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式濃縮咖啡espresso,講究的是一口悶。
在南歐,時不??匆妭€風風火火的漢子,搶進咖啡館:“Espresso !”然后手不停腳不停等著,柜臺里遞出一小杯來,漢子翻腕仰脖,“墩兒”一聲喝下去了,付了賬,奪門就走。
這么喝,也是有道理的。濃縮咖啡這玩意,如果放久了,越放越澀,香味流失,很難喝。
做法正確的濃縮咖啡,表面常有一層油脂,意大利語所謂 crema,就是用來護著這點熱,但也護不了多久。趕熱一口悶完,熱勁能消許多苦味,香味還濃郁。喝完就大步流星,趕行程去了。
好多事,都是這樣子:等不得,一口的事。
馮驥才先生寫老天津的酒鬼,進門喝山芋干釀的糙酒,也是這般格局:一口悶,滿天星。圖個爽快自在。
想想老年間,澡堂、飯館、傳達室,端上來請您稍等的那些熱濃茶,茶葉不算好,但熱乎。一碗熱茶,好像就能抵消點劣茶的質(zhì)地,能讓人覺出“對方可是專門燒熱了水,誠心想要招待你呢”之感。
有熱的解苦,也有冷的解苦。
啤酒冰透,開瓶,迎著泡沫一口下去,先是覺得冰涼到發(fā)疼,再便是爽快清冽之感??辔妒巧院蟛庞X出來的,但那時候已經(jīng)無所謂了。
如果一杯啤酒放一會兒,泡沫全消,接近室溫,就只是一杯苦水了。要喝也行,就沒什么意思了。
我以前在上海時,吃過一個河南飯館,有個菜叫熱鍋蛋。很好奇,點了。須臾,師傅端上來一個小鍋,上面高高浮起一層,如雪花,如云層。師傅催說快吃,吃??粗伬锘圯p薄,質(zhì)感有趣。師傅說,這是鍋燒熱了,蛋清打上去,受熱膨脹所致?,F(xiàn)在想起來,似乎跟做舒芙蕾、歐姆蛋的道理差不多:蛋白打發(fā),加熱,烘焙??傊?,有這么一層浮凸的感覺。如果不急著吃,那大概就冷了,癟了,沒趣了吧。
這么一想,大多數(shù)大火大熱的東西,似乎都經(jīng)不住久放。
從重慶的牛油鍋底撈出來的酥肉或毛肚,該趁熱吃。燙得嘴里擱不下東西,也得趕緊,這樣才有個脆勁兒。不然,酥肉冷了,毛肚老了,牛油底也冷凝了,遠看像蠟燭的淚。
這其實涉及熱食和冷食的差異。眾所周知,比如自助餐廳里的冷食,都要做好了能放很久的才行,所以賣相往往好看。真好吃的東西,不求賣相好不好,就是那一下子的味道。
大多數(shù)東西,好吃的時候有其時機,轉(zhuǎn)瞬即逝。為了點吃東西之外的心思,盤旋著,磨煩著,等候著,很容易就錯過了。
時機到來時,不管吃相好看不好看、高雅不高雅,趕緊湊著那個時間點吃,才能獲得最大的快樂吧?
(心香一瓣摘自《一個人吃飯,也要好好吃》中華書局圖 / 鹿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