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實施,法律的權(quán)威也在于實施。“法令行則國治,法令弛則國亂。”
—習近平《在慶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成立6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2014年9月5日)
【釋義】
法令得到執(zhí)行,國家就能夠安定;法令一旦廢弛,國家就會出現(xiàn)動亂。
【解讀】
這句話出自東漢王符《潛夫論·述赦》。原文為:“且夫國無常治,又無常亂,法令行則國治,法令弛則國亂;法無常行,亦無常弛,君敬法則法行,君慢法則法弛?!睎|漢明帝時,各地舉茂才,明帝召對,問巫縣有何異聞,茂才對曰有劇賊九人,刺史太守屢屢捉拿不果。明帝追問得知劇賊猖狂之處正是該茂才管轄之郡,大為震怒:“賊發(fā)部中而不能擒,然材何以為茂?”于是將該茂才杖捶數(shù)百,免其官并嚴厲責問刺史太守。十天之內(nèi),劇賊伏誅。王符在最后說道:“擒滅盜賊,在于明法,不在數(shù)赦。”消除盜賊,只能靠嚴明法令,不能靠屢屢大赦。
先秦時期,古人就意識到了法律的重要性?!皸壔矣诘馈钡挠涊d出自《韓非子·內(nèi)儲說上》,原文是:“殷之法,刑棄灰于街者。子貢以為重,問之仲尼。仲尼曰:‘知治之道也。夫棄灰于街必掩人,掩人,人必怒,怒則斗,斗必三族相殘也。此殘三族之道也,雖刑之可也。且夫重罰者,人之所惡也;而無棄灰,人之所易也。使人行之所易,而無離所惡,此治之道。’”商朝的法律規(guī)定,把灰倒在大路上的人要受刑罰。子貢認為這個處罰過重,向孔子請教這個問題??鬃诱f:“商人這是懂得法治的道理。倒灰在大路上一定會飛起來蒙蔽人的眼睛,蒙蔽人的眼睛,人們一定會發(fā)怒,發(fā)怒就會爭斗,爭斗一定會引起許多家族互相殘殺,這是一種引起許多家族相殘的做法,即使對當事人加以刑罰也是可以的。嚴重的刑罰,是人們所厭惡的;而不要在大路上倒灰,是人們所容易做到的。讓人們做他們?nèi)菀鬃龅降模灰馐艿剿麄兯鶇拹旱男塘P,這是治理好百姓的辦法?!?/p>
明朝張居正說:“天下之事,不難于立法,而難于法之必行?!惫磐駚淼闹蝸y興替都表明:如果有了法律而束之高閣,或者不被接受、無法實施,那么,法律條文再多、體系再完善,也只是寫在紙上的文字,對現(xiàn)實生活沒有什么意義。
“法令行則國治,法令弛則國亂”,表明法律實施的重要性,法律的生命在于實施,法律的權(quán)威也在于實施。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一個重要內(nèi)容就是保證法律嚴格實施,使法律從紙上的條文變成現(xiàn)實的準則、行為的邊界、社會關(guān)系的準繩。所以,各級國家行政機關(guān)、審判機關(guān)、檢察機關(guān)作為法律實施的重要主體,負有不可推卸的重要責任,要堅決糾正有法不依、執(zhí)法不嚴、違法不究現(xiàn)象,堅決整治以權(quán)謀私、以權(quán)壓法、徇私枉法問題。
(王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