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活在南京城的老城區(qū),住在正兒八經(jīng)的老小區(qū)里。老小區(qū)不像新小區(qū)周邊設(shè)置有現(xiàn)代嶄新的公共區(qū)域,環(huán)境也顯得有些不如人意。老小區(qū)周邊是一排排陳年老舊的老式店鋪,超市、熟食鋪、炒貨店、肉菜攤、五金店、水產(chǎn)鋪、私家飯店……一片灰蒙蒙的老舊格調(diào)。
我上班通勤時間長,下班后沒有多余的時間去菜場挑選食材。自從線上平臺開啟了買菜功能,我便習(xí)慣提前在線選購好菜品,待到第二天下班到提貨點取貨。小區(qū)的提貨點設(shè)在一排老式店鋪中的炒貨店,這是我第一次走進這家炒貨店。
炒貨店里有各式各樣的炒貨以及膨化干貨,或被放置在久經(jīng)摩擦的厚塑料袋里,或堆積在劃痕累累的玻璃器皿里,但都按品種分類擺放,整齊有序,讓人一目了然。
我一踏進店門,一位四五十歲的婦人就笑著迎接我。我迎上前說:“老板,取線上平臺買的菜。”婦人笑著說道:“好嘞好嘞,手機尾號多少呀?”她一邊說著一邊拿起清單準(zhǔn)備尋找?!??!蔽一貜?fù)道。
婦人一邊劃拉著清單,一邊仔細尋找,很快找到了我買的菜。隨即她在貨架上拽了一只塑料袋,開始裝我買的菜。
“西葫蘆、土豆、南瓜,還有一份手抓餅。好嘞!齊了,您拿好哈。”我順手接過來,說了聲“謝謝”準(zhǔn)備離開。還沒走出炒貨店,婦人看見我手里還拿著幾個快遞,又從貨架上拽了只塑料袋說:“來,我給你把這些快遞裝在袋子里,這樣好拎些。”我連忙向老板道謝。老板眉眼彎彎地對我說:“呵呵,不客氣,順手的事。”恍惚間,我感覺眼前的炒貨店老板并不是與我第一次打交道的人,更像是一個相處了很久的老朋友。
這次之后,我還是會時不時地去炒貨店取我買的菜,而我再沒有報出我的手機尾號。老板遠遠看到我,就能精準(zhǔn)定位我買的菜,麻利地揀選到塑料袋里,再笑瞇瞇地遞給我。一套流程下來,我甚至都沒有說一個字,就完成了取菜。
有時,我加班回來得晚了,走到炒貨店門口,老板會從店里將早就撿拾好的菜拎出來遞給我。即使很多時候我只是買了些大蒜、生姜之類零碎的小東西,只有兩三塊錢的購貨額。店鋪里橘黃色的燈光一如我第一次進來時那般明亮,和老板迎面而來的款款笑意一樣從未改變。小小的炒貨店流動著熟悉的溫情,輕柔撫慰著我的緊繃和疲憊。
之后,我加了老板的微信,并時常瀏覽她的微信朋友圈。她每天6點起床,6點半給即將參加高考的兒子準(zhǔn)備早餐,7點將兒子送去學(xué)校。7點到8點之間就在南京城里各處打卡公園和古建筑,8點準(zhǔn)時開炒貨店門。往往我剛醒來,她已經(jīng)用腳步丈量了一個景點,不同于其他照片里熙熙攘攘的人群,她用手機拍攝的白鷺洲公園、莫愁湖公園、秦淮河風(fēng)光線靜謐溫婉,流動著自然的力量,仿佛她給我的感覺一樣。
后來,我在老板的微信朋友圈讀取到了一個暖心的故事:以前一位老顧客,因為搬家距離遠,久未光顧她的炒貨店。某天那顧客甚是想念她家現(xiàn)炒的葵花瓜子,便在微信里買了四五斤,然后囑咐她一會兒把瓜子交給閃送的師傅。她聽罷瞬間不答應(yīng),絕不讓顧客多花不必要的錢。說著她便騎著自家的小電驢,載著瓜子,來到了12公里外的顧客家里。她還總結(jié)道:“只要顧客喜歡,再遠都是雙向奔赴?!比绱讼∷善匠5氖录?,讀來像是在寒冷的冬日感受到一縷暖陽,讓人心生溫暖。
至今我也沒有問過店老板叫什么名字、該怎么稱呼??蛇@已經(jīng)不再重要,她已然用她獨有的溫情在我的心里裝扮出一片繁茂人間,成為眼前這片老小區(qū)最鮮亮的名片。
編輯|龍軻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