任越大”,是謝憐的“身在無間,心在桃園”……他們受委屈,被錯待,卻始終在黑暗中舉一點光火。當他們內(nèi)心深處渴望友誼與陪伴時,我們希望自己是站在他們身邊的那一個。
盡管喜愛天賦異稟的強者,但現(xiàn)實生活中,大多只是一點點笨拙、一點點膽小、過著平凡生活、時常手忙腳亂的普通人而已。
沒問題,二次元里多的是這樣的人物。
宮崎駿就很善于塑造這樣的平凡少女:住在鄉(xiāng)間、媽媽生病住院的小姐妹小月和小梅,和父母搬家途中誤入神廟的小學生千尋,在帽子店里天天做帽子的蘇菲……但她們,在沒有絲毫預(yù)感的情況下,就遭遇了不同尋常的生物,經(jīng)歷了難以想象的冒險:無論是貪吃的父母變成豬,還是自己被施了魔法忽老忽少,又或是雨中車站,背著妹妹撐傘等車,身旁出現(xiàn)龍貓……哪怕第二天早晨醒來,一切歸于原樣,仿佛一切從未發(fā)生。
打工人小豬妖,在千鈞一發(fā)之際對唐僧師徒四人喊出“別過來,這里有陷阱”;本以為只是和外公外婆在鄉(xiāng)下度過短暫假期的巴黎小兄妹,在德軍炮火下救下寵物小豬,當猶太同桌必須佩戴小星星時,妹妹柯萊特剪了一堆小星星給全班同學戴;“膽小鬼”小丑魚馬林,與熱心卻健忘的藍唐王魚多莉為伴,跟隨澳洲洋流不遠萬里,救回兒子尼莫;直到妻子艾麗去世都未能完成去“仙境瀑布”探險夢想的老爺爺卡爾,終于用五顏六色的氣球吊起小房子,向遠方飛去……
再平凡瑣碎的人生,也會有奇跡吧?再普通的我們,也會有勇氣爆棚的閃光一瞬吧?
成長本身就是冒險,別忘了《工作細胞BLACK》里的那句話:“想要自暴自棄的時候,想想身體里還有億萬個細胞只為你而活哦!”
班級里出場就能帶來笑聲的“開心果”,無論學生還是老師,都注定大受歡迎——漫長艱辛堪比西天取經(jīng)的求學路,縱然少不了勤懇挑擔的沙僧,但似乎也少不了插科打諢的八戒呢。
“沒頭腦與不高興”的組合概括得實在精妙!所謂“沒頭腦”,是一種“蠢萌”和神經(jīng)大條,仿佛天下就沒有什么大不了的。正因為有“不高興”就有“沒頭腦”,有i就有e,有冰柱子就有小太陽,我們才得以欣慰地看到:有藍忘機就有魏無羨(《魔道祖師》),有佐助就有鳴人(《火影忍者》),有奇豺就有小杰(《全職獵人》),有敖丙就有哪吒(《魔童降世》),有阿斯特里克斯就有奧貝里克斯(《高盧英雄傳》)……二者不僅是絕佳搭檔,在很多情況下,后者還承擔起溫暖前者冰封心靈之功效。
當團隊中的“開心果”不止一位甚至較多時,這樣的團隊就會呈現(xiàn)出非同一般的活力和喜劇效果。比如,經(jīng)典的《丁丁歷險記》——我常想,丁丁怎么有這么大的吸引搞笑隊友的本事呢?一喝酒就滿嘴噴俚語的阿道克船長,主打一個雞同鴨講的教授,一唱歌窗玻璃都能碎的女高音歌唱家,仿佛嫌這一切還不夠亂似的,還得加上一對蠢事翻倍的杜邦雙胞胎兄弟……傻傻的又如何,問題可總能高效解決呢。
對常年置身四壁之間的少年人來說,敢于打破規(guī)則與傳統(tǒng)的人物,其吸引力之大,難以估量。
我們中國的神話故事中,一向不缺乏這樣的魅力人物,二次元作品當然不會放棄對其進行發(fā)揮的機會。首屈一指當然是悟空,他在任何二次元作品中都是不屈服的好漢。經(jīng)典動畫《大鬧天宮》中悟空矯健苗條的身影還猶在眼前,他又以毛里毛氣的形象完成了《大圣歸來》——被壓五行山下500年的悟空法力盡失,一心只想回花果山養(yǎng)老,卻在啰唆孩子江流兒的激勵下,掙脫封印,喚醒金箍棒,英雄再出場!《黑神話:悟空》則更進一步,花果山石猴“天命人”就是玩家自己,抱著尋找根器、復(fù)活悟空的目的一路斬妖除魔,但最終,悟空并不會歸來,旅途的目的是天命人成為悟空——你會有悟空的一切,唯獨沒有頭頂那圈緊箍,從此不再受天庭的束縛。如此,救贖了悟空,也成就了自己。
當我們被這些人物吸引,有多少是因為他們完成了我們的“敢想不敢做”?驅(qū)使頑皮的并非惡意,而是好奇心與探索精神。幸好二次元的存在告訴我們:沒有冒險和闖禍,便永遠無法真正學到責任與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