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袁以手術(shù)刀般的筆觸,剖開高校女性的精神困境。《可能的生活》中三篇小說如三枚棱鏡,將理想與現(xiàn)實的碰撞折射得纖毫畢現(xiàn),那些被精心粉飾的“可能生活”,終究在生存暗礁上撞得粉碎。
身為女性,我向來對女性寫作尤為關(guān)注,而阿袁老師的《可能的生活》,讀后更是令人震撼不已。此書收錄《鏡花》《煙花》《浮花》三篇小說,書中主人公鄢麗、周邶風、朱箔所追尋的虛幻“可能生活”,實則是難以企及的愿景。這些“不可能”的生活憧憬,卻不斷侵入現(xiàn)實,讓她們在情感與理想、美好愿景與殘酷現(xiàn)實的夾縫中苦苦掙扎,最終如鏡花水月般消散,在無人問津的殘詞中,凝結(jié)為歲月風干的遺憾。
我與阿袁老師作品的緣分,始于《鄭袖的梨園》。那時在朋友處翻閱《小說月報》,瞬間便被其吸引,那種迫不及待想要一口氣讀完的勁頭,至今仍記憶猶新。自那以后,我開始頻繁光顧街角的郵政報刊亭購買《小說月報》,每期到手,總是先查看目錄,只為第一時間品讀阿袁老師的文章。阿袁老師擅長在高校生態(tài)的顯微鏡下,觀察人性幽微處的光與影。那些帶著書卷氣的人物對白,那些如工筆畫般細膩的心理描摹,將知識分子的清高與無奈、理想與妥協(xié),勾勒得入木三分。
她堪稱《小說月報》的??停T多佳作皆在此刊登。
前不久,在閱讀群里看到趙瑜老師推薦《可能的生活》。趙老師依舊以“阿袁兄”相稱,保持著他一貫客觀冷靜的書評風格,甚至還給每篇文章打了分。趙老師擅長各類評論,其電影、電視劇、書本評論以及對社會大事件的見解都十分犀利客觀,常被報刊雜志采用。他的推薦,讓我決定一探究竟。
無獨有偶,河南文藝出版社“紅藍黃綠女編輯”視頻號中,兩位女編輯用幽默詼諧的方式解讀阿袁老師。當日主題是《出門帶本書,它可能影響你的運命》,她們分享了阿袁老師因書結(jié)緣北大高材生先生的故事,展現(xiàn)出阿袁老師接地氣的另一面。通過視頻,我得知阿袁老師是南昌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也難怪她的作品都與高校相關(guān)。那天她們推薦的是散文集《如果愛,如果不愛》,評論區(qū)里一句“昨天回武漢的高鐵上,我讀的正是阿袁的作品《可能的生活》”,更是勾起了我的好奇心,愈發(fā)堅定了閱讀此書的決心。
而后,遠在美國的二湘老師邀請阿袁老師視頻對話,談?wù)摰囊琅f是《可能的生活》。二湘老師問及是否有同事或朋友因書中人物對號入座前來理論,阿袁老師給出否定的答案。這般高明的寫作藝術(shù),人物似近實遠,看似寫身邊人,卻又巧妙地避開了現(xiàn)實的糾葛。我知道二湘老師涵蓋的是她的《師母》《魚腸劍》《子在川上》《蘇黎紅小姐》《與顧小姐的一次午餐》等作品,那諸多高校知識分子的生活、情感、學術(shù)等方面的經(jīng)歷與困惑,善終如始地彌漫著阿袁老師一貫的這種似近實遠的寫作風格。這場對話,更是將《可能的生活》推到了我的眼前,讓人不得不深入閱讀。
終于,我拿到了《可能的生活》。封面上,那張優(yōu)雅精致、帶著好奇的女性臉龐,卻以涂鴉的方式呈現(xiàn)出一道白光當中過、半邊藍藍半邊黃的分裂模樣,仿佛預示著書中人物的分裂與無奈。我立刻急不可耐閱讀。
《可能的生活》收錄三篇小說?!剁R花》開篇大量描寫蘇邶燕,又名費爾明娜,當讀者以為她是主角時,筆鋒突轉(zhuǎn),講述鄢麗的故事。鄢麗向往蘇邶燕的幸福,虛構(gòu)出完美生活,直到“我”親眼目睹她獨自在電影院,鄢麗荒蕪的內(nèi)心世界才暴露無遺。
《煙花》的女主周邶風,為戰(zhàn)勝孤獨,精心設(shè)局融入虞老師生活,用各種禮物和美食拉近關(guān)系。然而,當她的目的被虞老師識破,精心搭建的優(yōu)渥生活轟然倒塌。最后她死后幾天才被鄰居發(fā)現(xiàn),死因成謎。
《浮花》講述女博士蘇、師母、未來的建筑家小魚等女性,折射她們“自立自強不依附”,才可以“厚命”的價值觀,才可以得到“更好的生活”的理念。但是朱箔卻格格不入,她為追求“更好的生活”,放棄道德尊嚴,最終在巴黎陷入困境,狼狽收場,美夢破碎。
這部作品的震撼之處源自阿袁老師對知識女性精神困局的精準捕捉。鄢麗用虛構(gòu)情人修補婚姻裂痕,周邶風以物質(zhì)饋贈填補情感黑洞,朱箔借學術(shù)跳板追逐階層跨越。這些精心構(gòu)筑的“可能的生活”,最終撞上暗礁,不知所措。
這部作品的震撼之處還體現(xiàn)在阿袁老師對知識女性生存的詩學表達。她攤開知識女性的隱秘褶皺,觸碰知識女性的生存暗礁。當鄢麗在電影院獨自咀嚼虛幻的甜蜜,當周邶風將良品鋪子的巴旦果說成“多到吃不完”時,當訪問學者朱箔在巴黎街頭被現(xiàn)實擊得倉皇失措時,高校女性精致生活的糖衣化為烏有,苦核顯露無遺。
這部作品的震撼之處還濃縮在對故事結(jié)尾意味悠長的處理。
《鏡花》中:
我突然明白過來,或許從來就沒有沈的。那個《文章寫作方法》的報告,那個溫泉旅館的藍灰色浴袍,那個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的耳語,都只是鄢麗的綺念而已!綺念而已!
我一時悲從中來。
鄢麗還在那兒說著,眼波流轉(zhuǎn),面若桃花,戲臺上的小旦一樣。
結(jié)尾流轉(zhuǎn),讓人頓悟。
《煙花》中:
可周邶風怎么會亂吃蘑菇呢?
一個大學老師,也不是沒有常識的婦孺。
“如果她老公在家就好了,他是食品專業(yè)的,肯定能認出毒蘑菇?!庇欣蠋熣f。
結(jié)尾凄慘,令人悲憫。
《浮花》中:
朱箔才知道,在巴黎租大學公寓房是要提前申請的,還要準備齊全各種材料以及擔保人的材料,還要有一個漫長的材料審核期。朱箔想馬上入住,那是異想天開了。
要不,這幾天你待我這兒?蘇遲疑地說。
可幾天后呢?幾天后住哪兒?
朱箔突然想號啕大哭。
結(jié)尾狼狽,好夢難圓。
阿袁老師通過悲劇故事,闡釋生活的真諦:“過好現(xiàn)實中不可能的生活”才是“可能的生活”的內(nèi)核。
在這個充斥著虛幻濾鏡、碎片化閱讀的時代,《可能的生活》如同一劑清醒藥,讓我們直面生活的嶙峋真相。無論是在理想與現(xiàn)實間徘徊的知識女性,還是渴望洞察人性幽微的讀者,都能在阿袁老師冷峻又細膩的文字中震顫與共鳴。因此,這本書非常值得一讀再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