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可見學習的英語融通課堂的內涵
約翰·哈蒂(JohnHattie)在其代表作《可見的學習》一書中提出了“可見”的兩層含義。第一,學習應該是對學習者“可見”的。他認為通過“可見”的學習,學生便可以獲得“可見(明顯)”的學習,即不只是表層學習,更是深層的、投入的、有效的學習[]。第二,學習應是對教師“可見”的。教師通過了解學生學習的進程,能明確衡量出自己對學生學習產生的作用因素。
英語融通課堂是指通過英語教材和其他教材融通,構建情景生動、文化多元的英語教學課堂。通過兩者結合的融通式教學,學生可以在學習的過程中進行情感的表達和人文知識的學習,從而鍛煉英語思維品質。這樣的課堂不但能夠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更能在主教材的語境之外開拓出更為廣闊的語境,使學生領悟語言的豐富性。
“可見的學習”理念適合運用在構建融通課堂的小學英語教學中。在此理念下,多素材與教材實現(xiàn)有機融通,能讓學生在課堂中真正見到(體驗到)學習的發(fā)生并獲得可見的學習成就,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達到真正促進學生發(fā)展的目的。
二、不可見學習的英語課堂的弊端
(一)師生關系不佳
教師占據(jù)絕對的主動地位,過于絕對的“教師權威”易導致師生距離疏遠,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tài),缺乏獨立思考的機會,缺乏創(chuàng)造性和積極性,長此以往對“教”與“學”的發(fā)展都很不利[2]?!翱梢姷膶W習”倡導在安全的學習環(huán)境中,師生之間高度信任,鼓勵學生視自己為學習的主人,師生之間形成平等、融洽、民主的關系。
(二)教學效率不高
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單一,教師向學生單向灌輸知識,學生被動學習,學生個體的差異和個性發(fā)展也容易被忽略?!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關心學習者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為每個學習者提供適合的教育;關注學習者不同特點和個性差異,發(fā)展每一個學習者的優(yōu)勢潛能。在教學時,教師應采用多種教學方式,由單一觀念轉變?yōu)槎嘣^念,使學生的核心學習能力得到發(fā)展。此外,教師還要以學生為主體,理解學生關于事物的感受,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
三、可見學習的英語融通課堂之實踐
(一)關鍵問題,讓學習層次可見,學理顯著
“可見的學習”理論提出,學生學習的三個主要驅動力之一就是認知沖突(cognitiveconflict),即在應對挑戰(zhàn)或不平衡的狀態(tài)時,學生的思維才有所發(fā)展[3]。英語教學時,學生在文化內涵方面的認知沖突易被忽略。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提到,課程教材要發(fā)揮“培根鑄魂、啟智增慧”的作用?!读x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下文簡稱為“新課標”)的課程總目標中提到,要培養(yǎng)學生文化意識,提倡在英語教學時,推動學生了解世界不同國家的優(yōu)秀文明成果,樹立國際視野,比較文化的異同,發(fā)展跨文化交流能力,同時增強學生的家國情懷,加深學生對中華文化的理解和認同,堅定學生文化自信,使學生形成健康向上的審美情趣和正確的價值觀[4]。
例如,在教授譯林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上冊Unit8AtChristmas時,筆者融合春節(jié)主題繪本,通過文化意識領域的關鍵問題,構建可見學習的英語融通課堂。
此單元是描述麥克一家的圣誕前后的活動,旨在引導學生了解圣誕節(jié)這一西方節(jié)日的習俗。但一味地學習西方文化顯然已經不符合現(xiàn)今倡導的“加強中西對比”及在學習過程中“堅定文化自信”這一英語課程理念。因此在本課的教學中,筆者引入中國春節(jié)主題繪本,讓學生通過比較中國春節(jié)和西方國家的圣誕節(jié),習得節(jié)日文化的內涵一愛與分享。通過繪本的導入,還能提高學生用英語表達中國春節(jié)習俗的能力,豐富他們的語言知識。在進行教學設計時,筆者借助“文化知識三個層次”,提煉出本節(jié)課的關鍵問題層次(見表1)。
通過關鍵問題的提出,聯(lián)結課內外學習內容,達到了更深層次的育人目標。
(二)思維圖表,讓學習思路可見,學習深入
根據(jù)“可見的學習”理念,新知識是在學生已經理解的知識基礎上建構的。教師可以利用一些有助于理解、推理、記憶和問題解決的有效而靈活的策略,促進學生學習的發(fā)展進步。思維可視化的常見方法有圖示法和提問法[5]。圖示法具有直觀性的特點,符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通過課外素材的融通,教師可以挖掘更多思維可視的方法,幫助學生充分理解和深度思考學習內容,從而實現(xiàn)“知覺、思維、情感、意志、價值觀全面參與、全身心投入的活動”的建構,實現(xiàn)“可見”的深度融通的學習。
1.學前:氣泡圖激活舊知,搭建支架
例如,在教學譯林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下冊Unit7ChineseFestivals時,可以通過分析繪本Maple SyrupFestival,利用關鍵問題氣泡圖歸納總結節(jié)日介紹的不同方面,為學生學習本課內容搭建支架。
2.學中:流程圖理順邏輯,有序表達
約翰·哈蒂認為教師應當成為“適應性學習專家”,“要承擔教練與榜樣的角色,讓學生有機會觀察有能力的人展現(xiàn)技能”。教師要能示范自己的思維,這是實現(xiàn)可見的學習的重要策略。
例如,在教學譯林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上冊Unit8AtChristmas時,筆者通過結合本課主題(圣誕節(jié)),利用圣誕樹形狀作為流程圖的載體,示范BeforeChristmas階段麥克一家的活動,由文本提煉出關鍵詞,完成流程圖的第一個環(huán)節(jié)。再通過小組活動,讓學生模仿繪制余下的部分。最后,筆者再引導學生通過思維導圖和本課學習的first、next、then、finally等順序副詞,有序地介紹圣誕節(jié)的活動。筆者通過自己的示范和同學的展示,幫助全體學生掌握快速有序提煉文本主旨的閱讀方法,再借助流程圖與本課的順序副詞,讓學生學會有序、有邏輯地表達。
3.學后:韋恩圖延伸思考,拓展提升
在學習完課內關于圣誕節(jié)的習俗之后,筆者通過韋恩圖(Venndiagram)(見圖1)引導學生將本節(jié)課學習的內容和他們ChineseNewYear繪本中的內容相對比。
學生通過圖式,搭建了思維支架,能有效地從已知中提取與本節(jié)課教學主題相關的知識。此舉能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發(fā)展學生的高階思維。教師還鼓勵學生利用本課學習的順序副詞,有序地展示自己完成的韋恩圖,與同桌交流,表達自己對節(jié)日文化的觀點。
(三)社會建構,讓學習活動可見,學效顯著
多元互動是“可見的學習”過程中最為重要的一環(huán)。約翰·哈蒂在書中提到借助觀點之間的互相作用,審慎地以不同方式表達觀點,發(fā)現(xiàn)與先前概念(或案例)相聯(lián)結的“菱形衣架”,即可將學生學習的投入程度、思維層次和認知體驗進行最大化,進入深度學習模式[5]。通過“社會建構(socialconstruction)”和課外融通素材的引入,同伴間的高質量探討由此展開。在英語教學中,教師通過同主題閱讀材料的融通教學,引導學生深度學習,探究語篇主題意義,可以優(yōu)化學生的思維品質,提升學生的閱讀技能。
例如,在教學譯林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上冊Unit 8AtChristmas和六年級上冊Unit8ChineseNewYear時,教師可以采用“拼圖法”進行教學。在這種方法中,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完成一系列任務,其中每名學生都被分派特定的任務(即“拼圖”的一部分)。兩個單元中文本的組織形式都是由時間線串聯(lián),介紹圣誕節(jié)和春節(jié)這兩個中西方重要節(jié)日的歡慶活動。兩篇文本雖然內容多,但詞匯含義都能通過上下文和圖片猜測出來。因此在教學時,筆者采用“拼圖法”教學,將文本的不同部分分給不同的小組,引導學生通過組內學習和班級展示完成此課的學習。
在實際教學中,筆者將文本的不同段落用不同顏色的紙條打印出來,隨機分發(fā)給不同的小組。拿到閱讀材料后,四人一組,先集體閱讀,劃出關鍵信息。接著,根據(jù)學生的學情和文本特點,組內進行分工,如下。
“新課標”在小學階段二級學習策略中提出,學生應學會主動與同學開展合作學習,樂于與他人分享學習資源和方法[4]。角色的分配與落實及最后的展示匯報均由學生小組合作完成,從而完成本節(jié)課學習的“社會建構”過程。在此過程中,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能力、特長選擇合適的組內角色,既避免了傳統(tǒng)教學“滿堂灌”的無趣被動,又突破了學生獨自學習的知識局限。
小組成員明確分工后,先在小組中進行合作討論,然后通過自主閱讀和同伴互助,邊讀邊圈、劃出與節(jié)日活動相關的信息。學生運用閱讀技巧,獲得良好的閱讀體驗,既保證閱讀的實際效果,也降低了閱讀難度,更調動了學習興趣。最后,按照文本順序,筆者分別抽第一、二、三、四小組集體上臺展示自己的學習內容,并在展示結束時讓班級其他同學進行提問。在課堂展示環(huán)節(jié),第一小組是生疏的,但隨著段落的遞進,后面的學生看到了前面同學的“示范”,越做越好,“可見”的學習由此發(fā)生。
通過“拼圖法”,一方面,分小組、分部分讀,再集體展示,提高了學習效率;另一方面,在經歷了兩三年的英語學習后,學生已經基本掌握了找文本信息、教讀生詞、板書等學習策略,本活動可以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相關學習策略的能力。
例如,在教學譯林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下冊Unit7ChineseFestivals時,筆者還補充了拓展閱讀資料MonsterNian、Quyuanmemeories、Change get to-gether四篇文章和《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古詩。由于課堂時間有限,筆者采用拼圖閱讀法,讓學生帶著兩個問題“Whatfestivalisit?”“Whydowecelebrateit?”去閱讀。每人選擇一篇擴展閱讀資料,在組內分享故事。筆者鼓勵學生在遇到生詞時,根據(jù)圖片、上下文猜測意思。通過融通材料,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做彼此的小老師,共同進步,并在原來文本的基礎上更深入了解相關節(jié)日的含義,“可見”的深度學習由此發(fā)生。
結語
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教師應舉一反三,充分發(fā)揮“可見的學習”之精神,設計出符合本班學生學情的,能體現(xiàn)新課標精神的小學英語融通課堂,促進學生英語能力的綜合發(fā)展,幫助學生實現(xiàn)“可見”的學習。
[參考文獻]
[1」約翰·哈蒂.可見的學習最大限度地促進學習[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5.
[2]遲艷杰.師生關系新探[J].課程.教材.教法,2020,40(9):48-54.
[3]約翰·哈蒂.可見的學習[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5.
[4]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5]約翰·哈蒂.可見的學習與學習科學[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