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遠(yuǎn)赴南京參加培訓(xùn),我和妻子需要離家兩周,家中植物沒辦法照料。培訓(xùn)歸來后,只見家里滿目凄涼,踱步到陽臺,看到的更是一片枯敗景象,就連耐旱的仙人掌都干得像一只僵死的刺猬。我扶著窗臺蹲下身,本想將它們清理扔掉,卻瞥見花盆的縫隙里蜷著一團(tuán)茸綠,再蹲低一些,便能看見一片青苔綴著晨露,在角落的縫隙里肆意生長。
古城墻面、舊屋瓦上、老井壁、僻徑旁、溪水邊……越是人跡罕至被人遺忘的陰暗角落,越容易尋到青苔的蹤跡。它們仿佛天生就不在乎是否能被人看見,不需要沃土千里,不依仗陽光垂憐,只要有一滴夜露和幾粒塵土,便能生根發(fā)芽。它們從不因自己的弱小而放棄生命的綻放,一片片、一叢叢,悄無聲息地吐著綠,伸展著、變幻著,撐起滿眼綠意可人的青色,悄無聲息地裝扮著你我的生活。
青苔千姿百態(tài),各具芳華,有狀如羽毛的羽苔,有層層疊疊的葉苔,有的細(xì)長如蓬松的毛發(fā),有的像一叢叢小型松柏……青苔猶如一個微型的森林,在自己的世界里享受著生命的燦爛。
唐初王勃在《青苔賦》一文中寫道:“宜其背陽就陰,違喧處靜。不根不蒂,無華無影。恥桃李之暫芳,笑蘭桂之非永。故順時而不競,每乘幽而自整?!鼻嗵ΤD昵臒o聲息,擇地而棲,默默奉獻(xiàn)著自己的綠。它弱小、卑微、低矮、普通,生命力卻極其頑強(qiáng)。在幽暗潮濕的地方,它不聲不響地生長著,秉持著獨立個性,葳蕤而蓬勃,生機(jī)又盎然,活出了自己的風(fēng)采。
而以青苔自喻,托青苔言志者,也不乏其人。宋代江淹《青苔賦》一文中寫道:“遂能崎屈上生,班駁下布。異人貴其貞精,道士悅其回趣。咀松屑以高想,捧丹經(jīng)而永慕。若其在水,則鏡帶湖沼,錦匝池林,春塘秀色,陽鳥好音?!彼郧嗵ψ杂?,表達(dá)自己不被賞識的抑郁心情。唐初的楊炯在其《青苔賦》中則寫青苔謙讓溫和,達(dá)而不顯,窮而不沉,己能舒卷任浮云,不惜流光讓明月。雖寫青苔,實乃自喻。
自古以來,青苔都是一種生命宣言——無論境遇如何,都要活在當(dāng)下,活好每一分每一秒,專注自己,將荒蕪當(dāng)作沃土,把絕境視為樂園,在傷口處長出柔韌的生命。稻盛和夫在《活法》里寫道:人生就是一臺戲,我們每一個人都是自己的主人公。我們皆應(yīng)如青苔那般,于塵世舞臺上,精準(zhǔn)且篤定地演繹好屬于自己的角色。青苔從不張揚,以平淡之姿隱匿于時光角落,憑借著持久且堅韌的生命力,在歲月長河中靜靜扎根、蔓延。它無需陽光的偏愛,不苛求雨露的慷慨,即便置身于陰暗潮濕、環(huán)境惡劣之地,依然能以一種近乎倔強(qiáng)的姿態(tài),緩慢而堅定地生長。
人生恰似一場充滿未知的旅程,我們難免會遭遇艱難險阻,陷入困境泥沼。但只要我們擁有青苔般的生命力,秉持著平淡從容的心態(tài),不抱怨、不氣餒,在困境中默默積蓄力量,在磨難中不斷砥礪前行,那么,無論此刻的境遇多么艱難,困難都會如潮水般緩緩?fù)巳ァ?/p>
我捫心自問:我是主人公嗎?我是的!哪怕我是青苔,是別人生命里的配角,但我也是我自己人生的主人公,應(yīng)當(dāng)做我熱愛的事情,走我想走的人生道路。我的從教路上并非沒有遇到過煩惱,但這些都融釋在我淡然的笑容里。就像在無月無風(fēng)的暗夜,苔草也會詩意自在地舞蹈。不慕鴛鴦也不慕仙,不做大樹也不做百花,平凡的我就想做一叢青苔,活出那份屬于我自己的自信和風(fēng)骨、美麗和精彩!
編輯|張辰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