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延安召開。中共七大集中概括了黨在長期奮斗中形成的優(yōu)良作風,確立了毛澤東思想在全黨的指導地位。這次大會以“團結的大會、勝利的大會”載入史冊,為黨領導人民爭取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和新民主主義革命在全國的勝利,奠定了政治上、思想上、組織上的基礎。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的七大在黨的歷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義,標志著我們黨在政治上思想上組織上走向了成熟?!苯衲晔屈h的七大召開八十周年,重溫黨的七大的光輝歷史,具有歷史和現實意義。
“用毛澤東思想來武裝我們的黨員和革命的人民”
在思想上,黨的七大確立了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個偉大成果,七大對毛澤東思想的科學定義進行了完整的概括和系統(tǒng)的闡述,并把毛澤東思想寫入了黨章。
在七大上,劉少奇同志為確立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起了決定性作用、作出了歷史性貢獻。他在《關于修改黨章的報告》中對毛澤東思想產生的歷史條件、深刻的科學含義和形成過程,作了全面的闡述。劉少奇指出,百余年來,災難深重的中華民族與中國人民,為了自己的解放而流血斗爭,積有無數豐富的經驗,這些實際斗爭及其經驗,不可避免地要形成自己的偉大理論?!斑@個理論,就是毛澤東思想?!?/p>
劉少奇特別強調:“現在的重要任務,就是動員全黨來學習毛澤東思想,宣傳毛澤東思想,用毛澤東思想來武裝我們的黨員和革命人民,使毛澤東思想變?yōu)閷嶋H的不可抗御的力量?!逼叽笊?,很多毛澤東的同事、戰(zhàn)友,從與黨的歷史上“左”右傾機會主義錯誤路線的比較中,清楚地看到了毛澤東思想的正確性,毛澤東思想以“人心所向、大勢所趨”的歷史必然成為黨的指導思想,被鄭重地寫進七大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章程》。
“要穩(wěn)穩(wěn)地高高地舉起毛澤東同志的旗幟”
在組織上,黨的七大形成了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七大選舉產生了第七屆中央委員會。在隨后舉行的七屆一中全會上,選舉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任弼時5人為中央書記處書記。七大的召開,向世界、向中國人民宣告,中國共產黨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誕生了。
在七屆一中全會上,毛澤東當選為中央委員會主席、中央政治局主席、中央書記處主席。毛澤東作為黨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從黨的三大起就是中央局成員,參與中央日常工作。他成為黨中央領導集體的核心,始于1935年1月中央紅軍長征途中的遵義會議。鄧小平同志曾說,遵義會議以前,我們黨沒有形成一個成熟的黨中央,遵義會議以后,毛澤東就是黨的領導核心,從此逐步形成一個成熟的中央領導集體。
周恩來早在1929年紅四軍黨內的分歧問題上,就支持毛澤東的正確主張,主持起草了中央九月來信,讓毛澤東重返紅四軍領導崗位。遵義會議上,他旗幟鮮明地站在毛澤東一邊,并全力推舉毛澤東來領導紅軍的行動??箲?zhàn)時期他始終擁護毛澤東的領導并成為其得力助手。林伯渠是七大選舉出的政治局委員,他在開幕詞中說道:“毛澤東這個旗幟是使中國人民走向解放與進步道路的旗幟”,他號召同志們,“要穩(wěn)穩(wěn)地高高地舉起毛澤東同志的旗幟,積極地向前進步,向前發(fā)展”。
“在廣泛發(fā)展自我批評與黨內民主基礎上”的團結
在作風上,黨的七大系統(tǒng)地提出并闡述了黨的三大優(yōu)良作風,號召全黨同志保持和發(fā)揚三大優(yōu)良作風。黨的三大優(yōu)良作風當時是這樣表述的: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作風、和人民群眾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的作風、自我批評的作風。
關于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作風,毛澤東在七大《論聯合政府》的報告中指出:“必須使各級黨的領導骨干都懂得,理論和實踐這樣密切地相結合,是我們共產黨人區(qū)別于其他任何政黨的顯著標志之一?!备鶕珴蓶|的論述,理論聯系實際最根本的問題,即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真理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關于和人民群眾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的作風,毛澤東指出:“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一刻也不脫離群眾;一切從人民的利益出發(fā),而不是從個人或小集團的利益出發(fā);向人民負責和向黨的領導機關負責的一致性;這些就是我們的出發(fā)點?!泵珴蓶|結合建黨24年來的經驗,鄭重要求:“應該使每個同志明了,共產黨人的一切言論行動,必須以合乎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最大利益,為最廣大人民群眾所擁護為最高標準?!标P于自我批評的作風,毛澤東指出,有無認真的自我批評,是我們和其他政黨互相區(qū)別的顯著標志之一。他說:“房子是應該經常打掃的,不打掃就會積滿了灰塵;臉是應該經常洗的,不洗也就會灰塵滿面。我們同志的思想,我們黨的工作,也會沾染灰塵的,也應該打掃和洗滌?!?/p>
黨的三大優(yōu)良作風的提出,在七大上引起強烈共鳴,大家紛紛談體會、說心得。大會閉幕后新華社在發(fā)給全黨的通電中寫道,七大的團結是在“廣泛發(fā)展自我批評與黨內民主基礎上的團結”。后來,黨的三大優(yōu)良作風進一步規(guī)范表述為:理論聯系實際的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作風、批評和自我批評的作風。
使全黨“達到空前統(tǒng)一和團結”的正確路線
在政治上,黨的七大提出的“放手發(fā)動群眾,壯大人民力量,在我黨的領導下,打敗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國人民,建立一個新民主主義的中國”的政治路線,揭示了中國社會的發(fā)展規(guī)律和趨勢,為中國人民繼續(xù)革命指明了正確的方向。正如《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指出的:“黨的七大為建立新民主主義的新中國制定了正確路線方針政策,使全黨在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達到空前統(tǒng)一和團結”。
七大召開時,正是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即將取得最后勝利的前夕。中華民族面臨兩個前途、兩種命運抉擇的關鍵時刻,黨的七大政治路線的出臺,表明了中國共產黨歷史地擔當起了打敗日本侵略者和建設新中國的兩大緊迫而重大的時代任務。受七大政治路線的鼓舞,解放區(qū)戰(zhàn)場的廣大軍民掀起了對日反攻熱潮,在發(fā)動對日反攻作戰(zhàn)中,我軍加快了從游擊戰(zhàn)爭向正規(guī)戰(zhàn)爭轉變的步伐,形成了全局性的戰(zhàn)略轉變。毛澤東指出,中國人民將要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之下,在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的路線的領導之下,得到完全的勝利。事實正如毛澤東所言,抗戰(zhàn)后期,處在抗日最前沿的我黨領導的抗日力量與遠離抗日前線的國民黨主力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我黨領導的抗日力量,“成為配合同盟國作戰(zhàn),驅逐日本侵略者,解放中國人民的主要力量?!?/p>
(作者系江蘇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江蘇省人大工作理論研究會副會長)
責任編輯:張李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