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沖突是一場悲劇,特朗普參與斡旋的故事,更像是劇情跌宕的美劇。從去年競選總統(tǒng)期間聲稱“24小時結束沖突”,到就任后多次表示“只有我與普京才能解決問題”,再到后來建議俄烏雙方直接會談,并呼吁“更高權威”的教皇參與,特朗普的態(tài)度變化并不令人意外,國際輿論疑惑的是,他的“轉身離開”真實性幾何,對包括美國在內的利益相關方意味著什么?
5月25日,特朗普在社交媒體發(fā)帖,對俄烏領導人都做了措辭嚴厲的批評,同時再次暗示不再參與斡旋的可能,“這是澤連斯基、普京和拜登的戰(zhàn)爭,不是特朗普的”。在此一周前,特朗普剛與普京通了兩個小時的電話。正是在那次他認為“非常順利”的通話里,他宣布俄烏之間的直接談判將立即啟動。對于特朗普最近的言論,一位接近澤連斯基的消息人士對媒體稱,這是特朗普在意識到難以取得突破后,精心策劃的“退出策略”。
說“精心策劃”,或許不符合特朗普的決策風格;認為他會完全退出不再過問,可能性也不大。畢竟,以退出談判相威脅,是談判者的常用伎倆。而特朗普尤其慣用這一招,在他第一任期里與朝鮮領導人的互動中, 就曾 “轉身離開” 過多次。更值得注意的是, “焦點切換”是特朗普處理外交事務的風格。美國政治新聞網(wǎng)的文章認為:“善作立場急轉的特朗普,如果看見?;鹗锕猓S時可能重掌斡旋主導權?!?/p>
對重返白宮后的特朗普來說,還沒有哪個外交對象能像俄烏那樣,把美國的總統(tǒng)政治與國家外交展現(xiàn)得如此帶有劇情色彩。
這事帶有極強的個人因素。圍繞2016年大選中“通俄門”的調查以及政治和司法攻防,幾乎縈繞整個特朗普的第一任期。2019年7月,特朗普與澤連斯基之間的一次施壓后者調查拜登兒子的通話,觸發(fā)了一度危及特朗普政治生命的國會彈劾。
從國家層面看,特朗普對俄烏問題的態(tài)度,展現(xiàn)出極強的“外交顛覆”沖動?!斑@是特朗普繼承的一個長期問題”,曾擔任特朗普競選團隊顧問的邁克爾·卡普托對俄烏沖突的判斷,在特朗普的表態(tài)里已被多次提過。2020年特朗普遭遇彈劾期間,卡普托出版過一本為其鳴不平的書《烏克蘭騙局》。書中核心觀點之一是,克林頓以來歷任美國政府,都把烏克蘭作為對抗俄羅斯的棋子,最終導致了這場戰(zhàn)爭,而特朗普希望結束這一切。
歷史視角里總能看見“回旋鏢”。美國介入烏克蘭政治,烏克蘭以“另類”方式影響美國總統(tǒng)政治。美國在戰(zhàn)略上擠壓俄羅斯,俄羅斯以“特別軍事行動”給美國出外交難題。但是,交織著如此錯綜復雜的個人與國家的恩怨糾葛,并不妨礙特朗普相信自己的“個人魅力”能解決問題。今年3月與普京再通電話后,他說:“我認為世界上沒有人能阻止普京,除了我?!?/p>
顯然,特朗普標志性的“沒有人比我更……”邏輯,是他自認為能成功斡旋俄烏沖突的底氣。截至目前,特朗普的斡旋都高度依賴“個人渠道”,無論是他與普京的幾次通話還是美國與俄、烏代表間的官方會面,背后的促成者都是相關方的特使。美方的關鍵人物是特朗普的中東問題特使史蒂夫·威特科夫。也正是這位前地產商,多次提到特朗普的“個人魅力”。
威特科夫曾在受訪時表示:“總統(tǒng)擁有無與倫比的個人魅力,只要與普京通電話,就能打破僵局,推動事態(tài)向著預期的方向發(fā)展?!钡?,截至目前的每一波斡旋,后續(xù)幾乎都是打臉。幾乎每一次特朗普在社交媒體宣布和談將啟動,緊跟著的都是俄烏新一波對攻。5月25日特朗普對俄烏撂下狠話,就是因為他5月19日與普京通話后說會談將“立即啟動”,緊接著基輔就遭到大規(guī)??找u。
美國學者羅伯特·卡根在最近的文章中拋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如果美國手握全部籌碼,為何沒有從俄羅斯獲得任何讓步?”他給出的答案是,面對意志堅定的普京,僅憑個人魅力根本難以撼動其立場。不僅如此,卡根還以大量事實解讀出特朗普在“遭到羞辱”。英國廣播公司的評價稍微客氣一點:“(特朗普)總統(tǒng)對其個人一對一的外交能力的自信,或許有些隨意?!?/p>
事實上,特朗普主張俄烏雙邊直接談判,甚至呼吁教皇參與,已經(jīng)間接承認了自己的個人魅力不夠給力。歷史地看,教皇斡旋國家間矛盾和沖突最為頻繁的時期,是在11至17世紀,那也是教皇集宗教權力與政治權力于一身的時期。歐洲民族國家形成以后,除了少數(shù)案例,教皇的這個角色就逐漸淡出歷史舞臺。特朗普這個有點“復古”的提議,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對斡旋俄烏沖突的無力感。
目前,俄羅斯拒絕到天主教勢力的中心梵蒂岡談判,特朗普變成了離不開的“焦點”。美國布魯金斯學會學者托馬斯·懷特道出了其中的原因:“俄羅斯、烏克蘭和歐洲都心知肚明,近期達成和解的希望渺茫,所以眼下各方的外交目標簡單明了,即爭取特朗普的支持……美國總統(tǒng)想要快速解決問題,所以俄烏都在竭力向他證明,延續(xù)戰(zhàn)事的責任在對方。而誰能贏得這場說服戰(zhàn),誰就能影響特朗普對談判破裂的回應,從而在戰(zhàn)場上獲得優(yōu)勢?!?/p>
俄烏在戰(zhàn)場上的僵局還在持續(xù),烏克蘭事實上已經(jīng)轉入戰(zhàn)略防御,沒有了去年8月攻入俄羅斯庫爾斯克州的銳氣。俄羅斯在今年4月宣布收復庫爾斯克州后,在烏東戰(zhàn)場上的推進也是龜速。用一名西方官員的話說,目前的局面是“兩軍交戰(zhàn)是因為他們無法停止,而不是因為他們真的希望取得決定性勝利”。
俄烏較量的重心從戰(zhàn)場轉向爭取特朗普,客觀上也在暴露特朗普“交易外交”的限度?!敖灰淄饨弧钡暮诵倪壿?,是商業(yè)上的價值交換和利益盤算,而斡旋俄烏受阻證明了,特朗普把這個邏輯移植到國際政治上明顯水土不服。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wǎng)的文章認為,這里面根本就沒有交易可言,因為普京不是在購買什么東西,而特朗普除了支持傳統(tǒng)盟友,也拿不出任何可交易的籌碼。
提及俄烏沖突時,特朗普不止一次提過美俄之間的“巨大機遇”和“無限潛力”,甚至做過以“極具吸引力的商業(yè)機遇重塑美俄關系可能性”的試探。但是,俄羅斯想要的戰(zhàn)略安全美國給不了。而烏克蘭在壓力下簽了礦產協(xié)議,其想要的安全保障美國卻不想給。
美國戰(zhàn)略與國際研究中心學者肖恩·莫納漢建議:“特朗普團隊應該閱讀的不是他的《交易的藝術》,而是政治學家亞歷山大·喬治的《強力說服:作為戰(zhàn)爭替代手段的強制外交》?!彼J為特朗普應該采取“胡蘿卜加大棒”的策略,通過“說服讓步與強制威脅相結合”來達到目標。但在美國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學者埃里克·席拉梅拉看來,特朗普用的就是“胡蘿卜加大棒”的策略,只不過他把胡蘿卜給了俄羅斯,而把大棒揮向了烏克蘭。
席拉梅拉這個帶有諷刺意義的評價,代表了美歐那些特朗普政策批評者的主流觀點。這些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特朗普對俄烏沖突的介入,為何對澤連斯基的施壓總是實實在在,對俄羅斯的制裁威脅卻只是個在社交媒體上的存在。特朗普已通過強力施壓從烏方拿到了礦產協(xié)議,但截至5月下旬,還沒有對俄方施加新的制裁,盡管已發(fā)出過多次制裁威脅。
羅伯特·卡根指出,當前美方提出的交易完全偏向俄方,以至于特朗普團隊不得不“捏造”俄方在讓步。他舉例稱,副總統(tǒng)萬斯就將俄方可能放棄“現(xiàn)有領土”(實為俄方聲稱但未占領的領土)視為讓步,特朗普則把俄同意不吞并整個烏克蘭也包裝成讓步。
撇開個人動機不談,在某些學者看來,特朗普斡旋俄烏沖突,在技術層面總在做錯的事,幾乎沒有做對的事。美國歷史學者蒂莫西·納夫塔利在題為《特朗普、烏克蘭與總統(tǒng)斡旋的局限》的文章中,通過回顧歷史總結道:“盡管無法確保成功,但美國將全球最強超級大國的威望投入和平進程,確實能大幅提升斡旋成功的概率?!钡J為,特朗普的調停策略與其前任們截然不同。
納夫塔利總結出的斡旋成功的經(jīng)驗,第一條就是沖突雙方要大體上能感受到美國的不偏不倚。他認為,如果以此標準衡量,特朗普已經(jīng)失敗?!霸谥苯诱勁虚_始前,特朗普和他的代表已向莫斯科做出重大讓步,包括承認俄對克里米亞的吞并……與此同時,他又公開指責澤連斯基,甚至稱其挑起戰(zhàn)爭?!彼约{夫塔利認為,如此偏頗的立場,使特朗普幾乎沒有建立起作為可信調停者所必需的中立信譽。
此外,納夫塔利還認為,在俄烏和平談判未正式啟動的情況下,特朗普就通過美烏礦產協(xié)議獲得“補償”的做法,犯了調停者不能明顯謀取私利的大忌。所以他的結論是,特朗普無視美國數(shù)十年的外交實踐,這樣的斡旋很難奏效。不過,特朗普所要顛覆的,正是美國數(shù)十年來的外交模式和理念,即便目前“個人魅力”受挫、“交易外交”遇阻,他還是會繼續(xù)。
“我一直說他(普京)想要的是整個烏克蘭,而不只是一部分,現(xiàn)在或許印證了這一點。但若他真這么做,俄羅斯必將走向衰敗!”特朗普5月25日在社交媒體上的這句話,可以說是截至目前他對俄羅斯撂下的最狠的話。所以有分析人士猜測,這是否意味著特朗普的態(tài)度在發(fā)生轉變,是否可能真的對俄羅斯“下狠手”,加大對烏克蘭的援助,甚至對俄羅斯施加新的制裁?
不能排除上述可能性,但特朗普把俄羅斯逼到墻角的可能性并不大。而且即便加大援烏力度,也不可能打破俄烏戰(zhàn)場僵局,結果無非是和談更加遙遙無期。更值得關注的是,特朗普選擇退出斡旋,哪怕只是短時間內“無視”俄烏沖突,也會產生不容忽視的地緣政治影響。因為,特朗普退出斡旋的直接結果就是把歐盟推向了前臺—承擔援助烏克蘭的主要責任,這很可能導致俄歐關系在惡化的螺旋中越陷越深。
目前的形勢已在朝著這個方向發(fā)展。5月26日,德國總理默茨表示,德國和其他歐盟國家將會繼續(xù)支持烏克蘭,德國及其盟友已不再限制援助烏克蘭武器的射程。這意味著歐盟開始支持烏克蘭打擊俄羅斯的縱深目標,俄方回應稱“這將是相當危險的舉動”。
就目前的俄烏局勢而言,美國或許可以選擇退出,但與俄羅斯同處一片大陸的歐盟卻覺得退無可退,只能加大對烏克蘭的援助力度。俄烏戰(zhàn)場硝煙散盡后,俄歐終將需要思考如何相處。相比遠隔重洋的美國來說,歐盟所面臨的挑戰(zhàn)要大得多。不難想象,歐俄因俄烏沖突結怨越深,日后雙邊關系的重啟就越難。從這個意義上說,特朗普即便只是短暫退出,也是在俄歐之間埋炸彈。
無論是介入還是退出,特朗普政府對俄烏沖突的處理都會服務于“美國優(yōu)先”。而在美國的目標清單里,歐盟的利益和關切不可能靠前。正如美國Axios新聞網(wǎng)文章所稱,特朗普對這場戰(zhàn)爭的態(tài)度,代表了對過去幾任總統(tǒng)本能地親歐洲的“跨大西洋主義”的摒棄。這種摒棄不可避免會引發(fā)地緣政治連鎖反應。對特朗普來說,這是一場地緣政治豪賭。