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最美的六月,也許只是為了一個關于青春的承諾,于是,花開正盛滿眼喜色,又一期的《青年文摘》如約而至。
雜志出刊正好高考剛過,相信看過雜志的本屆考生,會從中獲益匪淺,畢竟《青年文摘》為我們寫作提供了鮮活的素材。而今天,我想跟大家聊的是,當我們擁有了《青年文摘》提供的素材后,如何有效運用,切實提升考場寫作水平。
下面,就讓我們以2021 年的全國甲卷高考作文題為例進行剖析,為后來人提供借鑒。
中國共產(chǎn)黨走過百年歷程。在黨團結(jié)帶領人民進行的偉大斗爭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已經(jīng)深深融入我們的血脈和靈魂。我們過的節(jié)日如“五四”“七一”“八一”“十一”,我們唱的歌曲如《義勇軍進行曲》《沒有共產(chǎn)黨就沒有新中國》,我們讀的作品如《為人民服務》《沁園春·雪》《荷花淀》《紅巖》,我們景仰的革命烈士如李大釗、夏明翰、方志敏、楊靖宇,我們學習的榜樣如雷鋒、焦裕祿、錢學森、黃大年,等等,都給予我們精神的滋養(yǎng)和激勵。我們心中有陽光,我們腳下有力量。我們的未來將融匯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我們處在一個大有可為的時代……
請結(jié)合材料,以“可為與有為”為主題,寫一篇文章。
在考場上面對這樣一道作文題,我們首先要做的是準確審題,立意切題。
而就這類題而言,審題技巧有兩個:通讀試題,整體把握;圈畫梳理關鍵詞,明確重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可為的時代、中國共產(chǎn)黨、人民、革命烈士、有為的成果等。
完成審題立意后,大家接下來必須思考的是——題目是否能點明或暗示主題;開篇是否能言簡意賅地破題;結(jié)構(gòu)是否清晰、有層次;主題是否有啟發(fā)性、有新意。
本期,我從辯證統(tǒng)一的角度立意,結(jié)合《青年文摘》的當期素材,來展示一下構(gòu)思、寫作的過程,希望能夠給大家以借鑒。
第一步,思路提綱,讓文章形成閉環(huán)。我的思路分為三個層級:時代不可為,吾輩亦有為;時代大可為,吾輩更有為;以無為之心,行有為之事。第二步,構(gòu)思開篇,讓文章先聲奪人。第三步,構(gòu)思過渡,讓文章緊湊自然。第四步,構(gòu)思題目,讓文章切題醒目。
可為可不為 慎為方有為
可為是條件,有為是結(jié)果。這中間還有選擇與道。
關于選擇
時代發(fā)展, 社會進步, 生逢其時, 大有可為。但是,我看到了時代青年的不同選擇:……(請從雜志中找例子,嘗試補充完整,如《85 后“燒雞”店老板,走上北大講臺》)
我不想譴責可為而不為者。一個進步的社會一定是包容而多元的社會,決不能以我之所謂有為責他人之必為。況且,無為雖無裨益于世,亦無禍害于民,總好過胡作非為,任意妄為。這就涉及到我要說的有為之道。
關于道
乘可為之時,盡心而為,是否都稱得上有為呢?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國也,盡心焉耳矣。河內(nèi)兇,則移其民于河東,移其粟于河內(nèi);河東兇亦然。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梁惠王自以為治理國家十分用心了,為什么不僅不能被稱譽為有為明君,反而毫無政績呢?竊以為,治國不以其道,則國不治;為事不以其道,則事無成。
我們希冀祖國強大,不可空有一腔報國情?!ㄕ垙碾s志中找例子,嘗試補充完整,如《中國首位跑酷世界冠軍,不怕硬碰硬》)
這是一個大有可為的時代,你,準備好了嗎?
六月,微風,考試,離別……一切,剛剛好。如果你能運用好雜志中的事例,辯證思考,作文一定會立意深刻、脫穎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