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shù)人之所以認為閱讀無用,是因為閱讀量少,獲取的知識過于碎片化,進而在輸出時常常要“搜腸刮肚”。而當閱讀積累到一定數(shù)量之后,我們的知識儲備會更加豐富,詞匯量也會更大,在輸出時就很容易做到信手拈來。
艷蕓是公司剛?cè)肼毜男聠T工,她之前在上海的一家圖書館從事圖書選品工作,因為一直以來就酷愛閱讀,再加之工作給她提供的便利條件,她的閱讀量極為豐富,但從事撰稿人的工作還是第一次。
正是大量的閱讀,為她奠定了深厚的文字功底。在第一次審閱她的稿件時,我有點不敢相信這是新人第一次寫出來的東西,因為無論是從言語字句、行文邏輯,還是可讀性來說,都做得十分出色。這種人在撰稿行業(yè)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因為要想培養(yǎng)出優(yōu)秀的撰稿人是一件極其重要卻又十分艱難的事。
艷蕓的出色表現(xiàn)不僅令我感到驚喜,也得到了其他員工的稱贊。通常一個毫無撰稿經(jīng)驗的新員工入職時,要想完成一個項目,至少需要長達幾個月的打磨,每一章的內(nèi)容都需要反復(fù)修改,直至達到標準為止。而艷蕓則省略了很多修改的過程,寫出來的稿件基本上都是一次到位,效率也很高,在審閱時也沒有什么問題,上手很快。
當閱讀達到一定數(shù)量之后,除了知識的積累,我們的思維能力、談吐等各方面也會得到質(zhì)的飛躍和提升。不過,這一切都基于我們閱讀的書是有價值的好書,且閱讀的過程離不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