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眾婚戀綜藝里,《妻子的浪漫旅行2025》美好得令人向往。
整個旅途中,他們沒有互相推卸責任,沒有無意義的競爭與攀比,只有婚姻中最美好的狀態(tài)。這幾對夫妻的相處模式,讓人不禁感嘆原來好的夫妻關(guān)系,真的是丈夫不為難,妻子不委屈。
而這樣彼此都舒服的婚姻,都具備以下三種特征。
在《如何正確吵架》一書中,作者分享過這樣一個故事。伊迪和科林是一對走在分手邊緣的情侶。每當兩個人產(chǎn)生矛盾的時候,伊迪都會將情緒直接發(fā)泄出來,而稍顯內(nèi)斂的科林則始終采用防衛(wèi)手段,刻意避免沖突。一進一退的相處方式,讓兩個人都開始懷疑這段關(guān)系是不是彼此的最佳選擇。
很多時候我們都有這樣的疑問:兩個人相處時,到底是吵架更傷感情,還是一直回避問題隱忍不發(fā)更傷感情?婚姻問題專家約翰·戈特曼的一項研究為我們解答了這個疑惑,他指出伴侶在交往早期的爭吵中經(jīng)歷的暫時性痛苦,從長遠來看,對他們的關(guān)系更加有益;而那些在交往早期就刻意避免爭吵的伴侶,在相處3年后更容易分手或是已經(jīng)處在了分手的邊緣。
不可否認的是,我們每個人、每對伴侶的生活都處在沖突之中,就像共舞時兩個人各有節(jié)奏,總會不小心踩到對方的腳。我們要做的不是從此不再跳舞,而是要學會在碰撞中不斷調(diào)整自己的步伐,跳這支舞時能更加順暢。
如果不想使夫妻關(guān)系在回避與退讓中漸行漸遠,如果你也想學會正確的吵架方式,那么,請不要錯過這份“好好吵架”修煉指南:
(1)吵架很關(guān)鍵,但要學會設置爭吵的警戒區(qū)
社會心理學研究者詹姆斯·麥克納爾蒂發(fā)現(xiàn),憤怒而誠實的溝通帶來的不適感反而有益于感情的長期穩(wěn)定。吵架從來不會讓兩個人的關(guān)系越來越疏遠,但肆意指責會!
我們不應該杜絕爭吵,但可以試著在兩個人的日常相處中就提前約定好“爭吵的警戒區(qū)”,無論多么生氣都絕不能口不擇言。如果不小心說了不該說的話,就要立即向?qū)Ψ降狼浮?/p>
(2)表達情緒而非宣泄情緒
吵架時由于情緒激動,我們很容易讓吵架變成單純的情緒宣泄,只顧著在對抗中戰(zhàn)勝對方,而忽視了真正需要解決的問題。這個時候,我們需要牢記一個原則——表達情緒而非宣泄情緒。簡單來說,就是專注于表達當下的感受,就事論事,而不是不顧一切地否定對方。
(3)學會中場休息
爭吵時若情緒過于激動,或是爭吵了很長時間也沒有得到一個明確的答案,那么不妨主動停止爭吵,等到情緒稍微緩和一些的時候再繼續(xù)討論剛才的問題。這個時候我們可能會發(fā)現(xiàn),之前爭論不休的問題根本不值一提。困住我們的其實是當下對抗的情緒,而不是那個引起爭端的問題。
很長一段時間里,戚薇和李承鉉這對夫妻都維持著女主外男主內(nèi)的狀態(tài)。戚薇負責在外打拼事業(yè),李承鉉則全心全意照顧女兒。很多人對這樣的相處模式提出過質(zhì)疑,認為李承鉉是在“吃軟飯”,覺得長此以往,兩個人注定會分開。
對此,李承鉉堅定地說:“男人的事業(yè)生命線更長,我愿意用幾年時間支持她的夢想?!睆睦畛秀C的態(tài)度不難看出,這個選擇不是他無可奈何之下的妥協(xié),而是他清醒地看見了另一半對事業(yè)的執(zhí)著,也清楚地知道自己作為丈夫的責任。
當然,在做全職“奶爸”的那些年里,李承鉉偶爾也會情緒崩潰。每當這時候,戚薇都會站出來,為李承鉉的負面情緒托底,堅定地告訴他:“正是因為你在家照顧寶寶,我才可以追求自己的夢想,我要感謝你。”
李承鉉為戚薇準備禮物時,會用心留意戚薇的喜好;戚薇為李承鉉策劃工作時,也會事先了解他的真實需求。
他們會堅定地從對方的視角出發(fā)去做選擇,而不是要求對方為自己的需求妥協(xié)。
無論另一半處在何種境況里,他們都不會否定對方,而是會給對方恰到好處的支持。在這個過程中,他們也沒有因為支持對方而放棄自身的成長,他們攜手共進,讓對方成為更好的自己。
我想,這才是一對心智成熟的夫妻最該有的樣子。如果你也想像他們一樣,不妨試試這份修煉指南:
(1)接納對方原本的樣子
陷入愛情的最初時刻,我們看待另一半時,會帶著“濾鏡”。這個“濾鏡”不是對方刻意打造的人設,而是我們將自己對理想化愛情的期待投射到了對方身上。
慢慢地,這種“濾鏡”就會變成改變對方的執(zhí)念,我們開始努力讓對方變成我們期待的樣子。但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好的伴侶不是堅持不懈地想要改變對方,而是接納對方原本的樣子,并嘗試著找到最適合兩個人的相處模式。
(2)提供積極的情感支持
情感支持指的是伴侶面臨各種情況時,我們給予其關(guān)心、理解和鼓勵等。情感支持可以是伴侶失落時的一句安慰,也可以是伴侶遭受挫折時的一個飽含深情的擁抱。是在對方需要依靠的時候,用實際行動告訴對方“我在”。
(3)給對方充分的成長空間
很多時候,我們總會錯誤地認為,真正親密的伴侶就應該彼此包裹,緊緊地纏繞在一起。但事實是,太過于緊密,反而會讓對方失去成長的空間。伴侶間應如“共生的雙生樹”一般,既共享雨露陽光,又扎根于獨立的土壤。當一方成長過慢時,另一方可以停下來等一等;當一方有了更大的夢想時,另一方也愿意陪伴他闖一闖。
朋友小橙和男友小風旅行回來之后就一直在冷戰(zhàn),究其原因都是旅途中一些小的矛盾。小橙在旅行之前就做好了規(guī)劃,大小事務都由小橙負責,小風只負責人到場就可以了。
可到了目的地,小風一會兒抱怨買奶茶排隊太久,一會兒覺得線路規(guī)劃不合理,一會兒抱怨小橙沒有提前預約景點……最后,兩個人站在景區(qū)門口大吵了一架。
小橙很委屈,她覺得旅途中本來就很容易出現(xiàn)各種各樣的意外,一一解決就行了,根本沒必要上綱上線。
小風覺得自己平時的工作壓力很大,所以才讓小橙安排旅程中的各項事宜,沒想到她安排得這么不合理,一趟旅程下來壓力更大了。
旅行最能考察一個人對壓力事件的處理方式。在完全陌生的環(huán)境下,壓力事件的不斷累積,最容易讓人陷入情緒無能的狀態(tài)。譬如,航班延誤、行李丟失、交通堵塞等問題,有的人會把它當作旅途中的小插曲,從容應對;有人就會因此感到不滿,將問題不斷放大。
婚姻亦如旅途,不一定會經(jīng)歷大風大浪,但若處理不好每一個細枝末節(jié),任由壓力外溢,兩個人則很難走到最后。
不再因為小的壓力事件破壞兩個人之間的關(guān)系,不妨試試下面這份修煉指南:
(1)將溝通的重點放在壓力源頭事件上
在面對壓力事件時,我們很容易將事件本身轉(zhuǎn)換成和伴侶之間的矛盾。這個時候,我們需要將溝通的重點聚焦到壓力源頭事件上,再由此展開討論。比如,面對航班延誤產(chǎn)生的問題,正確的處理方式是針對交通問題展開討論,而不是質(zhì)問對方為什么要定這個航班。
(2)輪流做傾聽者
即便是面對同樣的壓力事件,兩個人想要表達的情緒也可能完全不一樣。為了避免矛盾升級,在溝通時可以采取輪流充當傾聽者的策略,允許對方充分表達情緒,不否認對方的每一處傷痛。
(3)在言語中表達對對方的重視
事實上,對于承受壓力的那個人而言,任何一點小事都足以使人情緒崩潰。
我們應該在溝通中充分表達對對方的重視,理解對方因壓力帶來的困擾,讓對方明白無論發(fā)生什么事情,我們都會陪伴在他左右。
有人說:“這世上從來沒有天造地設的愛情,有的不過是在相互磨合中越來越堅定的兩顆心?!?/p>
婚姻從來不是兩個本就完美無缺的人找到彼此,而是兩個人在不斷地相處、磨合中找到最合適的相處方式。
責編/伊和和
E-mail:yihehe@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