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世界的樣子就是我家的樣子,往大處說,就是村莊、田野和山河的樣子。漸漸地,眼中的世界越來越大,大到無邊無際、無窮無盡,然后想象跟了進來,既有現(xiàn)實的世界,也有虛構的世界。世界愈加迷人,卻也愈加光滑,時常脫手而去,留下一地碎屑。
認識我的人會問:你怎么如此安靜、沉默?我回答:我想聽到世界更多的聲音,更遠的聲音,更隱秘的聲音。我做到了嗎?難說。我從小便相信夜空里的星星會說話,可是至今沒有聽到。而且,你不說話,別人也會誤解,這種誤解讓我感到自己的靜默也會是嘈雜的。風吹草動,聲聲細語都好聽,這是撫慰;有時卻連兩只螞蟻說悄悄話都忍受不了,那是因為心中的世界失衡了。
是的,心中也有一個世界,可大可小,與外部可平行亦可交叉,有時包容萬物,有時封閉如頑石…看到心中有世界,我知道自己長大了。
信世界,也信內心,我因此有過一段極美好的時光。然而后來,世界的變幻莫測,人心的不可捉摸,使我彷徨、惶惑、失落、衰弱。我開始追光,喜歡明艷的色彩,唱大江東去,與錦衣夜行的人同行,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夢想做一只天鳥,御風而去,歸來時卻仍是一只小雀。曾經的掙扎輾轉,談不上大起大落,因而也談不上與世界握手言和。世界待我如初見,我待世界如故交。
萬物在世界里運行自如,我頓頓挫挫卻也一路向前一多了一些自嘲,不做乘法,做減法,逐漸學會了不動聲色;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愛自己多一些,對別人不偏執(zhí)、無所奢求,得到溫暖是幸運,獲得成果是為了更好地沉淀…
世界對誰都一視同仁。天地澄明,山水溫潤,萬般皆美好。倘若不得不披一身盔甲,心也要保持柔軟,遇到希望可發(fā)芽,邂逅友善可開花。如此,世界就不是在萎縮,而是在不斷地容納變化。大浪淘沙,沙靜止而大浪仍運動不休。當我無聲無息時,更應傾聽世界的奏鳴、萬物的合唱。
不再輕易給世界下定義,也不愿再做誰的比例尺。眼晴里有一個世界,內心里有一個世界,看到美好,得到安寧,這樣就滿足了吧。想深入世界探到一點奧妙,就再默默地奮進一些。努力地活著,不讓世界拋下自己,嘗試能跟他人感同身受,在悲歡離合間認識更多真實。心放在世界的天平上,稱量出人生的意義。不呼風,不喚雨,在困厄哀愁面前深呼吸。水波不興,但靜水流深。
好奇的人,多問問世界;快樂的人,多體恤體恤世界;深情的人,懂得跟世界保持什么樣的距離剛剛好;不幸的人,不妨相信世界是平的,“猶如一塊飛毯,憂傷就會有始有終”。世界有可能還是方的、圓的,但能做到隨心賦形的人,不會很多吧?
我相信世界仍是立體的,多側面,多曲折,多內涵,高低不平,胖瘦迥異,長短相生…如此,我便不是紙片人,大風刮來時能夠抱住大樹,大雨落下時懂得進屋避水,即使絕望、破碎,也有一顆立體皺褶的心可以進去躲避、療傷、復活。
世界是世界應該有的樣子。學世界做應該有的自己,這就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