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連我家所在的地名都說不出口?!比绻吹接袞|北人這樣抱怨,不必訝異,背后原因很可能是,地名本身就是最大的雷點(diǎn)。在其他地方外出踏青,拍照、打卡、加定位,一氣呵成。在東北外出踏青,拍照、打卡,一加定位,壞了——這么山清水秀的地方,你說它叫“光屁股山”?
多少假期去東北玩耍的人,發(fā)朋友圈都根本不敢?guī)Фㄎ?。別人家的景點(diǎn)名都叫“老君山”“橘子洲頭”“瀘沽湖”,聽名字就已覺美不勝收。而東北……“陽光灑在草地,藍(lán)天與綠樹相映,自由的氣息撲面而來?!钡患拥孛哼|寧本溪·老禿頂子。短短四個字,合則毫無美感,分則更是可怕。
不必感慨,這種不像地名卻是地名的操作不過是小試牛刀。遼寧第一峰名叫老禿頂子,黑龍江第一高峰緊隨其后——大禿頂子。吉林也不甘落后,分別在樺甸市哈達(dá)嶺和舒蘭市老爺嶺,設(shè)下“大禿子”和“大禿頂子”以遙相呼應(yīng)。
東北地區(qū)氣候寒冷,“禿頂子山”多因頂部無樹木,由蒿草覆蓋,遠(yuǎn)望恰似光禿頭頂,故得名。你以為是抽象派,其實(shí)人家是寫實(shí)派。
在禿頂子、大禿頂子之間,吉林省還有個著名山區(qū)旅游地。看照片美不勝收,一加定位……再美的景色,再龐大的氣象,也架不住這個地名:干飯盆國家森林公園。
“特別好,有一種到這露營野炊都像是帶兩根烤腸去澆地的美感。”曾有解密博主試圖對這里做出解析——“這個叫干飯盆的地方,據(jù)說和哀牢山一樣神秘……”可惜,從名字上來說,“干飯盆”注定無法像“哀牢山”一樣,從字面就透出威懾力。
著名世界級滑雪勝地亞布力滑雪場,也是個典型例子。其他滑雪場的雪道名,各有千秋,靈動如“跳貓”,清新如“雪絨花”,大氣如“A1 羅曼蒂克大道”。亞布力滑雪場雪道名,主打“來了就都別餓著走”,三條雪道分別是:大鍋盔,二鍋盔,小鍋盔。
著名的《智取威虎山》,就發(fā)生在黑龍江牡丹江市山區(qū),但少有人聽過它的原型地名:大夾皮溝。其他地方的海島:岱山島,東極島,桃花島,浪漫又讓人向往。東北這一塊的海島:大耗子島,小耗子島,棒槌島,海鴨子拉屎?!澳阌卸朊忌?,黔靈山,雁蕩山;但我拿出老母豬山,蛤蟆山,閻王鼻子山,閣下又如何應(yīng)對?”
很難不懷疑,東北人的設(shè)定,是犧牲掉一定的普通話能力,以換來天才一般的取名能力。
前段時間,吉林文旅主動出擊,總結(jié)了東北境內(nèi)最奇葩的地名。除了長春光屁股山,白山干飯盆,還有吉林一拉溪,四平拐棒溝,遼源嚇一跳山,通化怕老婆溝,松原獾子洞,白城二喇麻窩棚。
其實(shí),東北人起名的秘訣無他,唯手熟爾。典型起名技巧,可以總結(jié)出以下幾類。
首先是數(shù)字型,數(shù)字為主,其后又往往跟一系列相似的地形地貌出現(xiàn)。大連有扎堆的四座島嶼,稱為大坨子島、二坨子島、三坨子島、四坨子島。代表“成堆或成塊的東西”的“坨”字,一看就知道這島不大且零散。
相近的還有概括型取名:一些地方雖不以數(shù)字命名,但也體現(xiàn)地方的位置、大小、形成先后。幺二龍、東二龍、西二龍,幾個村子的空間關(guān)系一目了然。
方言俗語型,則尤其能體現(xiàn)東北人起名的特點(diǎn)。比如,上面說的“老禿頂子”和“大禿頂子”,就來自山峰形象,同理還有大腦瓜山。其他地方也有類似的,只是不如東北來得直接。類似的還有“王半拉子山”,原本叫“大王山”,但是開山造路時炸掉半拉,于是干脆改名王半拉子山。
人名型也不能被忽略。王瞎子溝、老頭山、李大人屯,很多時候就是某個人的名字、稱呼、外號。
最后是莫名其妙型,比如,黑龍江大慶的五大哈哈屯,沒人知道這五大哈哈到底多么能哈哈。以及叫八面通的,為什么實(shí)際是個山間盆地哪也不通,卻又叫“八面通”?!拔覀冎两裆形粗?,蚊子溝這一片發(fā)生了什么。就像我們至今仍未知道,東北人取名天賦的盡頭到底在哪兒。”
東北人仿佛與生俱來的取名才華,和地理位置密切相關(guān)。從歷史而言,東北是滿族等少數(shù)民族的發(fā)源地,滿族、蒙古族和其他少數(shù)民族混雜居住。各民族的語言習(xí)慣相互影響,也體現(xiàn)在地名上。
比如,“吉林”,就是來自滿語“吉林烏拉”(音),意思是沿江一帶,音譯之后變成了吉林。牡丹江和牡丹也沒關(guān)系,滿語名為“穆旦烏拉”(音),意思是“蜿蜒江流”。
所謂干飯盆,有當(dāng)?shù)鼐W(wǎng)友科普,原本意思是“死亡之谷”,猛獸與山神進(jìn)餐的地方。只不過轉(zhuǎn)譯過來,這才變成了“干飯盆”。
另外,闖關(guān)東人口大遷移,也是一次對東北的重新發(fā)現(xiàn)與探索,許多地名便是在那時誕生的??嘤谏嫷娜藗?,不講究什么詩意精致,靈機(jī)一動,就地取材,就有了地名。比如,叫“馬架村”,就是開荒過程中蓋馬棚住,蓋了幾個馬棚就叫幾馬架,后來演變?yōu)榈孛?/p>
在地大物博、地域偏北、農(nóng)耕為主、多民族等因素共同作用下,也養(yǎng)成了東北人直率、不拘小節(jié)、自帶幽默屬性的個性。看起來起的地名很俗,但俗得又很有道理,充滿了一種樸素的實(shí)用主義。
東北人無處安放的取名天賦,體現(xiàn)在方方面面。不是本地的,來了本地也免不了入鄉(xiāng)隨俗:壓扁可頌,扎根東北后改頭換面,叫丹麥鍋巴;可愛貝果,包裝后重新出道,人稱窟窿眼燒餅;藍(lán)莓,一開始以為是啥高端洋氣水果,拿到手里一看:這不“嘟實(shí)”嗎?因?yàn)橐郧吧缴纤{(lán)莓多,哪里“都是”,所以直接取了諧音。野菜起名就更有幽默感了:老母豬哼哼(牛蒡),婆婆?。ㄆ压ⅲ?/p>
永遠(yuǎn)樸實(shí)無華,永遠(yuǎn)簡單直接,但也帶有東北獨(dú)特的幽默。
(摘自“槽值”微信公眾號,本刊有刪節(jié),小黑孩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