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辦:“廣青融媒”紅領巾小記者站、廣州市從化區(qū)12355志愿服務隊
明明的故事:
“李某涉嫌故意散播網(wǎng)絡謠言擾亂公眾秩序,警方對其進行批評教育,并責令其刪除貼文,消除影響?!彪娨暽喜シ胖@樣一則新聞,明明與身旁的媽媽討論起了“謠言”
明明說:“媽媽,什么是謠言呢?”
媽媽摸著明明的頭說:“你學過的一個成語“三人成虎”所講述的就是關于謠言的故事。城里本來沒有虎,但人們接二連三地說城里有老虎,聽者就會信以為真。謠言指的是沒有事實根據(jù)的傳聞。若謠言重復傳播,就會有人相信。如果說,編造謠言的人是‘始作俑者’,那么沒有搞清事實就盲目傳播消息的人,便是謠言的‘助威者’?!?/p>
明明:“知道了!我們既不能編造謠言,也不能傳播謠言。可是,我們平時看見、聽到那么多種消息,尤其是在“信息大爆炸”的互聯(lián)網(wǎng)上,我們應該如何分辨消息的真實性呢?”
媽媽:“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學習自然、人文社會等科學知識,豐富知識儲備,提升認知水平。二要主動關注細節(jié),重視多方查證,找出是否存在前后矛盾、缺乏證據(jù)等問題,并通過不斷查閱權威新聞、書籍以驗證信息真實性。三是要求我們建立理性思考,增強辨別能力,不要隨意講述、轉發(fā)自己不確定的信息,并成為“積極辟謠者”。我們還要多學習有關謠言的法律知識,了解傳播謠言帶來的后果,并主動向同學分享?!?/p>
明明:“明白了!媽媽,你還知道哪些關于‘謠言’的法律小知識呢?”
法律鏈接
① 散布謠言需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例如,某同學在網(wǎng)上編造并傳播同學偷東西的謠言,對受害者的名譽造成損害,造謠者就需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承擔下述民事責任。
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如果散布的謠言侵犯了公民個人的名譽權,或是法人或其他組織的商業(yè)信譽,需承擔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兼及賠償損失的責任。
② 散布謠言需承擔相應的行政責任。例如,有人在網(wǎng)上編造當?shù)厣虉霭l(fā)生爆炸的謠言,引起公眾恐慌,即便未造成實際損失,也會因擾亂公共秩序而受到相應治安處罰。
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二十五條,散布謠言,謊報險情、疫情、警情或以其他方法故意擾亂公共秩序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處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jié)較輕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五百元以下罰款。
③ 散布謠言需承擔相應的刑事責任。例如,在重大災害發(fā)生期間,編造并傳播災區(qū)物資分配不均等虛假信息,引發(fā)社會混亂,嚴重擾亂社會秩序的,就可能被追究刑事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條之一規(guī)定,編造虛假的險情、疫情、災情、警情,在信息網(wǎng)絡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虛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網(wǎng)絡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嚴重擾亂社會秩序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嚴重后果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作為未成年人,我們要敬畏法律,不觸碰編造、散播和轉發(fā)謠言的紅線,同時提升自身素養(yǎng),在現(xiàn)實世界與網(wǎng)絡世界中保持清醒,做一個有責任感的公民。
廣州市從化區(qū)12355志愿服務隊王志明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