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原牧,本名吳凱旋,曾用筆名吳晨星等,湖北天門人,中國詩歌學會會員,中國鄉(xiāng)土詩人協(xié)會會員。1986年開始寫詩并于同年在《湖北日報》發(fā)表處女作《一月的呼喚》。迄今已在《詩潮》《詩林》《長江文藝》《芳草》《當代作家》等國內(nèi)數(shù)十家報刊發(fā)表詩作數(shù)百首,出版詩集《生命是一種深刻與抒情》,部分詩作獲獎,并入選《中國詩萃》等全國性選本。
月夜
河流幸福地躺在群山的懷抱
像一個疲倦已極的溫柔的女人
低吟。兩岸的樹,高的、矮的
在微風中,以片片葉子
和腳邊的花草,娓娓輕訴
不遠處誰家的小屋
正默默回味著往事前塵
古老的月亮,慈母般
溫情凝視著大地上
她的孩子們,枕著唧唧蟲鳴
漸次沉入夢鄉(xiāng)
一條飽經(jīng)風霜的漁船
舟楫輕蕩,搖籃般
讓辛勞終日的主人
睡得更香
那個透明的夜晚
那時我們還小,不知道
為什么村莊像一個巨大的蟻穴
清貧而忙碌。白天策馬江南
也跑不到活路的終點
直到悲憫的明月高懸
沒心沒肺的我們
在瘦削的田埂上,跑著,笑著
母親和姐姐,還泡在濁水污泥的宿命里
用手中翠綠的秧苗
頑強地安插著寒微的生活
默默無言,像兩株會移動的野草
又像兩棵單薄的樹
一只驚飛的鳥驀地滑過天空
那翅膀是透明的。我們的視線
被白光牽引,卻驚奇地發(fā)現(xiàn)勞作的親人
凌亂的頭發(fā)是透明的
額際的汗珠是透明的
弓形的身子是透明的
四十年前的夜晚
宛如一塊酸澀的水晶
老家的土灶
老家的土灶,實在太土了
像荊釵布裙的母親
從不計較食物的粗劣與雜亂無章
那些破紙片、爛草,還有
枯枝、敗葉,竟能變成
灶門口烤火的安恬
和香噴噴的童年。后來
我們長大了,去了遠方
土灶,化身為最貼心的姐妹
每每用跳動的火焰撫慰
蒼老母親的思念
溫暖,細膩,樸素
這些年,我們浪跡
風霜雨雪,卻一事無成
當我們還不知道母親臥床多日的時候
土灶已經(jīng)早早替我們
給她燒茶做飯
陪伴,照顧
成為比我們孝順的孩子
無題
流星,劃破這個夜晚的樹林
獨坐南窗
螢火蟲敲打著
消瘦的夜晚
往事游刃般
穿越紅燭的光芒
默默無言,深深淺淺地
激蕩隱痛
生命飽含淚水
猶疑的手指翻開拜倫
一些遠涉重洋的詩句
拍了拍我的肩膀
我謙卑地抬起頭來
竟看見一位跛腿的勛爵
正在亂石與荊棘中,走遠
鑼
在鄉(xiāng)下,我喜歡看
手藝人有板有眼地敲鑼
我喜歡鑼嗓門大
驚天地,泣鬼神
仿佛傳說中的英雄
威風凜凜,一呼百應(yīng)
長大了,我意識到臉譜的
重要,但鑼天生沒有
善變的表情,哪怕面對
激動人心的場景,也只會
抑揚頓挫地渲染
人間的悲喜,像我隱忍的父親
后來我也成了一名鑼手,才明白
鑼,其實很苦。陽光是干凈的
而鑼常常在路上,滿面塵灰
世間遼闊,卻永遠無法擺脫暴躁的鼓
震怒的低吼,像一位苦命的妻子
只能在一次次重擊下,哭訴
長一聲,短一聲
是那么無助
對一株麥穗的思考
陽光下,是怎樣活潑裊娜的
瀟灑。微彎的身子
柔軟而結(jié)實,和五月的風
親密無間地攀談
顆顆飽滿的籽粒
是金黃色的語言
無數(shù)根個性鮮明的麥芒
袒露,季節(jié)成熟的思想
陽光下,讀一株麥穗
就是品味誠實、大地和母親
品味平原上默默勞作的人們
那一朵朵熱浪中漂浮的草帽
向藍天綻放的
人類生生不息的含義
即使粉骨碎身
也要證明潔白
源自土地黑色的本真
藍色的雨
天地之間的精靈
為你而藍
這種色彩,讓人
想起湖的眼睛
和眼睛的湖
浪漫的雨
江南四月走出的盈盈碧玉
姍姍著原野
纖柔的心情
在愛的屋檐下
讀雨。我知道
這一切,均與你關(guān)聯(li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