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R74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3718.2025.09.0024.04
DOI:10.3969/j.issn.2096-3718.2025.09.008
急性腦積水是一種嚴重的神經系統疾病,常由顱內腦脊液分泌過多或循環(huán)、吸收障礙引起,導致腦脊液聚積在顱內,引起腦室擴大,顱內壓升高[。急性腦積水患者主要表現為頭痛、惡心、嘔吐、共濟失調、視物不清等,病情嚴重時可能出現嗜睡、昏迷甚至死亡,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F階段,手術是臨床治療急性腦積水的首選方法,其中腦室外引流術是在臨床中應用較廣泛的術式。常規(guī)腦室外引流術通過顱骨鉆孔進行腦室腔穿刺,將腦脊液引流至顱外,可快速緩解顱內高壓狀態(tài),為后續(xù)治療創(chuàng)造良好條件,但常規(guī)腦室外引流術的引流管不能長期留置,且易發(fā)生腦室端堵塞、顱內感染等并發(fā)癥,影響患者預后[2]。因此,臨床仍需探索更安全有效的引流方式以改善患者預后。近年來,腦室-腹腔分流腹腔端曠置術作為一種改良術式,逐漸在臨床上受到關注。腦室-腹腔分流腹腔端曠置術是在腦室-腹腔分流術的基礎上,通過遠距離皮下隧道與分流器抗重力虹吸功能單向引流,降低腦脊液外漏和逆行感染的風險,還可延長引流管留置時間,最長可達數周甚至更久,進而可持續(xù)引流緩解顱內壓力,有助于改善腦脊液循環(huán)[3]。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討腦室-腹腔分流腹腔端曠置術與常規(guī)腦室外引流術在急性腦積水治療中的臨床效果,進一步驗證腦室-腹腔分流腹腔端曠置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為臨床治療急性腦積水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22年1月至2024年6月河池市中醫(yī)醫(yī)院收治的90例急性腦積水患者,根據患者或其家屬意愿選擇手術方法,依據不同的引流術式分為兩組,各45例。對照組患者中男性26例,女性19例;年齡24\~73歲,平均( 52.78±10.28) 歲;基礎疾病:高血壓37例,糖尿病38例。研究組患者中男性23例,女性22例;年齡31\~73歲,平均( 53.93±8.84) 歲;基礎疾?。焊哐獕?3例,糖尿病40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gt;0.05) ,有可比性。納入標準:(1)符合《中國腦積水規(guī)范化治療專家共識 (2013版)》[4]中急性腦積水的診斷標準;(②經影像學檢查確診;(③符合引流術指征。排除標準:(1)合并精神系統疾病;(②合并血液系統疾病或感染性疾??;(3)合并惡性腫瘤; (4)合并心、肝、腎等臟器功能障礙。本研究經河池市中醫(yī)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且患者或其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手術方法對照組患者行常規(guī)腦室外引流術?;颊呷⊙雠P位,全身麻醉后肩部墊高保持頸部伸展,嚴格按照外科手術標準進行消毒,范圍包括頭部與頸部,鋪設無菌手術單以確保手術區(qū)域的清潔與無菌。于預先標記的穿刺點處切開頭皮約 3cm ,乳突牽開器顯露顱骨。顱骨鉆孔直徑約 1cm ,使用雙極電凝止血。以“十”字形切開硬腦膜,電凝皮層表面血管。在神經導航引導下,將12F硅膠引流管緩慢置入側腦室前角,深度 6~8cm 。置管過程中注意觀察患者腦脊液流出情況,確認位置正確后固定引流管。引流管經皮下隧道潛行 5cm 后穿出頭皮,使用絲線縫合固定,外接密閉引流裝置。檢查引流系統連接處是否緊密,確保無腦脊液滲漏,引流通暢,常規(guī)縫合?;颊咝g后進行抗感染治療,若出現腦脊液漏、引流管脫落等情況,需及時拔除引流管,維持抗感染治療。在感染得到控制后,可考慮再次行對側腦室外引流術,以維持有效的腦脊液引流。
研究組患者行腦室-腹腔分流腹腔端曠置術。體位與麻醉方法均同對照組,嚴格按照標準對頭部、頸部、腹部等處進行消毒,鋪設無菌手術單。于劍突下方,作一長約 5mm 的切口,在皮下脂肪層打通一條從前胸壁經頸側部至乳突后的長程皮下潛行隧道,置入分流管腹腔端導管備用。于腦室額角處切開頭皮,在帽狀腱膜下層打通至乳突后的切口,以便將已置于皮下隧道的腹腔端導管順利引至腦室穿刺切口處。在顱骨上鉆一小孔,使用腦室穿刺針準確穿刺進入腦室額角,確認穿刺成功后,通過兩通接頭連接腦室端導管與腹腔端導管,形成完整的引流系統。隨后,使用縫線將腦室端導管妥善固定于頭皮上,避免導管移位,同時檢查整個引流系統的通暢性,確保腦脊液能夠順暢引流。完成檢查后,縫合前額和乳突后的手術切口。劍突下的導管出口則以無菌貼膜進行固定。腹腔端導管經切口引出體外,曠置端連接封閉的無菌外引流系統,該系統負責收集和監(jiān)測引流出的腦脊液。逐層縫合腹部切口,無菌敷料覆蓋導管出口。注意縫合時避免壓迫導管。術后抗感染同對照組。兩組患者均于術后 24h 內應用X射線計算機體層攝影設備(上海西門子醫(yī)療器械有限公司,型號:SOMATOMgo.Top)檢查,確認導管位置與腦室變化,并密切觀察患者意識狀態(tài)、生命體征,及時發(fā)現并處理并發(fā)癥。兩組患者均于術后隨訪3個月。
1.3觀察指標(1)置管時間、格拉斯哥昏迷指數(GCS)及改良Rankin量表(mRS)評分。記錄兩組患者引流管留置時間;于術前與術后7d,應用GCS評分評估患者意識狀態(tài),包括睜眼反應、語言反應及運動反應,總分范圍為3\~15分,其中3\~8分為重度意識障礙或處于昏迷狀態(tài),9\~11分為中度意識障礙,12\~14分為輕度意識障礙,15分為患者意識清楚;于術后3個月,應用 mRS[6] 評估患者神經功能恢復情況,總分范圍為0\~6分,其中0分為完全無癥狀,1分為有癥狀,但無明顯功能障礙,2分為輕度殘疾,3分為中度殘疾,4分為重度殘疾,5分為嚴重殘疾,6分為死亡。(2臨床癥狀相關指標。于術前與術后7d,采用顱內壓監(jiān)護儀[英特格拉生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型號:826635]監(jiān)測顱內壓,并應用X射線計算機體層攝影設備檢查患者腦室,依據影像學結果計算腦室周圍水腫帶直徑;于術前與術后3個月,采集患者空腹外周靜脈血 5mL ,離心( 3 000r/min , 15min, )取上層血清,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NSE)水平。(③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統計兩組患者術后住院期間引流管堵塞、腦脊液漏、脫管、顱內感染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情況。
1.4統計學方法應用SPSS26.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經S-W法檢驗均符合正態(tài)分布且方差齊,以 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 t 檢驗,組內手術前后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不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以
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秩和檢驗;計數資料以[例 (%)] 表示,組間比較采用 x2 檢驗或校正 χ2 檢驗。 Plt;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置管時間、GCS及 mRS 評分比較與對照組比,研究組患者置管時間延長,術后3個月mRS評分降低;與術前比,兩組患者術后7dGCS評分均升高,且研究組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 Plt;0.05 ,見表1。
2.2兩組患者臨床癥狀相關指標比較與術前比,兩組患者術后7d顱內壓均降低,腦室周圍水腫帶直徑均減小,術后3個月血清NSE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組變化幅度均大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 Plt;0.05 ,見表2。
2.3兩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比較研究組患者引流管堵塞、腦脊液漏、脫管及顱內感染發(fā)生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 Plt;0.05. ,見表3。
3討論
急性腦積水是一種常見的腦部疾病,多與顱腦損傷、腦膜炎、腦出血等疾病引起的腦脊液循環(huán)障礙有關,可發(fā)生于不同年齡段,且病死率、致殘率均較高[。常規(guī)腦室外分流術的操作簡單,可快速減少顱內腦脊液聚積,降低顱內壓,有效緩解患者臨床癥狀,但其引流管留置時間較短,且暴露于體外,易引起顱內感染,加重患者神經功能損傷,影響其預后[8]。腦室-腹腔分流腹腔端曠置術是基于腦室-腹腔分流術的一種新型術式,通過長程皮下隧道將腦室引流管從腹部引出,其潛行距離較長,可降低顱內感染風險,延長置管時間,持續(xù)引流,進而有效緩解顱內高壓,有助于減輕患者神經功能損傷,促進患者恢復[]。
本研究結果顯示,與對照組比,研究組患者置管時間延長,術后3個月mRS評分降低;與術前比,兩組患者術后7dGCS評分均升高,且研究組高于對照組,這提示腦室-腹腔分流腹腔端曠置術可延長置管時間,減輕患者神經功能損傷,改善患者預后。分析原因為,腦室-腹腔分流腹腔端曠置術通過建立遠距離皮下隧道,并利用分流器的抗重力虹吸功能,提高了引流系統的穩(wěn)定性,實現穩(wěn)定且持續(xù)的腦脊液引流,進而有效緩解顱內高壓,減輕腦組織損傷,有助于神經功能恢復;同時,皮下引流管潛行可避免外界細菌污染,還可減少引流管脫落的發(fā)生,無需反復穿刺更換引流管,且潛行距離較長,引流管出口與腦室的距離較遠,有助于降低病原菌逆行感染的發(fā)生風險,保障了患者治療過程的連續(xù)性和有效性,從而促進患者神經功能的恢復,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10-11]。
NSE是一種反映神經元損傷程度的敏感指標,其水平升高表明腦組織的損傷加重[12]。本研究結果顯示,與術前比,兩組患者術后7d顱內壓均降低,腦室周圍水腫帶直徑均減小,術后3個月血清NSE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組變化幅度均大于對照組,這提示在急性腦積水的治療中,應用腦室-腹腔分流腹腔端曠置術可有效降低顱內壓,減輕患者腦組織損傷,緩解腦水腫。分析原因為,腦室-腹腔分流腹腔端曠置術通過構建遠距離皮下隧道,持續(xù)向外引流腦脊液,有助于改善腦脊液循環(huán)障礙,降低顱內壓力,減輕顱內過量腦脊液對周圍正常組織的壓迫,促進水腫消退,進一步減輕腦組織損傷;同時,該術式利用分流器的抗重力虹吸功能,可實現單向引流,有效防止腦脊液逆流,避免因引流不暢導致的顱內壓波動,更有效地維持顱內壓穩(wěn)定,還可預防逆行性顱內感染,避免二次損傷腦組織[13]。此外,該術式還可根據患者病情變化調節(jié)分流閥門的閾值,避免過度分流或分流不足的發(fā)生,進一步確保顱內壓的穩(wěn)定。
本研究中,研究組患者引流管堵塞、腦脊液漏、脫管及顱內感染發(fā)生率均低于對照組,這提示在急性腦積水的治療中,應用腦室-腹腔分流腹腔端曠置術可降低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風險,確保治療的安全性。分析原因為,腦室-腹腔分流腹腔端曠置術采用的遠距離皮下隧道,可通過皮下組織的壓迫作用,增強了引流管的穩(wěn)定性,減少因管道扭曲或外力作用導致的引流管堵塞;同時,外接無菌引流裝置的設計有助于及時清理引流出的腦脊液,進一步降低引流管堵塞的發(fā)生風險[14]。腦脊液漏是腦室外分流術常見的并發(fā)癥之一,主要是由于引流管固定不牢或穿刺點愈合不良所致,而腦室-腹腔分流腹腔端曠置術通過精細的手術操作和嚴格的引流管固定,有效減少腦脊液漏的發(fā)生;此外,其對引流管的妥善固定和無菌貼膜的保護,也有效防止了因導管移位或外界污染導致的腦脊液漏[15]。腦室-腹腔分流腹腔端曠置術通過遠距離皮下隧道的深埋固定,增強引流管的穩(wěn)定性,避免患者因活動或體位變化導致的脫管;且長距離皮下隧道的設計充分發(fā)揮了皮膚組織的屏障作用,避免外界病原菌的感染,與外接無菌引流裝置聯合使用,進一步降低了顱內感染的風險。
綜上,相較于常規(guī)腦室外分流術,急性腦積水患者應用腦室-腹腔分流腹腔端曠置術可有效延長引流管留置時間,持續(xù)引流,降低顱內壓,有助于減輕腦組織損傷,促進神經功能恢復,還可降低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風險,提高治療的安全性。但本研究仍存在一定局限性,如未比較兩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且考察時間較短,后續(xù)應延長隨訪時間,補充相應考察指標深入研究腦室-腹腔分流腹腔端曠置術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邱成茗,劉學友,王蒙,等.動脈瘤性蛛網膜下腔出血致急性腦積水的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21,24(2):106-111.
[2]銀銳,張笑,魏俊吉,等.繼發(fā)性腦積水的分流手術治療效果及預后[J].中華醫(yī)學雜志,2023,103(25):1936-1939.
[3]解東成,陳紅偉,王圣杰,等.改良腦室外引流術治療重癥結核性腦膜炎并難治性腦積水的初步探討[J].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21,20(8): 720-724.
[4]中國醫(yī)師協會神經外科醫(yī)師分會.中國腦積水規(guī)范化治療專家共識(2013版)[J].中華神經外科雜志,2013,29(6):634-637.
[5]王文光,朱鳳娥,汪超.創(chuàng)傷性腦損傷患者血清 PCT、sTREM-1水平檢測聯合GCS評分對臨床預后評估的價值[J].現代檢驗醫(yī)學雜志,2021,36(6):172-175.
[6]劉愛芹,岳冬雪,張津溶,等.不同mRS評分的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血清PTX3、GAL3、Npt水平[J].中國老年學雜志,2021,41(21): 4617-4619.
[7]陳楠,鮑風,江幸福,等.分流手術時機在創(chuàng)傷性腦積水治療中的意義及相關危險因素分析[J].實用醫(yī)學雜志,2020,36(2):190-194.
[8] JOVANOVIC I, NEMIR J, GARDIJAN D, et al. Transientacute hydrocephalus after 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nd aneurysm embolization:a single-center experience[J].Neuroradiology,2021,63(12): 2111-2119.
[9]丁永強,武躍輝,杜寧,等.內鏡灌洗聯合長程腦室外引流在感染性腦積水中的應用效果及患者預后影響因素分析[J].河南醫(yī)學研究,2023,32(5):816-821.
[10]羅凱,朱晟,盧科,等.長程皮下通道腦室外引流術在神經外科的可行性分析[J].中國現代神經疾病雜志,2023,23(6):509-514
[11]畢長龍,蘭松,羅湘穎,等.長程皮下通道腦室外引流技術在重型顱腦損傷術后泛耐藥鮑曼不動桿菌顱內感染治療中的應用研究[J].國際神經病學神經外科學雜志,2021,48(1):4-8.
[12]嚴秀友,肖炳祥,馮路,等.腦出血血腫清除術后顱內感染影響因素及腦脊液NT-proBNP、NSE、LDH預測價值[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22,32(10): 1509-1513.
[13]陳啟富,張圣坤,廖廣生,等.長程腦室外引流術治療結核性腦膜炎合并腦積水的臨床效果[J].中國防癆雜志,2022,44(11):1187-1192.
[14]何剛,袁學森,王超,等.改良腦室-腹腔分流術治療繼發(fā)性腦積水的效果研究[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22,30(7):59-63.
[15]張圣坤,唐忠,陳啟富,等.長程、長時間持續(xù)腦室外引流術治療腦室出血伴腦積水的療效[J].中國臨床神經外科雜志,2024,29(4): 209-213.
基金項目:河池市科技計劃項目 (編號:河科A1824-50)
作者簡介:,碩士研究生,副主任醫(yī)師,研究方向:神經外科相關疾病診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