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對印度的飲食文化充滿誤解,比如:他們吃東西用手抓,不衛(wèi)生。我一開始對此也很抓狂。但實際上,印度人在飲食上是有潔癖的,體現(xiàn)在以下幾方面:
首先,印度人有飯前飯后洗手的習慣,哪怕是街邊的簡陋小攤兒,也一定會提供洗手的水和肥皂。偷懶不洗手的印度人有嗎?有,但這種人會被其他印度人瞧不起。
其次,印度人的手只會抓自己盤子里的東西,絕不會觸碰菜盆。所以手抓吃火鍋并沒有問題——印度人可以用漏勺把鍋里的東西撈到自己碗里然后用手抓著吃。我們在想象手抓的時候,簡單地把手替代成了筷子,伸手在每個菜里亂抓當然會覺得惡心了。事實上,印度人一定會使用公勺,不管是不是火鍋,都絕對不可能直接伸手到菜里。
再次,用手抓是有方法和技巧的,而不是我們以為的抓起來就吃。且不說他們吃飯只用右手,地道的印度人在吃飯時手指不會伸進嘴里,甚至很少碰到嘴巴,手掌心不會沾上食物,更不可以舔手。每個印度人是通過從小訓練掌握這些技巧的,就跟我們學習用筷子一樣,用得不對家長會打。我的印度鐵哥們兒一家三口來我家吃飯,我專門燒了梭子蟹招待他的上海太太。我的印度鐵哥們兒在中國生活過,所以能夠接受吃螃蟹,但他全程只用右手剝蟹,左手一次都沒有上過桌,我看得驚呆了。他說如果用左手碰食物會非常不舒服,這是從小到大的習慣使然。
最后,從菜盆里盛菜、盛湯的時候,自己的盤子或碗不可以騰空放在菜盆上面,因為如果你的盤子有東西滴到菜盆里,那么別人就不會再碰這盆菜了。還有,雖然印度人常常把食物放在地上,但絕不能從食物上跨過去。
除此以外,越是高種姓的印度教教徒,對“潔凈”的要求越高。在過去,傳統(tǒng)的婆羅門什么時候吃東西、每頓吃多少都有嚴格的要求,甚至他們只能吃自己家里的東西——當然這種現(xiàn)象現(xiàn)在已經(jīng)看不到了。餐廳社交文化在印度是缺失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忌口,實在是眾口難調(diào)。
如果你有機會乘坐從印度和中東出發(fā)的國際航班,會發(fā)現(xiàn)乘務員送餐會特別麻煩,許多人都會根據(jù)其信仰和習慣預訂特制餐食,不同種類的餐食不下數(shù)十種。印度婚禮或者家庭聚餐,一般采用自助餐制。印度的現(xiàn)代化商場里面,美食廣場的生意最好,堂食的品牌餐廳就非常少。總之,對印度人來說,外面做的東西永遠都比不上自家的干凈好吃。雖然年輕人受西方文化影響,也喜歡吃炸雞、比薩,但這些西式快餐終究成不了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