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水滸》人物在古代民間的人氣,武松可稱第一。原因何在?
第一,武松的能力強,《水滸傳》寫得特別好:神勇無敵,也精細有智謀,小說處理得非常到位。
最著名的如武松打虎,打虎前怎么害怕得幾乎想退回去,打虎后怎么筋疲力盡連老虎的尸體都拖不動了,和打虎時的神威前后映襯,顯得武松既是一個超常的英雄,又有普通人的性情和弱點。
武松為兄長報仇,第一反應是收集證據(jù)報官,官府不給公道,決定自己報仇了,先把左鄰右舍都請來做見證,既顯得光明正大,又為將來庭審時留足了對自己有利的證據(jù),這事傳開去還會產(chǎn)生同情自己的輿論環(huán)境——絕非一味恃仗著蠻勇行動。
林沖、盧俊義的武藝都不在武松之下,但他們遇到危機很容易選擇忍耐甚至自暴自棄,武松在逆境之中,身上始終煥發(fā)著斗志與活力,讓人對他充滿信心。寫英雄人物,越差勁的作者,越容易把他吹得武功無限高,但把英雄寫得有質(zhì)感,這才是真功夫。
第二,武松的性格有可愛的一面,比如說,他虛榮心比較強。
武松是一個活在“被看的眼光”里的人,他做什么事,都在想別人會怎么看我,他干點啥,都期待被轉(zhuǎn)評贊。所以,在血濺鴛鴦樓之后,他才會留下“殺人者,打虎武松也”幾個字。
一般評價里,虛榮心強是缺點,但是第一,武松一般并不因為虛榮心影響判斷力,甚至相反會激發(fā)潛能;第二,虛榮心強的人,心機不深——心機深的人,才不會把精力浪費在虛榮上呢。
有一個可以拿來對照的人物,是拼命三郎石秀。石秀自尊心強,心思又重。你跟他無意中說一句話,甚至就是亮一個相,都不知道他能腦補出什么來。和這樣的人相處是有壓力的,你言行都需要小心翼翼。和武松就沒這個麻煩,你沒做對不起武松的事,就不用擔心武松會做對不起你的事。
這就說到武松的第三個特點,他是一個恩怨特別分明的人。用比較庸俗的話說,你對武松好,是最值得的投資。
武松殺了潘金蓮、西門慶后被判刑,押解途中,遇到張青、孫二娘夫婦。按照原著,這夫婦倆是殺人吃人的,但是,因為他們對武松很尊重,武松也就把他們當作了好朋友。
當張青提出,咱們把押解你的兩個公人給殺了,你就不要去牢城營,去二龍山找魯智深吧。武松卻說,不行,“這兩個公人于我分上只是小心,一路上伏侍我來,我跟前又不曾道個不字,我若害了他,天理也不容我”。這兩個公人不知道,他們對武松不錯,結(jié)果救了自己一命。
進了牢城營,武松遇到管營的兒子施恩。施恩對武松很好,當然,施恩的好是有目的的,他有一處產(chǎn)業(yè),叫快活林。施恩原在那里收保護費,被一個叫蔣門神的奪走了。按說,兩人爭奪快活林,蔣門神固然不是什么好東西,施恩也一樣是個惡霸,今天的讀者看來,這是狗咬狗。但武松不這么想,施恩對我好,我就要為施恩出力。
值得注意的是,古代讀者往往不但喜歡武松,也很喜歡施恩。因為施恩對武松講義氣。打蔣門神之前施恩對武松好不奇怪,后來武松被陷害,施恩三進死囚牢,費盡心機救武松,到底給武松減了刑。給武松送行的時候,施恩又是送東西,又是反復叮囑。這時武松已經(jīng)沒什么利用價值了,可施恩并不因此就撒開武松不管,這說明他對武松是真的好。
武松怎么被陷害的?張都監(jiān)把武松從施恩身邊要走,然后,第一,張都監(jiān)捧著武松,夸武松是“大丈夫,男子漢,英雄無敵,敢與人同死同生”,武松是最吃捧的;第二,張都監(jiān)顯得真信任武松,武松說什么事,他立刻答應;第三,張都監(jiān)送了個心愛的丫鬟玉蘭給武松。武松非常感動,于是后堂聽說張都監(jiān)家里鬧賊,他立刻激動沖出去了:“都監(jiān)相公如此愛我……我如何不去救護?”
武松的為人,應了孔子的一句話:“以直報怨,以德報德?!蔽覀z交好,我們的關系是一個正數(shù);我倆有仇,我們關系是一個負數(shù);我倆是陌生人呢,那就是零。所以,報恩是加上一個正數(shù),報仇是減掉一個負數(shù),殺一個陌生人呢?等于減掉一個零,不影響道德評價。
于是引出武松的第四個特點,他對陌生人比較冷漠,當進入狂暴狀態(tài)后,甚至可以非常殘忍。
所以,武松在鴛鴦樓,一路屠殺,毫不手軟。有人說,武松殺人是怕走漏消息,給自己贏得逃走時間——這是腦補的?!懊现莩抢飶埗急O(jiān)衙內(nèi),也有躲得過的,直到五更,才敢出來。”武松也沒有把張都監(jiān)的人殺光,看見了就殺,沒看見也并不刻意找,殺不殺這些下人,風險區(qū)別不大。武松殺完人說:“我方才心滿意足?!?/p>
值得注意的是,古代讀者讀到此處,不能說對那些連累被殺的下人毫無同情,但主要是替武松的復仇感到痛快。
梳理一遍后,我們大致可以理解,古人為何推崇武松:傳統(tǒng)的中國,很大程度上是一個人情社會,而武松是人情社會的上上人物。
人情社會里,最重要的道德就是恩必報、怨必償。而這個理想人物竟然信而見疑、忠而被謗,所以三閭大夫般的悲情也就出來了。
讀者和武松一樣,也是人情社會里的人,小說一路讀下來,就算不把自己代入武松,也覺得自己和武松是熟人了,不會把自己代入死于武松刀下的無辜陌生人身上。殺一個陌生人,只是減掉一個零,所以,沒關系的。
但是,現(xiàn)在有很多人對武松看法不同,對他有很激烈的批判??捶ǖ淖兓澈笫巧鐣淖兓?。
一、現(xiàn)代社會是一個陌生人社會?,F(xiàn)代人的衣食住行日常所需,可能都來自陌生人。如果還保持那種可以肆無忌憚傷害陌生人的價值觀,那么每個人都可能成為受害者。作為一個現(xiàn)代人,必然對陌生人有更多的共情。
二、現(xiàn)代社會是一個法治社會。所以即使當時法律尚有不健全之處,我們還是期待能夠改變法律,而不是直接由個人去踐踏法律。
三、現(xiàn)代社會是一個商業(yè)社會。商業(yè)社會里,很多東西都被清晰地標上了價格,一手交錢一手交貨,交換過程完畢,關系也就結(jié)束了。因此,對武松和施恩之間的義氣,現(xiàn)代人的贊賞程度也難免大打折扣。
四、現(xiàn)代社會是一個大共同體社會,那么多人生活在一起,需要一些更高級的價值觀,這些價值都被認為比“你對我好,我也對你好”要來得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