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干旱席卷森林,樹木紛紛枯死,科學家們一直在尋找它們生存背后的秘密。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的研究人員在云南元江干熱河谷,對一場2019年的極端干旱進行了“樹木生存大調查”,終于揭開了兩大關鍵生存法則:
生存法則一:常青是硬道理。落葉樹看似聰明——干旱時脫光葉子減少水分流失,但研究發(fā)現(xiàn)這反而是劣勢!它們抵抗內部輸水管道破裂的能力較弱,極端干旱下更容易“渴死”。常綠樹種雖然全年維持葉片消耗水分,但其內在抗旱“體質”更強,在極端干旱中存活率顯著更高。
生存法則二:樹高就是優(yōu)勢。長得高的樹,根系往往扎得更深。當表層土壤干透時,這些深根成了“救命稻草”,能汲取地下深處的水分。研究證實,植株越高大,干旱中的死亡風險越低,高大樹木在干旱中展現(xiàn)了更強的生存韌性。
通常認為物種豐富多樣的森林更能抵抗災害。但在植被本就稀疏的地方,樹木間搶奪水分養(yǎng)分的“戰(zhàn)爭”不激烈,因此多樣性帶來的“團隊抗災”優(yōu)勢并不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